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能利用方格紙按一定的比例將簡單的圖形放大和縮小。
2、初步體會圖形的相似。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透過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相成相應的操作技能。
[教學重、難點]
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的意義,形成相應的圖形放大與縮小的操作技能。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受圖形的放大和縮小
1、認識圖形的放大
(1)教師在電腦上演示把一幅畫放大的過程,學生觀察。
(2)提問:觀察這前、後兩幅畫,你發現了什麼?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說明:像這樣就是圖形的放大。(板書:圖形的放大)
2、認識圖形的縮小
(1)教師同樣在電腦上演示把一幅畫縮小,學生觀察。
(2)提問:這次你又發現了什麼?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說明:像這樣就是圖形的縮小。(板書:縮小)
3、揭題:那麼在圖形放大或縮小的過程中有什麼規律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板書課題)
二、研究圖形放大與縮小的規律(例1)
1、探究圖形放大的規律
(1)出示第一幅畫的長與寬(長8釐米,寬5釐米),第二幅畫的長與寬(長16釐米,寬10釐米)。
(2)提問:這是放大前、後兩幅圖,仔細觀察這兩幅畫的長有什麼關係?寬宥什麼關係呢?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組織交流。
(3)教師說明:把長方形的每條邊放大到原來的2倍,放大後的長方形與原來長方形對應邊長的比是2:1,就是把原來長方形按2:1的比放大。(同時板書:把原來的長方形按2:1的比放大)
(4)追問:2:1表示的是哪兩個數量的比?(進一步突出:是放大後的邊長與放大前相應邊長的比)
(5)教師指出:把一個圖形按一定的比放大,那麼它的相應的邊長的比都應該是相同的。
2、探究圖形縮小的規律。
(1)出示問題:如果把第一幅畫按1:2縮小,長和寬應是原來的幾分之幾?各是多少釐米?
先讓學生說說是怎麼理解1:2這個比的?然後再回答後兩個問題。(進一步強調:1:2是指縮小後圖形的邊長與縮小前相應邊長的比)
(2)教師指出:圖形的縮小,同樣相應邊長的比都應該是相同的。
3、練習(練習九第1題)
(1)出示題目,學生觀察並讀題。
(2)學生完成第1個填空。
學生獨立填寫,然後反饋,說說這個比是怎麼思考出的?
(3)學生完成第2個填空
先獨立填寫,再交流。同樣說說這個比是怎麼找出來的?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教學設計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教學設計(4)引導學生反思:圖形放大或縮小的比是怎麼找的?在寫這個比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三、畫放大或縮小後的圖形(例2)
1、出示題目。
(1)學生讀題
(2)提問:3:1這個比是什麼意思?放大後的長、寬各是幾格?
(3)學生獨立畫出放大後的`長方形,然後核對。
(4)引導思考:你能按1:2的比畫出縮小後的圖形嗎?想一想你準備怎麼畫?
(5)學生獨立畫,然後交流:說說縮小後的圖形的長、寬各是幾格?是怎麼得到的?
2、觀察:請學生觀察上面畫出的3個圖形,說說有什麼發現?
3、教師小結:放大或縮小後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比較,大小變了,但形狀沒有變;而且各條邊長度的變化都符合指定的比。
四、完成試一試
1、出示題目,學生讀題。
2、學生獨立畫。
3、反饋交流:你是怎樣畫縮小的三角形的?
4、量一量:三角形斜邊的長也是原來的2倍嗎?
5、教師小結:把一個圖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縮小後,每條邊的變化都符合指定的比。
五、鞏固練習
1、練一練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反饋交流,說說畫圖形時是怎麼思考的?
2、練習九第2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反饋交流。
先讓學生說說放大後的正方形、縮小後的長方形各是怎樣的規格,再引導學生思考:把一個圖形放大或縮小關鍵是什麼?
六、全課總結
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