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適應初中生活的技巧
小學我們的學習生活往往都是老師安排好的,我們只要按部就班的去做就可以了。但是我們大家進入初中後會發現自己身邊確實有很大的不同,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去適應初中生活呢?下面針對這樣的一個問題,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怎樣快速適應初中生活。
對於學生而言,從小學到初中這一時期,其個性心理品質正處於一個重要的轉型時期,具有以下特點:
1.自主性、獨立性增強,但自控能力差
小學生特別相信權威,聽父母的話、聽老師的話。到了初中獨立自主性加強,有擺脫家長和老師的傾向。對於父母的勸說,老師的教育往往聽不進去,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他們正處於從童年期的幼稚向青年期的成熟發展的過渡階段,自控能力、承受能力、正確處理問題的能力還不夠強,看問題還不夠全面。這階段他們特別需要多和老師、家長商量,使自己少走彎路,逐漸走向成熟,切不可一意孤行。
2.熱情高、求知慾強,但缺乏韌性
初中生往往精力充沛,活潑好動。課堂上發言積極,不甘落後,表現出一種積極進取、好學向上的精神,但有的孩子學習上遇到困難,情緒就會產生波動甚至灰心喪氣。要幫助他們適時調整好心態,培養堅強的意志和鍥而不捨的精神對。
3.克服失落感,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有的孩子在小學階段是學生幹部,但到了新學校後,以往的優越感蕩然無存,地位從“眾星捧月”一下跌到“無人知曉”。強烈的失落感和自卑感會讓很多新生失去心理平衡。這個時候,就需要走出以自我為中心的狹隘心理,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同時要學會欣賞別人、欣賞自己,以讚揚的眼光看待他人和自己的優點長處,學會取長補短。
學會自我管理
中學與小學的要求也有很多差異:
管理方法不同。在小學,教師把學生當作小孩子,許多事情都是手把手教,“抱”著、“扶”著“走”。在中學,教師偏重於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面對這種變化,要培養自主、自理、自立能力,學會為集體承擔義務和責任。
學校環境不同。進入中學,班級大多數是陌生的'新同學。因此,要克服“怯生”的心理,提高交往能力,儘快和新同學打成一片,熟悉新環境、新同學、新老師,積極融入新集體,做班級的主人。
支配時間不同。小學生就近入學,初中劃片入學,這樣,中學生上學的路程比上小學可能遠些,在校外接觸社會的機會更多、面更廣,這對學生的成長既有利又不利。因此,要支配好時間。在上學、放學路上不能貪玩,要按時到校,按時回家。
作息制度不同。學科增多,課時增加,每節課的上課時間增加5分鐘……這些都會引起學生的不適應,因此,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注意課間休息。另外,初中課外作業比小學難度增加,花費時間延長,要學會提高做作業速度,制定合理的作息表。
行為規範要求不同。中學在行為規範訓練上內容更廣,規章制度較多。在七年級重點是抓好行為規範教育,進行基本的文明行為訓練,如衛生習慣、學習習慣、勞動習慣等。
班主任工作方式不同。小學的班主任對學生管得嚴,指導得細,採用教師評價的方式指導學生;中學教師則偏重於“培養”、“引導”、“發展”,比較注重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評價、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這就需要孩子增強自我約束能力,善於自己管理自己。
把握學習規律
中學課程設定和教學方法上與小學相比也有很大不同:
1.科目增多,容量加大,要求學習有計劃性學習科目從小學的“寥寥無幾”到中學的“五花八門”。比如七年級要學語文、數學、外語、政治、歷史、地理、生物、微機、體、音、美、實踐等12門課。課程門類增多、內容增加,難度大了,要求高了。如數學,除了學好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又增加了動手操作的內容。
在課程安排上也不同,小學生要學習語文、數學、外語,排課比較集中,中學語文、數學、外語一般每天安排一節課,而政治、歷史、地理、生物,每週安排二節。微機每週一節,中間間隔時間長。七年級新生開始對這樣的安排不適應,往往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
這要求針對新的學習內容、學習特點,主動接受新知識,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合理科學地安排好時間。
2.難度加大,進度加快,要求提高學習效率
由於中學階段更注重傳授知識的嚴密性和對學生思維方法、思維能力的培養,注重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知識結構的安排、知識難度的變化具有跳躍性。
在教學方法上,中學老師和小學老師的講課方法不一樣。小學老師一個內容要講好幾遍,中學老師往往集中講解難點、要點,並且講過就不再重複。
中學教學進度明顯比小學快,所以,七年級新生要做好充分準備,儘快適應老師的講課方法、授課特點。要坐得住,學得進,以達到好的聽課效果。
3.除了勤奮之外,必須有良好的學習方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學習必須改變方式,不能只侷限於老師講授,要從單純地接受性學習轉變為接受和自主學習相結合,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不僅要學會,還要會學,採取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提高自學能力,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
透過以上的介紹,我們大家應該已經明白了怎樣快速適應初中生活。初中生活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學習生活,希望我們大家珍惜這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