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教案活動反思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麼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教案活動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清明節教案活動反思 篇1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所以我們透過“話說清明節”這一活動讓幼兒瞭解一下清明節的習俗、來歷,來激發他們對傳統節日的興趣。在清明節來臨之際,緬懷革命懷念先烈,並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貴品質,樹立繼承先烈遺志、認真學習、長大建設祖國的理想。我把這個社會活動的目標預設為:
1、讓幼兒知道4月5日是清明節,初步瞭解清明節的來歷。
2、引導幼兒感受清明節的氣氛,激發幼兒對民間節日的興趣;
活動透過談話、討論、觀看課件等手段,使幼兒瞭解傳統風俗,充分感受春景的美好。首先用古詩《清明》匯入活動內容,然後透過提問與幼兒交流清明節的習俗。例如做青團、吃青團、踏青、放風箏等,而後老師又補充了盪鞦韆、打馬球、插柳等。
活動的第二個環節是教師講述清明節的由來。幼兒透過故事初步瞭解介子推不圖富貴、不居功勞,晉文公執政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因此,每逢清明節人們十分懷念介子推,舉行各種活動來紀念他,慢慢地清明節成為我國的傳統節日。
接著我出示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課件,告訴幼兒,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無數革命先烈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為了讓後人永遠記住、永遠懷念這些革命英雄, 1949年3月30日在天安門廣場樹立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孩子們透過觀看課件,感受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激發幼兒對革命烈士的敬仰之情。當我們觀看老師帶孩子們掃墓的影片時,孩子們都起立,向英雄們默哀,表示懷念。
活動的效果較好,也達到了預設的目標。活動後我給大家一個任務,清明假期後交流自己在清明節的見聞和感受,作為這個活動的延伸。
清明節教案活動反思 篇2
中班的`孩子在進行看圖講述時,習慣看圖片的區域性而很少去看整體,特別是圖片所要表達的整體深層意義。
在進行活動《清明節》時,我就關注到孩子的這個特點,引導孩子學習看圖片,孩子們首先看到的是圖片最明顯的部分,圖片中心的牛以及牧童老人,於是我就讓孩子們說這個小朋友在牛背上幹什麼?注意觀察這個小朋友的表情動作,發生什麼事情呢?和老爺爺說什麼呢?你們在什麼時候也是做注意的動作呢?把這個問題解決之後,就能馬上明白,原來騎在牛背上的孩子給那位老爺爺指路呢。然後引導孩子和我一起朗讀《清明》。並再次觀看掃墓的圖片,提問孩子們圖上有什麼?人們在幹什麼?他們是什麼樣的表情?為什麼是這樣的表情呢?孩子很快回答,圖上的人們在跪拜,但是孩子們並不是很明白為什麼要去跪拜?結合圖片我給他們講解舉例人們是在特殊的紀念日子用鮮花表示自己對故人的懷念,我們國家把這樣的日子叫做清明節。並講述清明節的由來,引導孩子知道每年的4月5日是清明節。
引導孩子繼續看左右下角的小幅圖片,與幼兒交談,清明節有哪些運動和飲食習俗?孩子們踴躍回答,有盪鞦韆,爬上,去動物園,放風箏等等吃雞蛋呀。。與小朋友們繼續對話,家人怎麼懷念故人?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一起欣賞古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個活動孩子參與的很活躍,我也快樂的參與孩子們的描述。看圖講述就是要孩子學會關注整體,同時也要結合其他的圖片去發現圖畫背後所要表達的真正含義。和孩子談話上
應該注意讓孩子們聽懂,能夠很快理解接受,而且要注意孩子的注意力的吸引,讓孩子想參與主動交談會正確來表達自己的意思,能夠引導孩子完成相應的活動目標。
在繪本活動中,要注意圖片在相應時間針對活動的重點,細緻的準備展示及講解....。在活動重點的把握上,我還需要多思考,認真思考後的重點進行每個環節上的把握,努力達成繪本活動的最終目標。
清明節教案活動反思 篇3
4月5日將迎來我國傳統節日清明節。清明節傳統節日,清明的到來,萬物凋零的寒冬過去了,風和日麗的春天真正開始了。春暖花開,是幼兒園小朋友展開室內外活動的好時節,我們大班組教師策劃開展清明節系列教育活動,讓小朋友在多彩的活動中學習知識,強健體魄。
其中,清明節教學活動“話說清明節”,透過談話、討論、觀看課件、製作紙花等活動,不僅使幼兒瞭解傳統風俗,充分感受春景的美好。在活動中,孩子們對“清明節”的理解都是在已有的生活經驗上的。剛好前一天,班裡的臧之昀去乍浦祭祖,她向小朋友講述了她過清明的一些事情,而後,孩子們都想起以往家裡過清明的情景,從而從孩子們的生活中引出了清明節的一些習俗:吃青團、掃墓、插柳等。
透過這個活動不但讓孩子們瞭解了清明節,更讓他們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都是革命烈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在清明節來臨之際,懷念先烈,並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貴品質,樹立繼承先烈遺志、認真學習、長大建設住祖國的理想。
清明節教案活動反思 篇4
這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關於清明節由來的一個感人肺腑的傳說故事。相傳,晉文公重耳流亡期間,隨臣介子推,在重耳餓得頭昏眼花時,割肉奉君。他護主救國的舉動,感動了晉文公。後來流亡了十九年的重耳當上了晉國的國君,他不忘此事,想封介子推為官報答他。介子推一一回絕,為了躲避當官,介子推揹著老母親躲進深山。晉文公想逼他出來,放火燒山。介子推寧可焚於柳下,也不接受恩惠,不圖富貴。晉文公懷念他,定他忌日的第二天為清明節。介子推不圖富貴,不居功勞的精神,激勵著晉文公執政清明,完成治國安邦的大業,百姓安居樂業,也十分懷念介子推。因此,每逢清明節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來紀念他。慢慢地清明節成為我國的傳統節日。
本課設計時我從問題入手,再提煉出有價值的問題,以此為抓手,解詞析句,探究問題,深入地理解課文,從而達到知識、能力、情感共同提升。在學習課文時,我主要圍繞三個問題來理解課文:
1、介子推割肉煮湯給重耳吃,他對晉文公的希望是什麼?
2、晉文公做到了嗎?你從哪兒可以看出?
3、介子推死前留給晉文公的血書,你是怎樣理解的?重點理解“清明”的意思。(學生可以理解為不做昏君,做個清正、廉明、勤政的國君。)從介子推的割肉豐主,以及寧可被燒死,也不做官,來體會他那種不圖回報,不圖富貴,不居功勞的高風亮節。
整節課雖然看似目標完成得不錯,但我仍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因為總覺得還有那麼一些學生,他們好像都是在雲裡,霧裡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