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學生在學生認識了三角形、四邊形的基礎上所編排的。從一般性的知識出發,讓學生理解周長的意義,經歷長方形與正方形周長公式的形成過程,會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能理解公式的基礎上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的基礎較差,有近三分之一的思維緩慢、反應遲鈍,應該指導學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的'情況下,透過交流討論,理解新知。對於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只要理解就行,不必強求用各種方法解答,倡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讓不同的學生都得到發展進步。
教學目標
1、透過教學,學生理解長方形、正方形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2、學生會用多種方法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並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透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和求知慾。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設疑激趣。
1.什麼叫做周長?
2.同桌摸一摸課桌面、課本封面、三角板、樹葉等的周長,理解周長的含義。
3.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分別叫做什麼?有什麼特點?它們的周長怎樣來求呢?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兩張卡片,如圖:
2.這兩個圖形的周長哪個長一些?你有什麼辦法證明你的判斷是正確的?
3.學生探究
⑴學生獨立思考計算:要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首先要知道什麼?你怎樣算出這兩個圖形的周長?
⑵四人小組交流
⑶全班彙報:這兩個圖形的周長哪個長一些?你是怎麼知道的?還有什麼辦法可以知道?
⑷思考:求長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麼?求正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麼?
4.演算法概括
⑴長方形周長的演算法你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⑵正方形周長的演算法你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⑶你喜歡哪種演算法就用哪種方法計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準。
三、加深理解,實際應用。
⑴求下圖形的周長。
⑵一塊長方形的檯布,長5分米,寬4分米,在它的四周繡上花邊。花邊長多少分米?
⑶一個正方形的鏡框,四周釘上木條,鏡框的邊長是4分米。至少需要木條多少分米?
(4)、右圖是一塊邊長為2分米的手帕,用90釐米長的綢帶能圍一圈嗎?
(5)用2個邊長為1釐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釐米?
四、梳理回顧,總結評議。
透過今天的學習,學會了哪些本領?有什麼感受?還有問題嗎?
五、佈置作業,宣佈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