1. 首頁
  2. 職場健康

研究生心理健康論文

研究生心理健康論文

心理健康是人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基礎,是一個人全面健康發展的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研究生心理健康論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心理健康論文篇1

人一生中,每進入一個新的環境,都會遭遇一系列新的問題,都會遇到一些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新矛盾。人類成長智慧啟示我們:成長中的矛盾,正是推動我們進行新的學習、獲得新的適應能力的力量。本篇將擇要介紹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般問題。希望這些知識能夠幫助我們建立正確的健康觀、人生觀,能掌握正確理解社會、文化與自我的方法,學會有效籌劃自已的大學生活,儘快適應環境,接受新的挑戰,以清醒的認識、積極的心態、頑強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整體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們在追求身體健康的同時,也關注著心理健康,作為天子驕子的大學生也不例外。現今的大學生具有開闊的視野,活躍的思維,追求個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滿著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時也面臨著新的心理問題和衝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對作為天子嬌子的大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衛生的概念延伸過來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心理衛生則是指一切維護心理健康的活動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學問。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的情緒、適度的情感、和諧的人際關係、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為等。心理鍵康與一個人的成就、貢獻、成才關係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健康水平的評定,一般參照四個標準: 經驗標準,即當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觀感受來判斷自已的健康,研究者憑自已的經驗對當事人 心理健康進行判定; 社會適應標準,以社會大多數人的常態為參照標準,觀察當事人是否適應常態而進行心理是

健康的判斷; 統計學標準,依據對大量正常心理特徵的測量取得一個常模,把當事人的心理與常模進行比較; 自身行為標準,每個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穩定的行為模式,即正常標準。

二、大學生的心理過程:

人的心理活動包括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心理過程有認知過程、情緒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個性心理包括個性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過程隨著年齡的發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點。大學生作為特定年齡段、生活在特定環境中的社會群體,心理過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現在記憶、思維、想象等方面。如何根據這些特性來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擺在高等院校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樑和民族的希望,他們的健康成長事關國家富強、社會發展、人類文明。

三、大學生中常見的不良認知: 大學生對自我的不良認知主要表現為自卑。典型想法有以下幾種: (1)我這麼矮,別人肯定瞧不起我; (2)我長得不漂亮,肯定沒有人喜歡我; (3)別人有幾項比我強,我就只有認輸了; (4)我什麼愛好也沒有,也沒長處,真是沒用; (5)我來自農村,家庭條件不好; (6)我表達能力不好,別人都不怎麼和我說話,我人際交往不行;

自卑有兩種表現:一是與他人比較,覺得在知識、能力、體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別人;二是面對要做的事或試圖達到的止標,懷疑自己的能力。自卑者的認知特點是:低估自已,只看到別人的優點,吸看到完成任務的困難,而忽視有利條件。把自已的成功歸因於機遇,把失敗歸因於無能。在外表和家庭條件方面誇大他人的優勢,貶低自已。這樣的人生往往既自卑又自尊、敏感多疑、情緒壓抑、心境煩亂、膽小怕事、優柔寡斷。 大學生一方面要客觀、全面地認識自我,既要看到自憶的優點長處,也要看到自己的缺點短處;既要看到別人的優點長處,也要看到別人的缺點短處。另一方面要悅納自已,優點長處、缺點短處都要接受,一個人的長相、出生是無法選擇的,只有悅納自已,才是最實際明智的態度。 成功與失敗不能簡單歸因。主觀努力、個人能力強、機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務容易是獲得成功的有利條件;而機遇不好、任務難度大、主觀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敗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擴大“視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處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觀條件,又要分析主觀努力程度,從而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和相應的調整。

心理健康論文篇2

21世紀是經濟全球化、資訊網路化的時代,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程序加快,整個社會的發展處於轉型期,在這種背景下,人們不僅要學會生存、學會適應、學會選擇、更要學會發展,學會思考、學會創造。這是社會變化及變化所帶給人們的要求,這一系列要求的達成,無一不建立在人的健康發展的基礎之上。人的健康不僅指身體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人的身與心、生理與心理的健康是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然而,在過去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人們對於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卻遠遠落後於對身體健康重要性的認識。

是否具備良好心理素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這個人能否取得成功。人們或許還記得在上個世紀80年代曾流行一時的“智商”一詞,那時候的人們把“智商”看作是取得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基礎條件,也有人說“知識決定命運”。但近年來,心理學研究發現: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相反,一些智力並不出眾的人,他們有很好的心理素質。不怕苦、不怕挫折、謙虛謹慎、奮發努力、結果倒是幹成了事業,讓那些聰明人“甘拜下風”。這些研究充分顯示了人的心理素質在一些人的成功中所佔的分量。

前不久,頻繁出現的校園暴力事件、接連自殺事件,究其緣由,都是因為這些人在年少時沒有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當面對各方面壓力時,無法自我調節和控制,心理抵抗力差,最終釀成惡果。如果每所學校都把心理素質養成教育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落實,都能做到尊重學生,能夠做到及時地關注有特殊需要的心理需求,及時發現問題,給予心理援助,在一定程度上會相當大的減少社會不穩定因素。

據調查研究和檢測,目前中、小學生心理素質比較差:自我中心、任性、忍受性低、孤僻、不合群等現象較為普遍,心理異常的檢出率分別達到27%和24%;在中學生中,師生關係、親子關係很差和較差的比例在人際關係六項調查指標中都排一、二位。

21世紀是經濟全球化、資訊網路化的時代,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程序加快,整個社會的發展處於轉型期,在這種背景下,人們不僅要學會生存、學會適應、學會選擇、更要學會發展,學會思考、學會創造。這是社會變化及變化所帶給人們的要求,這一系列要求的達成,無一不建立在人的健康發展的基礎之上。人的健康不僅指身體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人的身與心、生理與心理的健康是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然而,在過去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人們對於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卻遠遠落後於對身體健康重要性的認識。

是否具備良好心理素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這個人能否取得成功。人們或許還記得在上個世紀80年代曾流行一時的“智商”一詞,那時候的人們把“智商”看作是取得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基礎條件,也有人說“知識決定命運”。但近年來,心理學研究發現: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相反,一些智力並不出眾的人,他們有很好的心理素質。不怕苦、不怕挫折、謙虛謹慎、奮發努力、結果倒是幹成了事業,讓那些聰明人“甘拜下風”。這些研究充分顯示了人的心理素質在一些人的成功中所佔的分量。

前不久,頻繁出現的校園暴力事件、接連自殺事件,究其緣由,都是因為這些人在年少時沒有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當面對各方面壓力時,無法自我調節和控制,心理抵抗力差,最終釀成惡果。如果每所學校都把心理素質養成教育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落實,都能做到尊重學生,能夠做到及時地關注有特殊需要的心理需求,及時發現問題,給予心理援助,在一定程度上會相當大的減少社會不穩定因素。

據調查研究和檢測,目前中、小學生心理素質比較差:自我中心、任性、忍受性低、孤僻、不合群等現象較為普遍,心理異常的檢出率分別達到27%和24%;在中學生中,師生關係、親子關係很差和較差的比例在人際關係六項調查指標中都排一、二位。

雖然近幾年,心理健康教育已越來越引起重視,但在許多地區,心理教育受師資等條件的限制,普及不夠,方法仍較簡單,而且,學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輕德育"的問題,學生心理問題未能引起足夠重視,心理教育意識淡薄,缺乏系統研究,這也是中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群教育三結合力度不夠,對學生心理影響難於形成合力,往往出現"5+2=0"的現象,學生在學校接受的教育與家庭輿論,社會氛圍不一致,這也是學生易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之一。

中學生的認知評價水平較差,應對技巧差,因此面對父母離異,家長打罵,教師批評,考試失敗等挫折事件難於正確對待,特別是初中學生,心理尚未成熟,往往由於教師,家長的行為或社會不健康因素的影響而出現心理問題。

近年來,中學生因心理問題而離家出走,自殺,違法犯罪等事件的發生率逐年呈上升趨勢,2004年我國青少年犯罪被判刑達70086人,比2003年上19。1%,2000年至2004年平均每年上升14。18%。青少年犯罪已同環境汙染和吸毒販毒一起被稱為世界三大公害,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嚴重社會問題。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問題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加強中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已迫在眉睫。

那麼,學校在中學生心理素質養成教育上所起的作用極其重要,不容忽視。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按青少年心理發展規律儘可能充分發展並提高學生的心理潛能,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和諧發展。現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素質教育也不再是呼聲日緊,而是提上了日程化的位置。心理素質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個新課題,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好學習,生活,擇業和人際關係,培養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徑。針對中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做為學校,我認為應從下面四個方面開展心理素質教育: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的科學。心理學知識對學習大有益處,它可以促進學生對自身的認識,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學生學習了心理學的知識以後,能按心理學規律去學習,學習成績就會有較大的提高。比如:學習了注意力的規律,就可以較好解決上課不專心,開小差的問題;學習了記憶的規律,就可以較好解決記不住,記不牢以及死記硬背的問題;學習了認識的規律就可以使思維開闊,更敏銳,更富有創造性。

心理學知識還可以解答中學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難問題,從而更深刻地認識自己,達到自我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比如,學習了有關性格的知識,就可以使自己對自身的性格有所瞭解,從而矯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鍛鍊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學習了情感的知識,可以使自己學會調節情緒,昇華情感的方法;學習了青春期的心理問題,可以瞭解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心理變化規律,從而主動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順利地度過青春發育期。學習了心理知識不但能提高自己,還能對正確地處理好人際關係有所幫助。因為在瞭解自己心理的同時,也學會了解同學的心理,這樣便可以對不同氣質,性格的同學採取相應的態度,從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強與同學的友誼。心理學的應用非常廣泛,滲透到各行各業當中,不論學生將來從事什麼樣的工作,現在學一些心理學的基礎知識都是有益的,將來的祖國建設需要心理素質較高的一代青年。為了學生的現在也為了將來,學校應加強對中學生心理知識的`普及教育。

心理健康論文篇3

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係著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係到跨世紀人才的培養。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我們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教育提供給我們的文化知識,只有透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我們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對於天之驕子的我們大學生來說,優良的心理素質更是在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的心理健康是將來能報效祖國的前提。

我認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瞭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盪、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衝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世界,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我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慧、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透過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的學習,我明白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和不可或缺性,我們需要時刻保持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心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適應快節奏的生活,同時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一下需要幫助的和有心理健康障礙的同學,讓大學生活充滿健康,充滿快樂和溫馨的氣息,遠離心理問題。讓大學無憂,讓生活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