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端午節

最適合發給領導客戶親朋好友的端午節簡訊

最適合發給領導客戶親朋好友的端午節簡訊

唐代民間端午風俗活動形式也類似前代。像《酉陽雜俎》就記載:“北方婦人,五日進五時圖、五時花,施之帳上。是日又進長命縷,宛轉繩結,皆為人像帶之。”長命縷,只是製作上有所不同,用絲縷結成人形,更有裝飾性。五時圖則是五毒蛇、蝠、蜍、蜥蜴之類,是五毒圖之前身,此俗一直影響到明清時期。午時花則是石榴花,五月正是榴花吐豔之時。唐代角黍粽子也花樣翻新。《文昌雜錄》記載:“唐時五日,有百索粽,又有九子粽。”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詩中就有“穴枕通靈氣,長絲繽命人,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百索粽”還是唐代皇帝賞賜臣下的食品。

唐代端午龍舟競渡尤其值得一道。在唐代全盛時期,經濟繁榮,人民生活相對穩定,在節日娛樂方面,一方面是上行下效,蔚成風氣,另一方面對民間的一些風俗活動也受到官府的.支援。因此,競渡之風尤為鼎盛。張說《嶽州觀競渡》詩中描寫當時競渡情景道:“畫作飛鳧艇,雙雙競拂流。低裝山色變,急棹水華浮。”“鼓發南湖槎,標爭西驛樓,並驅常詫速,非畏日光遒。”龍舟競渡時,簫管奏鳴古老的祭祀樂章,船伕唱起高亢激越的船歌,樂聲、歌笙、槳聲、水波聲合奏出一曲壯闊的交響樂。如儲光羲《官莊池觀競渡》詩所寫的:“落日吹簫管,清池發棹歌,船爭先後渡,岸擊去來波。”描寫唐代龍舟競渡以張建封《競渡歌》最為生動,讀後如身臨其境。抄錄如下,供讀者欣賞: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掄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橈!瘡眉血首爭不定,輸案一明心似燒。

只將輸贏分罰賞,兩岸十舟互來往。須臾戲罷各東西,競脫文身請書上。

吾今細觀競渡兒,何殊當路權相持;不思得岸各休去,會到推舟折楫時。

透過這首《競渡歌》描述得知,競渡時兩岸仕女如雲,羅衣成群,銀釵映日,觀者如堵。這裡繪聲繪色描述了雙龍競渡激烈場面更是驚心動魄。這場競渡由官府主持,賞羸罰輸,故競渡中兩船還起了爭鬥事件。據《古今圖書整合》引馬令《南唐書》記載:郡縣村社每年端午競渡時,由官府賞給綵緞,兩兩較其遲速以定勝負,如奪得錦標者,加賞銀碗一雙,稱之為“打標”。此俗一直到五代皆是如此。當然每年這樣大規模的競渡比賽,勢必影響到農時與生產,也遭到一些有識之士的反對。《永州府志》就記載五代時蕭結任祁陽令,太守下公文催取端午競渡龍舟甚急。蕭結憤怒地在其符(公文文書)上批道:“秧開五葉,蠶長三眠,人皆忙迫,劃甚閒船。”太守看了以後,也感到慚愧,令止競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