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月亮的對聯
對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關於月亮的對聯,歡迎閱讀!
關於月亮的對聯
1、畫眉生新月,靚妝似嬋娟
2、水清魚讀月,山翠林沐光
3、水中有月原無月,雲後無日本有日
4、樓高窗小可儲月,峰平徑長難藏景
5、簫聲遙呼關山月,笛韻震破水底天
6、圓月照方窗,有規有矩;長箋寫短詩, 無方無圓
7、櫓梢撥破江心月,水定還圓;浣紗激起湖面波, 浪平仍無
8、月缺月圓,缺似梳子圓似鏡;潮起潮伏, 起如花朵伏如町
1、仲秋賞月名泉畔,元夜吟風古寺前
2、寄妾愁心江上月,隨君夜夢鏡中秋
3、士子醉吟江上月,佳人羞對鏡中花
4、人逢喜事尤其樂,月到中秋分外明
5、幾處笙歌留朗月,萬家蕭管樂中秋
6、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常圓
7、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
8、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9、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限月長圓
10、萬頃平湖長似鏡,四時好月最宜秋
11、百道湖光千樹雨,萬山明月一鐘聲
12、虎踞迎風爽,溪流印月清
13、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14、月來滿地水,雲起一天山
15、竹送清溪月,松搖古穀風
16、靜觀萬物,欲平天下有如湖;佳景四時,最好秋光何況月
17、月照紗窗,個個孔明諸葛亮;風送幽香,鬱郁畹華梅蘭芳
18、天盡山頭,到了山頭天又遠;月浮水面,撬開水面月還深
19、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20、冬至鼕鼕至,每冬先寒節而至;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圓時愈明
21、天上月圓 人間月半 月月月圓逢月半
去年年尾 今年年頭 年年年尾接年頭
22、人逢喜事尤其樂
月到中秋分外明
23、冬至鼕鼕至,每冬先寒節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圓時愈明
24、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25、水清魚讀月
山翠林沐光
26、半夜二更半
中秋八月中
27、中秋賞月,天月圓,地月缺。
遊子思鄉,他鄉苦,本鄉甜。
28、千江有水千江月,
萬里無雲萬里星。
29、滿地花陰風弄影; 一亭山色月窺人。
30、月圓月缺,月缺月圓,年年歲歲,暮暮朝朝,黑夜盡頭方見日。 花開花落,花落花開,夏夏秋秋,暑暑涼涼,嚴冬過後始逢春。
31、中天一輪滿,
秋野萬里香。
32、長空有月明兩岸
秋水不波行一舟
擴充套件閱讀:對聯的`發展起源
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
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有歷史記載的最早對聯出現在三國時代。明洪武年間(1368-1399年),在江西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鐵十字架,上鑄有三國時代孫權赤烏年號(238-250年)。在鐵十字架上又鑄有藝術精美的對聯雲:“四海慶安瀾,鐵柱寶光留十字;萬民懷大澤,金爐香篆藹千秋。”觀其形式與內容,與中國早期基督徒有關聯。春節時掛的對聯叫春聯,辦喪事的對聯叫做輓聯,辦喜事的對聯叫慶聯。對聯是利用漢字特徵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一般不需要押韻(律詩中的對偶句才需要押韻)。
駢文與律詩是對聯的兩大直接源頭。對聯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古體詩、散文、詞曲等的特點。因而對聯所用句式,除了律詩句式、駢文句式外,還有古體詩句式、散文句式、仿詞曲句式。不同句式適用格律不同、寬嚴不同。其中律詩句式平仄要求最嚴,古體詩句式則除了對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春聯源遠流長,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他在寢室門板桃符上的題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見《蜀檮杌》),這要算中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宋代不同史料對此說法不一,還有將作者歸為孟昶兒子的。因而這副春聯作者到底是誰,仍是個懸案。
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中國國務院把楹聯習俗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楹聯習俗在華人乃至全球使用漢語的地區以及與漢語漢字有文化淵源的民族中傳承、流播,對於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有著重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