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課程設計
計算機現在在社會中越來越重要,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計算機網路課程設計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計算機網路課程設計
第一章
主要講述了計算機網路的產生與發展、網路的功能、網路的分類、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網路的拓撲結構、資源共享、計算機網路工作基本原理等知識,是學習計算機網路所必須的入門知識,“計算機網路基本原理”課程學習指南。
在本章首先介紹了計算機網路產生髮展的四個階段,即聯機系統階段、計算機網際網路絡階段、標準化網路階段以及網路互連與高速網路階段;在這當中,著重識記各階段定義、邏輯結構以及各階段的標誌,如聯機系統階段的邏輯結構圖、IS0、NII等。此外還有計算機網路的特點與目標、計算機網路型別等知識點都要求大家掌握。
在本章中還有網路系統的組成、網路節點的概念、分組交換網路基本概念、工作過程及特點等知識點更應當熟知熟記,例如分組交換,這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它是現代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基礎。對於分組交換的特點,透過學習,掌握分組交換節點的儲存方式:儲存的是分組資料,暫時儲存在節點的記憶體中,有較高的交換速率。同時指出了分組交換的通道策略:動態分配通道,提高了通訊線路的利用率,指出了因此種方式所帶來的不足:分組資料在各節點儲存轉發時因排隊而造成一定的延時;由於分組資料中必須攜帶一些控制資訊而產生一定的額外開銷;分組交換網的管理和控制比較複雜。這對於後面的學習和理解是很重要的。此外還有廣域網的拓撲結構、區域網的拓撲結構、協議與標準、網路系統的體系結構、網路分層結構模型,這些知識點無一不是需要大家爛熟於胸,能夠分辨出其中的細微差別的。
另外,本章中還有一些諸如硬體資源共享、軟體資源共享、資料資源共享、通訊通道共享等要求應用的知識點也要做到心中有數,能夠簡單應用。
第二章
同樣是學習計算機網路所必需的入門知識。在本章中,資料和資訊的概念、資料處理與資訊處理、數字資料和模擬資料等知識點都是應當熟知的。此外本章還闡述了資料通訊和資料通訊的概念,資料通訊的特點,資料通訊模型;資料通訊過程;模擬通訊系統和數字通訊系統;通訊通道;通訊線路聯結方式;線路通訊方式;資料傳輸方式;資料通訊的主要指標;基帶傳輸與頻帶傳輸;資料編碼;同步傳輸與非同步傳輸;多路複用技術;電路交換;儲存轉發(又稱儲存交換);資料報與虛電路;ATM的概念、結構、特點、傳輸基本原理;幀中繼的概念、結構、特點傳輸基本元等內容。其中ATM、幀中繼等概念為其後的第五章中的內容打下了理論基礎。
第三章
從硬、軟兩個方面比較詳細並完整地介紹了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功能及相互間的關係。
從硬體的角度講,主要講述了網路硬體系統基本結構、網路介面卡的概念和功能、計算機與網路的連線方式。對於其中的功能、結構、連線方式要做到能夠非常清楚明瞭。比如網路介面卡,相互間如何進行資料傳輸,如何進行資料傳輸中的快取,工作在七層協議中的哪幾層上。此外還有各種伺服器和工作站,檔案伺服器、網路列印伺服器、網路通訊伺服器、網路資料庫伺服器,哪一個是最重要的,哪一個是在網路出現一定規模後必須的,哪一個是提高網路資源共享能力的,哪一個是作為網路資料資源而存在的,幾種伺服器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這都需要認真研究。此外,還有工作站與終端,都是網路中互連起來的網路裝置。
對於網路連線的通訊控制裝置,大家需要了解通訊控制裝置的基本功能、典型通訊控制裝置的功能和特點。對於集中器、調變解調器、交換器、有線通訊媒體、無線通訊媒體等要從概念、功能、特點等多方面做到熟知並會選用。例如雙絞線、光纖、同軸電纜的傳輸距離和應用方向等。
軟體方面,要求掌握網路作業系統的概念、基本工作原理、網路作業系統的功能和特點等。這當中IPX/SPX、TCP/IP、X。25等各種協議的特點、工作適應範圍等都要熟知、熟記。對於網路作業系統的概念、功能和特點更要清楚。
此外對於NetWare、Windows NT、Unix幾種網路作業系統要做到對其作業系統特性的瞭解。對於Windows NT,現在使用的不是很多了,大家可以從Windows 2000 Server (Advance Server)來理解。至於Unix,從目前非常流行的Unux中可以管窺一二。有能力的考生自己動手實踐,以加深理解。
第四章
是本書的一個重點,介紹了包括了OSI參考模型各層的功能、任務、工作基本原理和特點,以及TCP/IP協議等,是學習網路基本原理和從事網路研究必備的基本知識。掌握OSI參考模型及TCP/IP協議對於本書後面所學到的內容將大有稗益。
例如0SI參考模型中分為物理層、資料鏈路層、網路層、運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其劃分的主要原則為:劃分層次要根據理論上需要的不同等級劃分;層次的劃分要便於標準化;各層內的功能要儘可能的具有相對獨立性;相類似的功能應儘可能放在同一層內;各層的劃分要便於層與層之間的銜接;各介面的互動要儘量的少;根據需要,在同一層內可以再形成若干個子層次;擴充某一層次的功能或協議,不能影響整體模型的主體結構。
由此可以確保同種網路之間的互連和其他遵循0SI參考模型的異種網路之間的互連,同時可以保證網路應用系統不必須考慮網路物理層等層的問題,而主要集中到應用層上。
物理層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物理層的概念;物理層的功能;物理層的主要問題;物理層的標準;物理層的特性;幾種常用的物理層標準。其中,關於物理層的四大機械特性,包括其中的某些指標都要掌握,此外還有關於RS232標準一些機械、規程、功能等。
資料鏈路層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鏈路與資料鏈路;幀與報文;資訊資料單元;資料鏈路層的功能;同步協議與非同步協議;HDLC的概念、連路結構和操作模式;BSC的概念和特點。其中各種協議以及資料鏈路層的各種管理、控制性能;幀與報文等都是資料鏈路層的重點。
網路層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網路層概述;網路層所提供的服務;常用的路徑選擇方法;流量控制與死鎖;流量控制的實現。透過對於虛電路服務和資料報服務的對比,掌握在網路層兩大類服務;同時還要掌握產生死鎖的原因以及路徑選擇演算法。
運輸層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運輸層概述;運輸層協議型別;運輸層服務;傳輸控制協議。運輸層是整個分層協議的基礎,在七層協議中的重點,大家應當分析不同型別運輸協議以及不同網路服務型別的區別等。
高層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會話層的概念、結構和特點;表示層的概念、結構和特點。高層是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的集合。要求對這三層的概念、結構、特點要有一定的領會。
TCP/IP協議是整個章節的重點,TCP/IP的體系結構,TCP/IP協議族中哪些協議是可靠連線,哪些不是等等,大家要做到爛熟於胸,這裡就不作過多的介紹了。
第五章
是最重要的章節。主要介紹了局域網、廣域網的概念、結構以及區域網和廣域網的應用和標準,介紹了典型的區域網和廣域網。
區域網,首先要掌握區域網的概念、區域網硬體的基本組成、區域網軟體的基本組成、區域網技術要求。區域網概念一定要從LAN是一種通訊網路而不僅是一個計算機網路;MN支援多對多的通訊;LAN概念中的“裝置”是廣義的;LAN地域範圍通常在10公里之內;LAN透過物理通訊組成;LAN通道以高的資料傳輸速率進行傳輸這六個方面來考慮。
媒體訪問控制方法的重點是CSMA/CD、控制令牌。首先要把握傳統的區域網採用的是“共享媒體”的工作方式,然後考慮各種媒體訪問控制方法所適用的拓撲結構:CSMA/CD只使用於匯流排形網羅拓撲結構;控制令牌適用於環形和匯流排形。
對於IEBE802,大家應當掌握該標準及其標準所規定的內容,還要注意IEEE802標準實現的產品都是使用曼徹斯特程式碼。此還有針對區域網的IEEE802。3、IEEE802。4、IEEE802。5標準。其中IEEE802。3是載波偵聽多路訪問區域網的標準。同時需要理解匯流排網的特點,即它進行媒體訪問無優先權,資訊的傳送是透過競爭進行的;結構簡單,媒體介入方便,價格便宜;但節點之間的最大距離有限制;資訊負載少,資料吞吐量較高,延時短;反之,衝突的增加,資料吞吐量下降,網路延時增加;實時性差;採用點到點或廣播式通訊。透過這些特點,大家可以對區域網的效能有所瞭解,同時對於10BASE5、10BASE2、10BASE—T三種乙太網從長度、連線數、介面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數,從而為區域網組網選擇提供依據。IEEE802。4是令牌網的標準。應當注意的是它的4種優先順序,使用的傳輸介質和它的特點,從它的特點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該標準採用無衝突媒體訪問方式;結構從物理上講是匯流排網,而邏輯上是環形網,連線簡單;資訊載荷與匯流排網在資訊載荷方面的特點正好相反;傳輸延遲固定。此外還有針對令牌區域網的IEEE802。5也應當認真記住它的特性。
此外本章還介紹了一些高速區域網技術,包括千兆區域網、共享媒體區域網、交換區域網、虛擬網路、FDDM等。千兆區域網就仍然遵循IEEE802。3標準(擴充套件),繼續執行經過修改的CSMA/CD,應注意它的實現方法、支援的傳輸媒體等。共享媒體區域網和交換區域網都是對網路的改造,大家要清楚地知道,共享媒體區域網的兩種技術功能和交換區域網的拓撲結構(層次化星形拓撲)以及由此所帶來的好處(使共享變成獨佔,使序列變成並行)。
關於智慧大廈與結構化佈線,大家要熟記智慧大廈的概念、智慧大廈的基本組成、結構化佈線的概念和構成。這裡要求非常清楚有關3A、4A、5A的概念和區別,以及智慧大廈基本目標、服務功能。對於智慧大廈的.基本組成要充分理解它不僅僅是一個3A、4A或5A的問題,而是一個綜合的問題,包括結構化佈線系統和3A系統。而綜合佈線系統則要考慮EIA/TLA568標準、綜合佈線特點及構成等。
關於廣域網,要掌握廣域網的概念及特點、廣域網的分類等知識點。同時,還要掌握電話撥號網、x。25網、DDN網、ISDN網幾種廣域網技術的結構、工作方式等。應要仔細辨別區域網與廣域網的異同,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考慮:根據定義,區域網作用範圍只有幾公里,廣域網作用範圍通常是一個地區;從拓撲結構上說,區域網結構簡單,廣域網結構複雜並且多樣化;還有通訊媒體、通訊方式、通訊管理、通訊效率、服務範圍、網路效能、投資等多個方面考慮,這樣就可以區分二者的不同。<還介紹了客戶機用匠務器結構,這是區域網的基本工作方式,經驗交流《“計算機網路基本原理”課程學習指南》。這當中,要掌握客戶機用伺服器結構、結構、特點、基本組成概念。這裡需要指出的是客戶機用臣務器的基本組成中有一個連線件,這個連線件不是硬體,而是進行連線的軟體,透過連線件使得客戶機/伺服器實現了其開放性。
對於區域網來說,容錯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大家對於教材中有關的諸如雙重檔案分配表和目錄表技術、快速磁碟檢修技術、磁碟鏡象技術、雙工磁碟技術等的原理有所瞭解。
第六章
講述的是關於網路互連的問題。這裡面需要掌握網路互連概念、網路互連目的、網路互連形式、網路互連功能、網路互連任務等基礎知識,還要對於各種互連裝置有一個充分的瞭解:中繼器,工作在物理層;集線器,工作在物理層;網橋,工作在資料鏈路層;路由器,工作在網路層;閘道器,工作在高層中。這對於網路互連來說是應當特別注意的,同時工作在不同協議層也是網橋、路由器的區別點之一。除此之外,大家還應當對各種互連裝置的詳細情況做到熟知。
第七章
介紹計算機網路管理的基本概念,網路管理的標準由此形成的網路管理體系的結構以及網路安全的基本技術和理論、方法。本章的概念點很多,從網路管理的概念、網路管理的基本內容、網路管理基本模型到故障管理的基本內容、配置管理的基本內容、效能管理的基本內容、安全管理的基本內容、記賬管理的基本內容,再到SNMP的概念、SNMP的基本組成;此外還有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有關概念、網路不安全因素的產生、保護網路系統的基本要素、網路安全策略、網路系統安全保護功能安全風險的特點、常見風險名稱、風險管理的基本內容、代換密碼法、轉化密碼法、DES加密標準、加密方式等。要對網路不安全因素主要由哪些方面引起的做到心中有數。環境:計算機網路透過有線鏈路或無線電波連線不同地域的計算機或終端,線路中經常有資訊傳送,因此,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對計算機網路都會產生巨大的不良影響。對於自然界,如惡劣的溫度、溼度、防塵條件、地震、風災、火災等天災以及事故都會對網路造成嚴重的損害和影響;強電、磁場會毀壞傳輸中和資訊載體上的資料資訊;計算機網路還極易遭雷擊,雷電能輕而易舉地穿過電纜,損壞網路中的計算機,使計算機網路癱瘓。由於社會不安定,沒有良好的社會風氣也會增加對網路的人為破壞,給系統帶來毀壞性的打擊。資源共享:計算機網路實現資源共享,包括硬體共享、軟體共享、資料共享。各個終端可以訪問主計算機的資源,各個終端之間也可以相互共享資源,這樣為異地使用者提供了巨大方便,同時也給非法使用者竊取資訊、破壞資訊創造了條件,非法使用者有可能透過終端或節點進行非法瀏覽、非法修改。此外由於硬體和軟體故障也會引起洩密。同時,大多數共享資源(如網路印表機)與它們的許多使用者之間有相當一段距離,這樣就給竊取資訊在時間和空間上設下了便利條件。資料通訊:計算機網路要透過資料通訊來交換資訊,這些資訊是透過物理線路、無線電波以及電子裝置進行的,這樣在通訊中傳輸的資訊極易遭受損壞,如網路線路的輻射等都對資訊的安全造成威脅。計算機病毒:計算機網路可以從多個節點接收資訊,因而極易感染計算機病毒,病毒一旦侵入,在網路內將按指數增長進行再生,進行傳染,很快就會遍及網路各節點,短時間內可以造成網路的癱瘓。網路管理:網路系統地正常執行離不開系統管理人員對網路系統地管理。由於對系統地管理措施不當,會造成裝置的損壞,保密資訊的人為洩露等。而這些失誤,人為的因素是主要的。同時還要對所保護網路系統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哪些內容心中有數。安全策略:每個組織都必須制定一個安全策略以滿足系統的安全需要,為有效地使用系統資源提供保證。例如,對一個軍事系統承包商來說,安全性是首要的,他所實行的安全策略,完全不同於通常需要開放的訪問和自由交流思想的學術機構希望實行的安全策略。安全策略涉及法律、技術、管理等多方面問題。防火牆,“防火牆”在網路系統中是一種用來限制、隔離網路使用者的某些工作的技術,安全系統對外部訪問者(例如,透過Intemet連線的訪問者)可以透過防火牆技術來實現安全保護。記錄,為了解、防護和恢復未經授權的訪問,在網路上的每項活動都必須被記錄下來,系統管理員必須能以某種方式處理記錄的資訊,以便獲得所需的資訊來定位和特徵化侵入行為。識別和鑑別,網路中的使用者和系統必須能夠可靠地識別自身,以確保關鍵資料和資源的完整性。網路中必須有控制手段使使用者或系統只能訪問他們需要或有權使用的資源。系統所具有的這種能力還必須是不容易被破壞的。脆弱性評價,網路上的每一系統都應進行正確的配置以保證足夠的安全性。雖然手工能夠對大型網路中所有的脆弱性進行檢查,但工作量非常大。對脆弱性的研究可透過把系統看成一個“黑盒子”的方法,從系統外部和系統內部兩方面工作來檢查系統某些方面的脆弱性。物理保護,電纜、終端(特別是網路伺服器)、路由器和其他系統硬體會受到物理危害(例如,透過“搭線”到網路電纜上)。為了防止這些問題,應當規劃網路的物理安裝,以便潛在的安全性危害降到最小。網路伺服器和路由器應當鎖存在屋子或櫃子中,並限制使用者的訪問次數。應對訪問網路上使用的軟體進行限制以確保不危及資料。對網路連線進行規劃以儘可能減少搭線的潛在可能。
第八章
講述了有關Internet和Intranet的知識,對於大家來說,對於Internet基本功能、電子郵件、檔案傳輸的概念及應用達到應用應當不是難點,但是對於其中包括NII的概念、基本內容、Internet的概念、基本結構、Internet對人類社會的影響、ISP、域名、Internet的連線及接入方法、China net的構成、China net的基礎設施、Chinanet服務的基本內容應當認真學習掌握。對於Intranet,要充分考慮它是以IncrMet技術建立起來的網路系統。是一種三層C/S結構網。這種結構網與傳統的單層C/S結構網的區別在於,傳統的單層結構C/S網的網路服務是以伺服器為中心進行的,客戶與伺服器是密切聯絡在一起的,其構成的服務模式是客戶/伺服器模式。三層C/S結構網使伺服器從IAN中脫離出來,而把伺服器移到更大的網上,這種網路提供的服務是透過分佈在網路上的多臺伺服器為客戶提供服務的,這些伺服器與客戶的距離無關,其所構成的服務是客戶/網路(Client/Network)服務模式。三層C/S結構第一層表示層用於完成與使用者的介面;第二層是利用伺服器完成客戶的應用功能;第三層資料層響應客戶的請求,伺服器獨立地進行各種處理。同時還要對於網路硬體平臺的構建,包括選擇技術(乙太網、千兆乙太網、FDDI技術)、原則(堅持適用、高效原則),以及網路軟體平臺的構建(必須以TCP/IP協議為基礎),包括網路作業系統、瀏覽器、中介軟體和資料庫設計等進行掌握。
第九章
主要講述了計算機網路的應用以及相應技術、概念和基本原理。要求掌握集中式資料庫與分散式資料庫、0DBC技術、資料一致性、客戶/伺服器資料庫應用、網路管理資訊系統、研製NMIS的原則、NMIS的網路策略、NMIS的網路規劃、EDI與電子商務、及網路多媒體應用。
要重視對NMIS網路規劃的掌握。開發者透過對系統的詳細分析,確定系統設計的基本思想方法後,應著手進行系統的網路規劃工作。使用者裝置,系統硬裝置是系統正常執行,實現系統目標的物質基礎,透過對系統實際調查分析的結果,和對各職能部門的需求的分析來確定終端數量,工作站、主機和伺服器等裝置的型別。對NMIS來說,這些裝置的選擇非常重要,它們必須滿足:裝置效能一致性,互適應性強;裝置效能穩定,可靠;效能價格比較合理;充分考慮到系統變更。網路分佈,分析使用者數量及其位置,確定伺服器、工作站及終端的具體位置,對具有特殊需求或限制的使用者,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方案。網路服務,制定解決資料庫與資源共享,檔案的傳送與存取,網路互連、電子郵件等的具體方案及各技術指標。資料通訊,不同型別訊號度量的方法,對網路而言傳輸的負載是不一樣的。透過對訊號型別的分析,估算訊號輸入量,傳輸速度,根據使用者需求選擇通訊介質,制定傳輸方案。
MIS具有先進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的特點。一個MIS在技術上要具有先進性,又要講求實效,要能為使用者帶來經濟效益,具有很強的通用性和適應性。由於使用者的環境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變化,使用者隨時都有可能對系統提出新的功能要求,所以,MIS必須具有開放的、便於操作的介面,使系統便於擴充,適應各種變化。系統功能完整、資料流程嚴密,MIS在功能上要能覆蓋使用者管理工作的各個方面和整個程序。透過輸入系統所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原始資料就可得到使用者所需的各種結果。並且系統資料流程要具有嚴密性,符合實際要求,它是實現系統目標的關鍵。系統安全可靠,MIS必須具有完善的安全的後備支援措施,用以保證系統可靠的、正常的運轉。保證系統資料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具有整體性、時間性、易掌握性等特點。MIS具有一系列上述特點也是必須掌握的。
理論內容多、應用性強是本課程的突出特點,只有多思考、勤實踐,才能融匯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