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高一下歷史練習冊答案

高一下歷史練習冊答案

相信很多同學想透過網路找尋練習冊答案吧,現在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高一下歷史練習冊答案,一起來看一下吧。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14、15世紀西歐封建社會內部工業和農業等領域出現了新型的生產組織形式,其根本原因是(  )

A.社會分工的擴大  B.商品貨幣關係的發展

C.生產力水平的提高   D.僱傭關係的出現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題時注意關鍵詞“根本原因”。由所學知識可知,A、B、C三項都是新型生產組織產生的原因,但A、B兩項出現的根源在於C項生產力水平的提高。D項是具體表現而不是原因。

答案: C

2.新航路開闢導致了歐洲社會的大變革,出現了“商業革命”。下列各項屬於“商業革命”的是(  )

A.西班牙、英、法等國紛紛進行海外探險

B.世界各地日益連成一個整體

C.貿易中心由地中海區域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D.物價上漲,封建地主地位下降

解析: 新航路開闢後引起的貿易規模、商品種類、商業經營方式、貿易中心轉移等方面的變化稱為“商業革命”,而由於黃金、白銀大量流入歐洲導致的物價上漲及其引起的變化不屬於“商業革命”,A、B、D三項不符合題意。

答案: C

3.新航路開闢後,加速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集中體現在(  )

A.資產階級人數增加   B.僱傭勞動力增加

C.資本原始積累速度加快   D.封建階級衰落

解析: 本題以新航路開闢的影響為主題,考查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A、B兩項與新航路開闢沒有直接聯絡;D項屬於影響,但並不是加速資本主義發展的表現,排除。

答案: C

4.由於立場觀點的不同,人們對歷史事件的解釋或評價往往會有差異,甚至截然相反。如對哥倫布遠航美洲就有不同的解釋和評價。下列哪一種說法最能體現歐洲殖民主義者的立場(  )

A.發現了“新大陸”   B.開闢了“新航路”

C.證實了“地圓說”   D.找到了“無主地”

解析: “無主地”意味著沒有主人的土地,找到後就是合法的,這符合殖民主義者的觀點。

答案: D

5.18世紀,英法在印度和北美爭奪殖民地的最後較量,史稱(  )

A.殖民戰爭   B.七年戰爭

C.宗教戰爭   D.爭霸戰爭

解析: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英法的較量是1756~1763年的七年戰爭。

答案: B

6.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闢了新的活動場所。”這裡“新的活動場所”主要是指(  )

A.資本   B.勞動力

C.世界市場   D.資源

解析: 新航路開闢後歐洲的殖民活動擴充套件到全世界,美洲和非洲等地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原料、勞動力和市場,即新航路開闢後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

答案: C

7.假如你生活在新航路開闢時代,你能看到的現象有(  )

①亞洲開始種植原產於美洲的玉米、菸草 ②世界各地聯絡日益密切,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形成 ③在歐洲市場上銷售茶葉

④西班牙、葡萄牙兩國的殖民據點遍佈世界各地 ⑤歐洲封建主的財富與日俱增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解析: 本題為複合選擇題,此類題一般用排除法。①③屬於新航路開闢後,商品種類日益增多,屬於“商業革命”的內容;②屬於新航路的開闢對世界市場的推動作用;④是開闢新航路帶來的影響,教材中有明確的說明。⑤表述錯誤,此時的封建主因收取固定地租而地位日益下降。

答案: B

8.奴隸貿易持續了數百年,雖然其間充斥著血腥與罪惡,但對世界市場形成所產生的積極影響表現為(  )

A.連通歐、亞、非三大洲的貿易

B.刺激了歐洲奴隸制種植園經濟的畸形發展

C.歐洲的剩餘資本得以大量輸出

D.促進三大洲商品流通和國際分工體系形成

解析: 所謂三角航程是指歐洲—非洲—美洲—歐洲這條航線。注意本題強調的是血腥奴隸貿易的客觀積極影響,它表現為促進三大洲商品流通和國際分工體系形成。19世紀,伴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罪惡的奴隸貿易宣告結束。

答案: D

9.19世紀中期,世界市場初步形成,在日益頻繁的國際貿易中處於最優勢地位的貨幣是(  )

解析: 本題考查英國在世界市場中的地位。由“19世紀中期”這一時間可知,當時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英國處於“世界工廠”地位,因此英鎊處於最優勢地位。

答案: C

10.“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柵欄,一個終點。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變而成為一座橋樑,一個啟程之地。”這一變化(  )

①源於新航路的開闢 ②推動世界市場雛形的形成 ③以輪船的發明為前提 ④對於美洲和非洲原住民意味著災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從材料中的“1500年”這一時間可知此時正值新航路開闢之際,再結合新航路開闢的影響可知新航路的開闢推動了世界市場雛形的形成,西方國家開始了殖民擴張,這對於美洲和非洲原住民來說意味著災難。而輪船發明於1807年,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產物,因此排除③。

答案: C

11.有學者稱:商業革命為工業革命的發生提供了幾個滿足的因素。當時有評論家評論說“知道美洲對釘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沒見到過美洲極大量的用木頭建造的房屋,是會感到驚異的……”從這段評論中我們判斷商業革命為工業革命提供的支援是(  )

A.技術支援   B.市場支援

C.勞動力支援   D.資本支援

解析: 由題乾材料“知道美洲對釘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沒見到過美洲極大量的用木頭建造的房屋,是會感到驚異的……”可知,商業革命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市場支援。

答案: B

12.如果我們要上網搜尋下列圖片的歷史資訊,應鍵入的'“關鍵詞”是(  )

A.早期殖民擴張   B.手工工場

C.工業革命   D.資訊時代

解析: 圖片反映的內容為“蒸汽機車”和“汽船”,這些都是工業革命的成果。

答案: C

13.馬克思說:“蒸汽大王在前一個世紀翻轉了整個世界,現在他的統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種更大得無比的革命力量——電力的火花將取而代之。”這一“革命力量”帶來的影響不包括(  )

A.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

B.促使第二次工業革命達到空前的深度和廣度

C.使世界開始走向一個整體

D.引起了一系列新興工業部門的產生

解析: 本題實際上考查的是電力廣泛應用的影響。世界開始走向一個整體是在新航路開闢後。

答案: C

14.20世紀50年代,我國提出的建設新農村的口號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耕地不用牛、點燈不用油,飯前葡萄酒、飯後水果糖”。“電燈電話”最早進入人類的日常生活是在(  )

A.19世紀早期   B.19世紀中期

C.19世紀晚期   D.20世紀初期

解析: 19世紀晚期,電燈、電車、電話、電影放映機等電器產品紛紛湧現,改變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人類由此進入“電氣時代”。

答案: C

15.錢乘旦、許潔明合著的《英國通史》中說:“……過去以天為單位,現在以分鐘、秒計算;……火車還教會人們守時,準時準點成了現代生活的準則,人們開始要隨身帶上一塊表,時間概念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這說明(  )

A.火車的發明引發了技術創新的連鎖反應

B.科學技術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速度加快

C.工業革命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D.科技發明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從材料中可以看出人們日常生活方式的變化,是受到了火車出現的影響。

答案: C

二、非選擇題(第16題22分,第17題18分,共40分)

16.(2011昌樂期中)人類進入近代以來,各國的孤立狀態逐漸被打破,各國之間的經濟貿易來往不斷擴大、日益頻繁。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類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中……直到1500年前後,各種族集團之間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從那時起,它們才終於聯絡在一起,無論是南非的布須曼人、有教養的中國官吏,還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亞人。因此,1500年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 《全球通史》

(1)你怎樣理解材料一中的“1500年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8分)

材料二 1500~1800年間歐洲主要國家商船抵達亞洲的數量表

國家 數量(艘)

1500~1599年 1600~1700年 1701~1800年

葡萄牙 705 371 196

荷蘭 65 1 770 2 950

英格蘭 - 811 1 865

歐洲合計 770 3 161 6 661

(2)材料二中歐洲主要國家商船抵達亞洲的數量發生了什麼變化?原因何在?(8分)

材料三 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於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創業,到處建立聯絡……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

(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促使上述現象出現的原因和方式。(6分)

解析: 第(1)問結合新航路開闢的影響回答。第(2)問從表中可以看出16~18世紀歐洲主要國家商船抵達亞洲的數量的變化,從政治(殖民擴張)、經濟(工業革命)角度分析。第(3)問從政治、經濟角度分析“原因”,透過所學知識回答“方式”。

答案: (1)因為1500年前後,隨著新航路的開闢,世界形成了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體系,人類也由此從各民族分散孤立地發展開始走向整體世界,世界市場初步形成。(8分)

(2)變化:16~18世紀葡萄牙抵達亞洲的商船數量逐漸減少,17~18世紀荷蘭抵達亞洲的商船數量增長且超過英格蘭,18世紀英格蘭抵達亞洲的商船數量迅速增長。原因:早期殖民擴張中歐洲各國實力的變化(荷蘭的崛起、英國工業革命等)。(8分)

(3)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兩次工業革命的開展,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透過國際貿易、資本輸出、武力威逼等方式,以歐美為中心的世界市場最終形成。(6分)

1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國各行業就業人數佔總就業人數的比例(%)

——[英]迪恩和科爾《英國經濟的增長》

材料二 18世紀中葉起,英國從私人圈地進入國會圈地時期……1760年開始的喬治三世在位時期,國會頒佈圈地法令達3 000個以上,從1760年到1815年共圈佔農民土地600多萬英畝。

——劉宗緒主編《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世界強國工業生產能力變化趨勢表(1860~1900)

位次

時間   1 2 3 4

1860年 英國 法國 美國 德國

1870年 英國 美國 法國 德國

1890年 美國 英國 德國 法國

1900年 美國 德國 英國 法國

——[美]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沒有什麼在表達工業時代的惡果時比這幅照片(《斷掌工業》羅伯特杜瓦斯諾攝於1956年)更令人震驚的了。早期的工業社會已變成瘋狂的食人機器,濃煙蔽日的工廠和血淋淋的斷指,是對19世紀興起的所謂“人類的進步”最為直接的控拆。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指出1801~1901年英國各行業就業人數的變化趨勢。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造成上述變化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據材料三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860~1900年世界強國工業生產能力的變化趨勢及其主要原因。(8分)

(3)根據材料四並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兩次工業革命的共同歷史影響。(4分)

解析: 本題旨在綜合考查工業革命帶來的一系列變化,認識工業革命在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破壞、工人權益受損等一系列問題,給人們留下了諸多的啟迪。

答案: (1)變化趨勢:英國農業就業人數逐步下降並大大低於工業、服務業就業人數。

主要原因:工業革命的推動;圈地運動的影響。(6分)

(2)變化趨勢:世界強國工業生產能力由英國世界領先逐步變為美國世界領先。

主要原因:英國世界領先是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美國世界領先是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8分)

(3)評價: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但也帶來環境破壞、工人權益受損等社會問題。(4分)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