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後的飲食注意事項和進補原則
從立冬開始,各類冬季病進入高發時期,不過中醫認為冬季也是養生進補的最佳時期。如何從立冬開始預防各類季節性疾病以及如何恰到好處地做到冬季養生進補。
入冬後,人體的陽氣隨著自然界的轉化而潛藏於內,代謝也相對緩慢。在精神調養方面,要注意控制情志活動,保持精神情緒的安寧,儘量早睡不熬夜,多曬太陽。在飲食調養上,少食過於油膩和甜膩的食物,保持食物的多樣化,忌暴飲暴食,注意節制飲食,忌食過冷過熱的飲食,所用食物要新鮮且易於消化,應不飲酒或少飲酒。
進入立冬節氣,北方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下降使周圍血管收縮,很容易誘發高血壓、冠心病,空氣質量的下降又是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高發的季節,幼兒也不適應這樣的天氣,很容易感冒。因此積極預防很重要,注意冷暖飲食清淡,避免惡劣天氣出行、適度練習吐納可以很好地調節肺功能,穩定血壓。還可以根據體質,選擇一些適合的體育運動,運動時,衣服可酌情穿單薄些,以免出大汗,也有利於提高耐寒能力。
入冬後要注意預防各類疾病
俗話說,治病不如防病,在冬季,增強體格和養生保健顯得尤為重要。那麼在冬季來臨之時,應該如何預防各類疾病呢?黃明達主任認為,立冬養生主要要把握好“衣食住臥行順天而為”的大原則。中醫認為,立冬到來陽氣潛藏,陰氣盛極。立冬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立冬以後應護心陽、養腎陽,注意預防流感和感冒,以及呼吸系統疾病。
冬季是老年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期,是冠心病、高血壓、哮喘、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也是流感的高發時節。老年人要特別注意環境的變化,及早防範,特別要注意提高肺的防病抗病功能,尤其是護嚴胸背以免傷風,養陽、護陽讓老年人遠離突發疾病。此外,寒冷冬季也是關節炎的高發季節,要注意保暖,適當休息與運動相配合,合理飲食,養成良好習慣,避免關節損傷。
冬季預防疾病除了在飲食上要注意以清淡為主,還要早睡晚起多運動。黃明達主任提醒,進入立冬以後,應該早睡晚起,讓睡眠的時間長一點,促進體力的恢復。最好是等到太陽出來以後再起床活動。運動前要做準備活動,運動量逐漸增加,避免在嚴寒中鍛鍊。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多做運動,多曬太陽。臨睡前如果堅持用熱水洗腳,對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大有裨益。
飲食上的注意事項
寒冷氣候會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以增加肌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會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為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有哪些食物宜在立冬後食用?在飲食上都有哪些注意事項呢?黃明達主任提醒,立冬至冬至,飲食該以清淡為主,少食煎炒,多進果蔬,力戒溫燥、辛辣刺激之物。
首先,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禦寒效果最好;
含碘的食物可以促進甲狀腺素分泌,增加身體的產熱能力,比如海帶、紫菜、髮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還可增加攝入富含維生素A的動物肝臟、胡蘿蔔和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蔬菜,比如番茄、菜花、柑橘、獼猴桃、山楂、檸檬以及各種深色的葉菜,均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對血管也有良好保護作用;
也可多吃一些堅果類食物,比如芝麻、葵花子等,也能提供人體耐寒的必要元素。
此外,冬日雖排汗排尿減少,但為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一般每日補水量不應少於2000至3000毫升。
冬季進補要遵循的原則
冬季也是進補的好時機,在民間有“立冬補冬”的習俗,那麼,滋補時要遵循哪些原則呢?黃明達主任強調,進補不可隨性、盲從,應根據自己的體質、需求進補,痰溼重者及氣滯血瘀者均不宜大補,並在進補同時多吃些蘿蔔順氣,多喝些陳皮代茶飲化痰溼,以防滋膩厚味壅滯。膏方是慢性病最好的進補方子。
具體來講,冬季進補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食補、二是藥補。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在冬季調養中尤為重要,但也要遵循一些原則:
1.進補前先引補。立冬後進補要給腸胃一個循序漸進的適應過程,所以要做好引補。比如食用性質溫和的花生紅棗湯、生薑燉牛肉等。此外,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好選擇。
2.多溫熱少寒涼。適量增加蛋白質、脂肪以及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對抵禦低溫很有好處。例如多吃一些糯米、高粱、栗子、大棗、核桃仁、桂圓、韭菜、南瓜、生薑等溫熱性質的食物。
3.鹹味入腎補益陰血。根據“秋冬養陰”、“冬季養腎”的原則,冬季可以適量多吃點鮮味食物,如海帶、紫菜以及海蜇等,具有補益陰血等作用。此外,冬天多吃點辣椒,可以促進血液迴圈,還能增進食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