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場健康

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的開題報告

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的開題報告

就當前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結合當下小學生心理狀況,提出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遺傳因素、生理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結合多年實踐經驗,得出提升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需要重視小學生的家庭教育、重視小學生班級環境和校園環境。另外,教師和家長要注重自身的言行舉止,從而為學生樹立榜樣。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篇開題報告範文,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課題名稱:

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

一、立論依據

研究意義

健康的心理素質是良好的道德品質形成的基礎與核心,同時也是智慧正常發揮的保證。因此,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當前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小學生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群體,正處於生理、心理迅速發育的關鍵時期,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健康問題。近年來,大量的研究和調查表明,心理問題的“低齡化”趨勢明顯,小學生的整體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擔憂。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嚴峻現實,反映了在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與緊迫性。為了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我們必須關注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瞭解了這些影響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這些因素,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為此,從小學生自身、家庭、學校和社會四方面,分析了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諸多因素,說明了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形成是社會、家庭、學校和小學生自身等諸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只要我們從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入手,有的放矢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維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文獻綜述

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物質和精神二者缺一不可。小學生的天生素質如何發展,有賴於他的周圍環境,而其心理怎樣發展,則取決於他的生活過程。一般來說,小學生的身心健康與遺傳、營養、家庭環境、學校教育、社會環境以及學生心理的自我強度等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絡。

李建軍.青少年自殺行為的低齡化問題研究。新世紀以來,我國青少年自殺呈現低齡化趨勢。應試教育與學習壓力的超負荷造成少兒身心的“亞健康”。心理疾患的高發是造成自殺行為的低齡化的重要原因。我國未成年人在情感、人格、人性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普遍存在的校園欺侮現象也是造成少兒自殺的原因之一。家庭因素對於青少年的自殺行為有著重要關聯。青少年的綜合素質的發展與“減負”問題是社會轉型時期我國中小學教育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也是有效防治自殺的重要途徑。

田雲蘭.關於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情況與目標取向關於心理健康教育,國內比較常見的提法還有心理衛生教育、心理品質教育、心理素質教育、心理教育等。這類提法含義基本一致,即離不開“心理”二字,最終還在於教育,成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還有一類提法比較普遍,如心理輔導、心理諮詢、心理治療、心理診斷、心理衛生等。這類提法沿用了專業的心理諮詢、心理治療的術語,但含義十分廣泛,在學校也多指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我們沿用心理諮詢這個術語,從心理諮詢自身的'發展來看,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編輯的《心理學百科全書》(1984年)認為,心理諮詢應遵循兩種定義模式,即教育模式和發展模式。指出“諮詢心理要始終遵循著教育的而不是臨床的、治療的或醫學的模式,諮詢物件(不是患者)被認為是在應付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和任務方面需要幫助的正常人。諮詢心理學家的任務就是教會他們模仿某些策略和新的行為,從而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已經存在的能力,或者形成更為適當的應變能力。諮詢心理學強調發展的模式,它試圖幫助諮詢物件得到充分的發展,掃除其正常成長過程中的障礙。

高平從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可以分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環境影響三方面分析得出:生理因素是基礎,心理因素是依據,環境影響是條件。要想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全發展,必須從改善外部環境入手,開展廣泛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不斷增強心理適應能力,從根本上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以上各種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充分認識到小學生心理健康對小學生髮展的重要性,強調了就安康的實質;認識到了健康不僅是沒有軀體的殘缺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小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適應問題、情感問題、學習問題、行為和人格偏離四大類,這些問題的產生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我們應當從自身、家庭、學校、社會等生物的、環境的、教育的幾個方面來分析。

二、研究方案

研究目標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初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在倡導素質教育的同時,人們提出了全面素質的概念,即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科學素質、勞動技能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從一定意義上說,心理素質決定著其他各種素質的質量水平,甚至於決定著學生最終能否成才。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健全發展。

1、透過研究,全面瞭解小學生心理狀況,獲得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2、透過實驗研究,獲得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個案,探索出適應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研究內容

1個體自身所具有的內在的因素;

2家庭環境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3學校教育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4社會環境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研究方法

本課題主要採用文獻法、行動研究法、心理測試法、經驗總結法、成果分析法。

三、論文大綱

1個體自身所具有的內在的因素

(1)遺傳因素;(2)生理因素;(3)心理因素等。

2家庭環境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1)家庭結構;(2)家庭氛圍;(3)家庭關係;(4)教養方式;(5)家長的榜樣;(6)家長的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

3、學校教育是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主導因素

(1)校風與班風;(2)學校環境;(3)教學內容和方法;(4)教師素質;(5)師生關係。

4、社會環境是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誘發因素

(1)社會政治、經濟生活;(2)大眾傳媒;(3)社群環境。

四、主要參考文獻

[1]李建軍.青少年自殺行為的低齡化問題研究[J].貴州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24(6):70-72.

[2]田雲蘭.關於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8):39–40

[3]高 平.影響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J].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2):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