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類管理系統論文的開題報告
一課題目的、意義
1、目的: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在企業管理中應用的普及,利用計算機實現企業人事管理勢在必行,開題報告---人事管理系統。對於大中型企業來說,利用計算機支援企業高效率完成勞動人事管理的日常事務,是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推動企業勞動人事管理走向科學化、規範化的必要條件;計算機管理所無法比擬的優點檢索迅速、查詢方便、可靠性高、儲存量大、保密性好、壽命長、成本低等。這些優點能夠極大地提高人事管理的效率,也是企業的科學化、正規化管理,與世界接軌的重要條件。不同的企業具有不同的人事管理制度,這就決定了不同的企業需要不同的人事管理系統。
2、意義: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人事管理系統不少。但是,對於企、事業單位的人事管理系統來說,不需要大型的資料庫系統。只需要一個操作方便,功能實用,能滿足本中心對資料的管理及需求的系統。我們的目標就是在於開發一個功能實用、操作方便,簡單明瞭的人事管理系統.能夠錄入人事的基本資料,在操作上能夠完成諸如新增、修改、刪除、按各種條件進行查詢、新使用者的設定及密碼修改等方面的工作,基本滿足人事日常業務的需要。本人獨立完成了此課題的研究與開發,包括調研、分析、設計、編碼、測試、文件編寫等內容。二系統調研正式開發管理資訊系統之前進行調研是非常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明確使用者的要求,以根據調查結果進行可行性分析,確認系統的開發是否可行。
(2)提出新系統的人員並不都是系統研究人員,有些人對於功能和處理資料的方法沒有明確的認識。它們只是根據自己業務工作的需要提出了要求,系統開發人員要對此進行詳細的調查和分析,確認使用者的要求可以透過現有的計算機技術實現,保證開發的管理資訊系統的功能與使用者提出的要求相吻合。
(3)企業的現行系統可能是手工系統,也可能是使用和計算機的系統,無論是何種情況,都要詳細地調查現行系統中資訊處理的具體情況,系統內部功能結構,以便設計出一個合理的、好的新系統邏輯模型,為新系統的設計工作打好基礎,保證整個系統開發的質量。
總之,必要對現行系統進行詳細的調查,明確使用者需求,保證開發的新系統的功能與使用者的要求相吻合,避免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新系統的開發卻失敗的悲劇發生。1.可靠性分析
可靠性分析是在使用者的'要求和系統調研的基礎上進行的,對新系統的開發從社會、技術、經濟、管理等方面進行分析,並得出新系統的開發工作可行、不可行、需要修改、追加投資、暫緩開發、分步實施等方案和結論,最後完成可行性分析,開題報告《開題報告---人事管理系統》。
可行性分析一般可定義為:可行性分析是在建設的前期對工程專案的一種考察和鑑定,對擬議中的專案進行全面與綜合的技術、經濟能力的調查,判斷它是否可行。
(1)可行性分析階段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新系統目標可行性分析:
分析新系統的目標是否符合企業的現狀和發展的需要。
②社會可行性分析:
社會可行性分析主要是指管理資訊系統的開發是否符合國家法律、下策,是否能夠與社會大系統實現良好的對接。
③技術可行性分析:
技術可行性分析是根據新系統的目標來衡量是否具備所需要的技術,包括系統開發人員數量和水平,硬體方面,軟體方面及其它應用技術。
④經濟可行性分析
經濟可行性分析主要是對開發新系統所投入的資金與系統投入使用後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進行比較,確認新系統是否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
⑤管理可行性分析:
管理可行性分析主要是分析企業現行的管理體制和企業領導是否具有現代化的管理意識和管理水平。
2.可行性分析
技術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目前有關的技術能否支援所開發的新系統;新系統開發人員的數量和水平,即人力資源;硬體和軟體資源。
(1)技術支援:
首先根據新系統的目標,考慮目前有關的技術能否支援所開發的新系統。這裡討論的技術必須是已經普遍使用的,而不是待研究的或正在研究的。
(2)硬體資源:
開發管理資訊系統所需的硬體資源包含以下兩個方面:
系統開發人員在管理資訊系統的開發過程中所需要的計算機裝置及其有關的外部裝置;管理資訊系統開發成功投入使用後,使用單位所應具備的計算機裝置及其有關的外圍裝置。對硬體資源進行可行性分析時主要考慮計算機的主機記憶體、型別、功能、聯網能力、安全保護措施以及輸入/輸出裝置,外儲存器和聯網資料通訊裝置的配置、功能、效率等指標是否符合系統方案設計要求,同時還要考慮計算機的效能/價格比。
(3)軟體資源
軟體資源的可行性分析主要考慮以下幾點是否滿足使用者的要求:
①作業系統的選擇;
②編譯系統的選擇;
③資料庫管理系統的選擇;
④高階程式語言的選擇;
⑤漢字處理系統的選擇;
⑥應用軟體包的選擇。
本系統在開發前,與中心的領導和有關的操作人員密切溝通,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並吸收他們的積極觀點,使本系統的開發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合理性。
3.系統分析
系統分析是開發管理資訊系統的關鍵性階段,是一個從不斷認識和逐步細化的過程,是下一階段的工作基礎,是為下一階段進行物理方案設計、解決“怎麼做”提供依據,基關鍵性主要體現在“理解需求”和“表達需求”兩方面。
透過對現行系統的詳細調研,主要是從系統的角度理解使用者的需要,確定新系統的綜合要求,並提出這些需求的實現條件以及需求應達到的標準,也就是確定新系統要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這些需求包括:
(1)功能需求。確定新系統應做什麼,這是最主要的需求。
(2)效能需求。給出所開發的新系統的技術性能指標,包括儲存容量限制、執行時間限制、安全保密性等。
(3)環境需求。這是對系統執行以及所處環境的要求。例如,在硬體方面採用什麼機型、有什麼硬體裝置等;在軟體方面,採用什麼支援系統執行的系統軟體(指作業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
(4)未來需求。這類要求是指目前不屬於系統開發的範圍,但將來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以及系統的發展可能會提出的要求。瞭解這類要求的目的是在開發過程中,可對系統將來可能的擴充套件與修改做準備。一旦需要時,就比較容易進行補充和修改了。
四開發工具的選擇
C# (C sharp)是微軟對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案。
C#是一種最新的、面向物件的程式語言。它使得程式設計師可以快速地編寫各種基於Microsoft .NET平臺的應用程式Microsoft .NET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和服務來最大程度地開發利用計算與通訊領域。正是由於C#面向物件的卓越設計,使它成為構建各類元件的理想之選——無論是高階的商業物件還是系統級的應用程式。使用簡單的C#語言結構,這些元件可以方便的轉化為XML網路服務,從而使它們可以由任何語言在任何作業系統上透過Internet進行呼叫。最重要的是,C#使得C+程式設計師可以高效的開發程式,而絕不損失C/C++原有的強大的功能。因為這種繼承關係,C#與C/C++具有極大的相似性,熟悉類似語言的開發者可以很快的轉向C#。
五研究內容
系統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人事檔案管理。
二,日常人事管理。
三,薪資管理。
各模組功能如下:
a)
人事檔案管理此功能模組主要完成員工大量基本資訊的管理,包括員工檔案錄入,員工檔案刪除,員工統計,主要目的是協助企業管理人員管理新老員工的大量資訊,將以往大量分散的資訊統一集中到資料庫中。
b)
日常人事管理此功能模組主要有員工調動管理,員工獎罰管理,員工考勤管理,員工社會關係管理,員工工作關係管理。透過此功能模組,管理人員可以對大量員工的詳細情況進行管理。
c)
薪資管理此功能主要是新增,刪除修改員工的薪資資訊。
總體計方案,實現方法,軟體平臺
1總體設計方案:實現人事管理系統的全部功能。
2實現方法:Visual Basic6.0等。
3軟體平臺:Win98,win2000等。
六
計算機的軟體配置
Windows 98/Windows XP/Windows 2000/Windows 2003;
七
第一週收集材料,整理資訊
第二週需求分析
第三週軟體設計
選擇模組劃分的方案:
第四周總體結構和模組外部設計
第五週具體模組設計
第六週執行設計
第七週詳細設計(資料庫)
第八週軟體測試
第九周整理源程式,編寫軟體說明書和使用者手冊
第十週形成畢業設計全部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