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春節舞龍作文

春節舞龍作文(精選11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節舞龍作文(精選11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春節舞龍作文 篇1

每到春節,就會看到各地都有很多的活動。而且這些活動中都少不了有舞龍這一項。舞龍已經是春節中必不可少的一項了。很多人喜歡看,但卻都不知道它的由來是什麼。作為一個喜愛舞龍的人,是不是應該瞭解它的由來呢?一起來看看吧!

燈節中的花燈種類繁多,諸如花卉、蟲鳥、百獸,應有盡有,唯其中最特出而又巨大的,則數“龍燈”。

今俗新年有“鬧龍燈”之戲。鬧龍燈就是“掉龍燈”,因龍燈長巨且重,鑼鼓聲中昂首擺尾,蜿蜒遊走,非數十多壯漢,舉竿來回奔走,不足以操御。“掉”是搖擺,作動詞解,也就是“舞龍”。

舞龍的“龍”,通常都安置在當地的龍王廟中,舞龍之日,以旌旗、鑼鼓、號角為前導,將龍身從廟中請出來,接上龍頭龍尾,舉行點睛儀式。龍身用竹紮成圓龍狀,節節相連,外面覆罩畫有龍鱗的巨幅紅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約莫有十數來丈長。龍前由一人持竿領前,竿頂豎一巨球,作為引導。舞時,巨球前後左右四周搖擺,龍首作搶球狀,引起龍身遊走飛動。

舞龍是個大節日,舞到任何一處都會受到招待。舞龍的隊伍有時一天可以吃五六次酒宴,這叫“龍換酒”。

等到舞龍完畢,就將首尾燒掉,龍身送回廟內,明年再用。

燈節雖始於漢初,盛於唐宋,但“舞龍”的習俗,相信是承繼殷周“祭天”的遺風。

龍在歷史文籍的記載中出現的時間極早,而且“舞龍”包含“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

古人民智不開,大概由於龍在神話中是海洋的主宰,威力無窮,而海洋主水,龍也就很自然的做了農作物的司雨神。民以食為天,穀物是維——帝舜、契和后稷。如此,龍被古人奉為“吉物”出現在慶典祭祀中,自然也不足為奇了。

春節舞龍作文 篇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又過年了……

除夕之夜,好熱鬧啊!人們忙得不亦樂乎,貼了對聯又掛年畫;噼裡啪啦的鞭炮聲就像在鍋裡炒芝麻似的接連不斷;“啪啪啪”的焰火聲就像天安門舉行盛大的慶祝會似的。它們穿過了大街小巷,穿過了高樓大廈,把漆黑的夜晚照得如同白晝,到處洋溢著喜氣洋洋的景象。

盼呀盼,重要把春節給盼到了。那麼春節有什麼習俗呢?趕緊去找一找吧!“哇,好香啊!”我剛想走出去,卻被香味吸引了回來。一瞧,原來是奶奶在煮餛飩,我趕緊跑進廚房,問道:“奶奶。今天我們為什麼要吃餛飩?”奶奶說:“在除夕夜10點的時候都要吃餛飩,就叫“餃子”(交子)。慶祝新舊交替,子時來臨!還有,就是餛飩和“餛囤”諧音。浴室五穀豐登!”哦,我知道了,找到了一個習俗——“吃餃子”!

走出家門,我看見了一條金龍在不斷翻滾,原來是舞龍大拜年呀!瞧,金色的巨龍在舞龍隊員手中不斷變換造型:滾龍、盤龍,龍身隨著龍頭起伏,搖頭擺尾漂亮極了!呵呵,這麼重要的習俗,怎麼能忘記?又找到一個習俗——“舞龍”。捏糖人兒是民間傳統的絕技,已很少見了。這玩意兒不僅好看好玩,玩完後還能吃,一般小朋友見了都喜歡,因為平時見不到,一旦見著了就不肯走了,不是纏著大人買就是跑回去要錢,實在沒有錢了就眼巴巴的圍在一邊,手指含在嘴裡,盯著這糖人是怎麼變出來的。

這時捏糖人的師傅用一個小鏟取出一點糖稀,放在沾滿滑石粉的手上揉搓,迅速捏出要做的人物大體形態,然後放在塗有滑石粉的木模裡,再用力一吹,稍過一會兒開啟木模,所要的糖人就出來了。晚上,原本寂靜的天空一下子明亮熱鬧了起來。

一道道託尾巴的火光衝上了天空,轟鳴的響聲中,一朵朵絢麗、迷人的花兒盛開在夜幕中。四下裡鞭炮聲此起彼伏、龍騰虎躍,令人興奮。一家人團聚在桌子旁吃著豐盛的晚餐。我們心中都盪出一份溫暖、甜美。

在這紅紅火火的大年中,我們很開心的吃著、玩著、樂著。

春節舞龍作文 篇3

新年可以收壓歲錢、穿新衣服、放鞭炮,但最有趣得是看舞獅子表演。我至今還記得去年廣州之行得情景。那天無雲,街上人多得擁擠不堪,十分熱鬧,大家都滿面紅光,喜氣洋洋。忽然,響起鞭炮聲,我循著有聲音得地方走去,發現原來是舞獅子得隊伍在賽獅呢!那頭獅子做得十分逼真,張著血盆大口,眼睛還一眨一眨地,特別有神采,大家更是讚不絕口。舞獅子得人很有默契,“獅子”有時搖搖頭,有時跳來跳去。

這時,有幾個人搬來雲梯,大家更加興奮,“獅子”開始走雲梯,邊走邊晃腦,人們拍手叫好,“獅子”到頂,竹杆上掛著生菜,獅子一下子就撲向生菜。我十分奇怪,問:“媽媽,獅子為什麼要搶生菜?”媽媽耐心得告訴我:“那是利用諧音,把生菜說成‘生財’。人人都希望能生財呀!”原來是這樣,我頓時明白。啊!中國傳統文化真是千姿百態,太有意思!

春節舞龍作文 篇4

這是一間充滿了熱鬧氣氛的大廳:鑼鼓聲、嗩吶聲、長號聲……響成一片,舞龍燈的人沉浸在表演中,大家“歡歌勁舞”,歡快地共慶一年一度的龍燈表演——我們老家春節期間的一項重要習俗。

我老家的龍燈在當地是獨一無二的,因為這種龍燈名叫“組字燈”,我相信你們都沒聽說過吧!因為在龍燈表演時,舞龍燈的人將他們組成四個字,分別是“人”、“上”、“千”、“丁”。這是由“龍頭”、“龍身”、和“龍尾”共7部分組成的一條龍,其中龍身由5節組成,每一節都是獨立的。龍頭做得最漂亮——只見那條龍張著大大的嘴巴,嘴裡叼著一顆如同火團一樣的龍珠,它的須是金色的,特別帥。當地人又稱它為“茶包燈”,但在我眼中,每一段龍身就和一把巨大的錘子沒什麼兩樣。龍尾做得格外精緻,跟活的龍尾一樣,令人感到十分驚歎。

每次龍燈表演時,我就想探究“舞龍組字”這種習俗的來源。我去村裡問了多位八九十歲的老人,他們的回答卻各不相同,始終無法得到一個令我滿意的答案。但我想,它應該是人們對超自然神靈的崇拜吧,更是對大家族人丁興旺及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正月初六晚,“許氏家族”的許多成員團聚在一起,舉行重大的舞龍燈活動,我也有幸第二次參加這樣的活動。這種活動需要很多人參與,有敲鑼打鼓的,有放鞭炮的,有舞龍燈的,還有做飯的。本來不少人已經打算當天去走親訪友,但一聽到要舞龍燈,大家都改變了原先的活動安排。舞龍燈時,廳內敲鑼打鼓,人頭攢動;廳外菸花鞭炮齊鳴。領頭的二伯舉著漂亮龍頭左搖右擺,其他人緊隨其後,這場景就像真龍在騰雲駕霧,看得大家如痴如醉。

突然,一個龍燈的蠟燭掉了出來,剎那間,整個客廳都鴉雀無聲。因為,據說在舞龍燈的時候,蠟燭掉出來並熄滅三秒鐘以上的話來年可能就會給這個家族成員帶來噩運。那個舞龍燈的年輕小夥子表情十分驚恐,頓時不足所措。說時遲,那時快,一位旁觀的人立刻三步並作兩步跑過去,遞上備用點燃好的蠟燭,飛速地插進龍身裡,整個動作就在兩三秒時間內完成,巧妙地化解了尷尬的場面。現場所有的人不但沒有指責這個小夥子,反倒給予他鼓勵的眼神和話語,讓他重拾自信順利完成了龍燈表演。整個活動大約持續了8分鐘,在拼出“人”、“上”、“千”、“丁”四個字後壯麗閉幕。龍燈表演後就是大家一起吃大餐,邊吃大餐邊討論整個家族新一年的大事喜事。

舞龍燈在農村本是一種很普遍的習俗,但是現在大家越來越不重視了。慶幸的是,我老家舞龍燈這一習俗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以來從未間斷過。這種習俗和活動更能增進家族成員間友好、親近關係,也促進了鄰里之間的和諧共處。

春節舞龍作文 篇5

舞龍燈是中國民間熱鬧又有趣的習俗。

在寒假春節裡,我竟然有一個意外的機會可以親眼目睹那壯觀的龍燈!我的老家在金華,當我在那過完年,快要回紹興的幾天中,龍燈,居然要舉行了!按奈不住心中的那一分激動,我連忙拉上姐姐一起去看。更幸運的是,龍燈還要經過姐姐的同學家,所以我們又可以近距離的觀察啦!

夜幕慢慢降臨,抬手一看,時間差不多了。哇!好準時!只見不遠處閃現出一道亮澄澄的光,隨後一隻巨龍“闖”入我的視線!

長達五十多米的龍燈!我驚呆了!上百盞燈火放在只有一隻“腳”的板凳上,整個隊伍大約有上百上千個人!走到這兒了,我仔細探前一瞧,每個人的頭上都滲出了汗水,看來這大傢伙分量可不輕!這時,奇怪的景象出現了:領隊的人,抬著龍頭走進這位同學家,從龍燈上端下一盞燈籠,點燃了他們準備的蠟燭。只見同學的媽媽還塞給了他個紅包!到最後時,抬龍尾的`那個人,走到同學家的門口,把龍尾使勁地對大門搖了幾下,邊搖還邊嘀咕著什麼,只可惜我沒聽懂。

龍燈真是太奇妙!有機會我還要看!

春節舞龍作文 篇6

《禮王制》稱:“宗廟之祭,春曰鑰,夏曰[衤帝],秋曰嘗,冬曰烤”

可知春節的“開燈”,就是代表“春祭”。所以,“舞龍”最初應是一種祭祀,而非娛樂,成為助慶娛樂應是漢唐以後的事。這裡有一則傳說,也可以說明舞龍純是紀念,含有祭祀成分。

相傳很久以前,苕溪岸邊有個荷花村,村前有一個荷花池,池塘里長滿了荷花。每到夏季,碧綠的荷葉鋪滿水面,無數朵出水荷花,嫋嫋婷婷,鮮豔無比。

荷花池邊住著一對勤勞善良的青年夫婦,男的叫百葉,女的叫荷花,夫妻倆男耕女織,相敬相愛。這一年,荷花懷了孕,過了十個月,孩子卻沒有生下來。又過了一年,還是沒有生下來,直到九百九十九天,才生下了一個男孩。百葉見孩子生得端正健壯,心裡好生喜歡。

再仔細一瞧,倒是錯愕不已:這孩子的胸口脊背上長著細細的龍鱗,金光閃閃,耀人眼目。數一數,有九百九十九片。旁邊的接生婆一見,大吃一驚,嚷道:“哎呀,了不得,你們家裡生了個龍神!”

訊息傳遍村子,人人都來道賀。訊息驚動了村裡的老族長,他兒子在朝廷做官,他的身邊留著個橫行霸道的醜孫子。這祖孫倆一聽到百葉家裡生下龍種,立刻手持鋼刀要來砍殺。鄉親得到訊息,馬上給百葉報訊,大家細細商量,想出了個辦法:將孩子放在腳盆裡,悄悄把他藏到門前的荷花池中。

老族長和他的孫子帶人衝進門來,孩子已經不見。族長老頭兒見找不到龍種,抓住百葉逼他交出來。孫子見荷花長得美麗,心生一計,舉起鋼刀殺死了百葉,把荷花搶到家裡。老族長心想:龍種沒有了爹孃,即使活著,也必定餓死。再說荷花會生龍種,將來龍種會生在自己家裡,這天下就是我家的了。

荷花被搶到老族長家裡,想念丈夫和孩子,十分悲痛。族長老頭兒逼著她去淘米,荷花拖著淘籮走到池邊,輕輕漾動池水,忽然一陣涼風吹來,荷塘深處,花葉紛紛倒向兩邊,讓出一條水路來,只見自己的兒子就坐在腳盆裡,向她漂來。荷花又驚又喜,連忙將兒子抱到懷裡,餵飽了奶水,仍然放回腳盆裡。一陣涼風,腳盆又漂回到荷花叢中去。荷花曉得兒子沒有餓死,心裡十分高興。

自此,她一日三次到池中淘米,就給兒子喂上三次奶水。這樣餵了九百九十九天,兒子漸漸長大,滿身龍鱗閃亮金光。到了夜裡,荷花池中光芒四射。村子裡的老百姓知道龍種沒有滅掉,暗暗高興。老族長得知龍種竟在荷花池中,又生毒計。

一天傍晚,荷花到池邊淘米,祖孫兩個躲在楊樹叢裡察看動靜,只見碧波盪漾,花葉浮動,一陣涼風吹來,荷塘深處徐徐漂來一隻腳盆,盆中坐著個滿身金色的孩子,歡樂地舉著雙手向淘米的荷花撲過去。荷花滿心歡喜,正要伸手去抱,楊樹叢中閃出個人,舉起明晃晃的鋼刀直向孩子砍去。

剎那間,只見孩子從腳盆裡倏地跳起來,化成一條金色小龍,向池中躍去。可是遲了,那一刀砍著了小龍的尾巴。荷花叢中停著的一隻美麗的大蝴蝶,忽然飛過去,用身子銜接在小龍的尾部上,用一對美麗的翅膀就變成了小龍的尾巴。

小龍長吟一聲,霎時間,狂風大作,烏雲翻滾,滿池荷花的花瓣也紛紛揚揚飛旋起來。霹靂閃電之中,小龍的身體漸漸變大,化成了數十丈長的巨龍,在荷花池上空翻騰飛躍。這時,一陣龍捲風捲了過來,小龍騰空而起,乘風直上,飛入雲端。這陣龍捲風好不厲害,那個砍龍尾巴的人被捲到半空,拋得無影無蹤。族長老頭兒見孫子被風捲走,“噗通”一聲,嚇得跌進荷花池淹死。

荷花看見兒子化成一條蛟龍飛上天空,大聲呼喊,但蛟龍已經飛得無影無蹤。

自此以後,苕溪兩岸每逢乾旱,小龍就來散雲播雨。

當地百姓為感謝它,就從這個池中採摘了七七四十九朵荷花,用了九百九十九葉花瓣,製作成一條花龍。因為不到一千葉,所以取名百葉龍。

每年春節,老百姓就要敲鑼打鼓來舞龍。

春節舞龍作文 篇7

過新年呀,咚咚咚咚鏘,喜洋洋呀,咚咚咚咚鏘,鞭炮聲聲鑼鼓響,咚鏘咚咚鏘!大街小巷喜洋洋呀,幸福得生活甜呀甜又香,咚鏘咚鏘咚咚鏘!

今天是正月十六,我和媽媽一起去看舞龍舞獅得表演。我們在路上遇到宋夢博和她得媽媽,我們一起往前走。到濱河公園得大門口,表演得人很多。他們都穿著花花綠綠得衣服,有得在敲鑼打鼓,有得在扭秧歌,有得在舞龍舞獅,有得在耍旱船,有得在抬花轎,好熱鬧啊!宋夢博得媽媽為我在旱船旁邊照一張像,還為我和宋夢博在大鼓旁邊合一張影。

我們玩一會兒,高高興興地回家。

春節舞龍作文 篇8

“咚咚鏘,咚咚鏘。”這是哪兒傳來得鑼鼓聲響,敲得何等激烈呢?咦,怎麼發生什麼大事,馬路上得行人咋人山人海呢?現在才剛到吃飯得時間,這些人都記著幹嘛去呢?“?”在我得心頭油然而生,我得好奇心越來越強,我不顧上吃飯,便放下飯碗,與外婆一起隨著人潮來到一座廟會里,鑼鼓聲越來越響,就在這裡面。哦,我以為幹什麼呢,原來就是元宵快到,“舞獅”耶!我跟著外婆慢悠悠得來到裡面,哇,裡面金碧輝煌,燭火通明,四面八方得村名們也都來觀看錶演舞獅子。

放眼望去,站在火燭前得一排大漢都是幹什麼得?手裡拿著鑼鼓等樂器,“咚咚鏘,咚咚鏘”大漢們開始奏樂,只見三個老頭兒,兩個穿著花花綠綠得褲子,而另一個則是手裡拿著紅球,也就是獅子球。開始舞獅,兩個穿著花褲得老頭鑽進獅體,褲衣剛好合身成只大獅子,鼓聲鑼聲撮合在一起成舞獅聲,人拿著獅球吆喝一聲,獅子就跟著獅球跑起來,獅子好像怒火,雙腳在地上蹬得地動山搖,接著便是前面雙腳抬起來,然後就追著獅球奔個不停,好像在說:“這球本來就是屬於我得,快還給我!”最後就直接上去搶,可人卻偏不給,還說:“如果還給你,那麼你就得和我好。”於是獅子就答應。人就牽著獅子,來到佛殿得老爺(佛)得面前拜三拜,也不知道幹什麼,難道是想讓老天給他們做約定。哈哈!猜不透哦猜不透呀!

看這個舞獅,我想起兒幼時與夥伴鑽在被窩下一起舞獅,那時還小也不知是啥一回事,就學著大人一起舞著舞著,轉眼間便長大,現在回想起來真有點好笑!哈哈!

春節舞龍作文 篇9

春節中有很多習俗,令我最感動的是除夕那天舞龍燈的情景。

那天晚上,我急匆匆的跑去停車場。哥哥姐姐們都在等我。我想我一定趕不上了。就在這時,鑼鼓聲響起,我急忙拿起我的茄子燈毫不猶豫的排在那長長地籠燈隊隊伍裡。

開始舞龍燈了我飛快地奔跑起來,抬頭看那一束束煙花升上黑漆漆的夜空,把天空染成了五彩繽紛的油畫,長長的龍燈隨風舞動,就像一條就像一條栩栩如生的龍在村裡鑽來鑽去。 為我們帶去美好的祝願。雖然舞龍燈時和我們拼命的跑著。說實話,真的累但心中充滿了喜悅和幸福。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我依依不捨地放下龍燈……我愛家鄉的舞龍燈。

春節舞龍作文 篇10

縱橫數萬裡,上下五千年。龍在中國一直是作為一種神氣而威嚴的神,而存活在中國人的心中。

它會躍上蒼穹,呼風喚雨;也會潛入水中,蹈海翻江。它經常給人們帶來喜慶和歡樂。有時也會讓災難降臨人間。

龍集各種靈異於一身,它身似蛇、臉似馬、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它被賦予了力量、神奇、威嚴和正義,以致被推崇為中華民族的象徵,我們也自稱為龍的傳人。因而在傳統的中國文學、繪畫、建築、雕刻等方方面面我們隨處可見龍的形象。

在封建王朝,龍的形象是皇家的專利,皇帝的身體被稱為龍體、皇帝的衣服被成為龍袍、皇帝十分生氣被稱為龍顏大怒、皇帝十分高興被稱為龍顏大悅。皇家的建築更是雕龍畫鳳,十分的豪華莊嚴。在中國,一提起龍,它的含義是不言自明的。它可以讓我們盡情馳騁我們豐富的想象,展開各種聯想——起伏的山脈是龍的身軀,不盡的長江是龍在翻滾,咆哮的大海是龍在發怒,一個民族的崛起是龍在飛騰。

知道了龍在中國的地位,那麼舞龍在中國就是極其自然的事了。遇到重大喜慶的日子,尤其是在中國人最看重的節日——傳統的春節期間,舞龍是一項不可或缺的慶祝活動。

龍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後,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當中,我國形成了各種龍舞的流派與風俗,而每個地方也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最短的龍是紮在板凳上的龍,顯得短小精悍;而最長的龍則可綿延數里,舞起來氣勢磅礴。

看,龍衝過來了,辛苦了一年的人們舞著他們的矯龍,只見它挺折著那矯健的身軀走街串巷,吞雲吐物,煞是好看。據有經驗的師傅告訴我們,這舞龍是很有講究的,在大家的配合下可以做出許多動作來,瞧,這叫甩,這叫遊,而這又叫盤。村民們都把舞龍看作是一件很吉祥的事情,龍一到了自家門口都會熱烈的歡迎,他們在迎來這蛟龍的同時,也迎來了吉祥和喜慶。這條龍搖擺著、翻滾著、怒吼著,在這煙光雲影裡,在這震天的喊聲裡,在這喧鬧的鑼鼓聲中,它舞去了人們心頭的創痕;它舞去了人們生活的灰暗;它舞去了人間的不幸;它給人們帶來希望,帶來財富,帶來幸福。它舞去了一箇舊的世紀,它迎來了新世紀的曙光。

在普天同慶,萬家團圓之際,我們衷心的祝願,新的一年能給大家帶來好的運氣。我們更希望在新的千年裡,我們大家都能看到一個更繁榮富裕的中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希望老有所養,希望少有所教。願天下人各得其所,百業欣欣向榮。

春節舞龍作文 篇11

春節舞龍、舞獅,在惠州的歷史已十分悠久。自古以來,惠州人從正月初一至正 月半(即正月十五),龍隊、獅班穿街過巷,天天熱鬧非凡,頗有惠州的地方特色。

惠州傳統的舞龍、舞獅活動由民間自發組成,多為一街一龍,武班、鄉村舞獅。

惠州民間的舞龍具有典型的廣東風格。所舞的龍自己扎造。龍頭主骨架由竹料紮成,外表糊紙上漆,彩布作龍身,整條龍長達13丈,約合42米。舞龍時,最前面由日月牌、匾額、宮燈、扮色隊(化裝成歷代的民間故事人物),鰲魚、鳳、獅、雜水(由人扮裝的魚蝦蟹蚌等)在前面引路,最後才是活靈活現的龍。一路鼓樂不斷, 一路鼓樂不斷,人數從多,浩浩蕩蕩,穿街過巷,滿城轟動。龍過之處,不時有長者帶子、孫在龍的肚子下鑽來鑽去,謂“鑽龍架”, 意思是望子成龍,舞龍時的“鑽龍架”、“獵龍公”、“派龍貼”等民俗,頗有惠州的地方特色。

惠州民間的舞獅活動與舞龍有相同的特點。把獅紮好後,先到元妙觀“開眼”,並進行“搶青”活動。新春的第一天清晨,各路獅隊由師爺攜匣領路,獅子、鑼鼓鑔鈸、手持各種冷兵器的武術隊伍依序表演,所到之處,店家、住戶鞭炮相迎,並封紅包,熱熱鬧鬧,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才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