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團隊精神的方法
團隊精神是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的集中體現,核心是協同合作,反映的是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統一,並進而保證組織的高效率運轉。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培養孩子團隊精神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缺乏團隊意識的孩子,即使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具備了出色的技能,但“獨木難成林”,走上社會後,缺乏他人的幫助,無法與他人合作,難以融入到社會,甚至都無法去維護一個幸福的家庭。那怎樣才能讓他們能夠進入集體呢?
集體活動是孩子與集體形成的紐帶應該是,或者運動,或者遊戲。孩子在集體活動中體會到快樂,體會到完成整個活動的成就感,滿足感。他就潛意識會明白,集體有這樣的快樂,能在集體裡實現這樣的價值。那麼,如果一個孩子畏懼集體,孤僻,那怎麼辦?具體方法有很多。比如,他不跟小朋友玩,那總能跟父母玩吧。
家長可以和他一起玩互動遊戲,比如踢球,至少需要兩個人踢,兩人傳球,配合,他踢出感覺,明白集體活動有跟獨自玩不一樣的快樂。然後有一天爸爸沒空了,叫他試著跟別人踢,慢慢地適應和他人的互動交流,慢慢地讓他喜歡集體活動,慢慢地送到小朋友的活動裡。可以一步步地來,循序漸進,慢慢改變他對小朋友的成見,體會集體的快樂,融入集體。這是對於孤僻,怕生的孩子。
團隊精神的核心並非只是混在小朋友堆裡一起玩,混進去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貢獻能力、尋找快樂。必須讓孩子在團隊裡活動裡出力,並且去肯定成果,讓他明白,自己出的力幫助團隊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得到肯定,自己也感到滿足。比如說,孩子參加了學校的植樹活動,對孩子來說,可能只是隨大流走過場,去玩一玩。
但是如果回來後你問他今天種了幾棵樹,你們班種了多少,告訴他你們班種的這些樹,以後會成為一片樹林,對綠化起到很大的'作用,能改變這一地區的風景。他會大吃一驚,沒想到自己和自己團隊做的事情會有這麼大的價值。也許在以後的集體活動,他會變得非常自覺,也變成活動的積極分子,明白自己所做的價值。如果你責怪他,怎麼參加活動把衣服弄這麼髒呀,一身汗呢。他對集體活動就會困惑,參加什麼事就會出工不出力,這種人很難能夠運用集體的力量來完成事業。
首先,要擺正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
家庭,實際也是一個小小的集體。在這個集體中,父母決不能因為孩子小而把他放在不應有的位裡上。馬卡連柯曾經說過:“家庭如果喪失了集體的特性,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喪失它在進行教育和幸福方面的意義。”因此,在實際生活中,父母應該事事處處使孩子懂得,在家庭這個集體中,無論哪一個成員,都既有享受的權利,又有盡義務的責任,不允許只顧自己而無視別人。
要引導孩子學習如何關心體貼自己的爺爺、奶奶和自己的爸爸媽媽,然後進一步啟發孩子把關心、同情的範圍擴大到周圍的人。使其逐漸明白,不能只享受大人的關懷、照顧,面且也有義務去關心、照顧別人。如果從小把孩子捧到不適當的位置,久而久之,不僅不能培養孩子良好的集體意識,反而還會滋長唯我是從的自私、高傲的心理。
其次,父母要給孩子做關心集體、熱愛集體的好樣子。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樣。父母對子女的影響是有其決定意義的。因此,作為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要用自已模範的行動去影響感化孩子。例如,家庭成員每天看報紙,聽廣播,關心集體和國家大事,孩子就容易養成關心集體的習慣。如果父母不關心集體,一事當前先考慮自己,甚至損公肥私,那勢必影響孩子集體意識的養成。古人說:“正人先正己”,就是這個道理。
再次,要勉勵孩子為集體多做好事。
集體主義精神,只有在為集體的勞動中逐步樹立起來。列寧說:“要把自己的工作和能力都貢獻給公共事業。這就是共產主義教育的實質。只有在這樣工作過程中,青年男女才能培養成真正的共產主義者。”為了使孩子樹立集體主義精神,家長應該鼓勵孩子積極為集休的事情出力。當然,日常生活中,孩子有時也為集體做些好事,但往往是不自覺的,並不鞏固,即使做的是件好事,思想也不一定明確。
因此,家長對孩子所做的表現,應及時予以表揚,並勉勵他繼續做。例如,孩子把家中的玩具帶到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玩,家長應予以鼓勵,並告訴他,好孩子應事事處處想到別人。今後還應為集體做好事,比如做值日,給花草澆水,打掃室內外衛生等等。
團隊精神的培養是個長期的過程,不要求一朝一夕,而是形成生活習慣。不但在學校團隊,家庭團隊中也是可以,鄰居團隊中也是可以的。時時注意奉獻能力,尋找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