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跳槽

監管逆風下,為何馬化騰從容馬雲急?

監管逆風下,為何馬化騰從容馬雲急?

先是央行緊急叫停支付寶的二維碼支付渠道及限制第三方賬戶轉賬額度,接著四大銀行圍剿支付寶的快捷支付功能並將支付寶打上“違法”標籤,在這樣一個多事之春,馬雲在一場論壇上悻悻的表態,稱“有時候,打敗你的不是技術,可能只是一份檔案。”


與此同時,面對同樣的政策打壓,“AT大戰”的另一位主角、騰訊公司的最高領導馬化騰卻表露出了相當軟化的姿態,他用“理性中立客觀”的歷史規律論來消化委屈:“貓總是追著老鼠,歷史一直是這樣的,喊停、整改、妥協、再試點、大爆發。”


大佬既然已下令箭,中國這兩大網際網路巨頭的行為模式自然也就分道揚鑣,阿里上下“舉國”抗爭,連微博都貢獻出來讓員工舌戰工行,而騰訊則是低調的開了一場內部會議,連線下的POS業務都計劃避開,靜心等待政策視窗的開啟。


很有意思的是,據我所知,不少阿里的朋友都認為騰訊此舉十分“不夠仗義”,本該盡釋前嫌一起做大網際網路金融的蛋糕時,沒想到友商卻莫名其妙的邁步退讓,把支付寶的後背留給了虎視眈眈的傳統“恐龍”。


站在騰訊的角度,其實不難理解這種偏向保守的選擇。無論是蟄伏多年的財付通,還是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微信支付(其實核心也是財付通),其應用場景都在於常規電商以及O2O的交易,支付工具所扮演的角色充其量只不過是資金通道,不需要太強的使用者感知,只要社交關係尚未發生位移,騰訊就沒有焦慮的理由。在農行的某場釋出會上,農行副行長李振江就公開表示過對快捷支付的定位就應該在“小額”二字上,這一刀切下去,對騰訊而言傷到的是皮肉,對阿里而言卻是動到了筋骨。


因為阿里已經熬過了要做資金通道的階段,支付寶正試圖攀上名為“電子錢包”的風口浪尖。根據調研公司Gartner的.報告顯示,到了2017年,全球手機支付交易總量將達到7200億美元,一旦基於手機的支付方式從“偶爾”趨於“平常”,那麼支付工具本身一定會“錢包化”,除了資金儲存之外,消費過程中的賬單、位置、偏好等資料都將彙集到解決方案的提供方,幫助阿里構建移動生態的需求入口。


在美國,PayPal和Square的並駕齊驅已經引起了蘋果、Google、亞馬遜等巨頭的注意和狙擊

[監管逆風下,為何馬化騰從容馬雲急?]相關文章:

1.監管逆風下,為何馬化騰從容馬雲急?

2....創業者沒有20來歲的著名成功者?有的只是周鴻禕、馬雲、馬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