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中學語文古詩說課稿

中學語文古詩說課稿

古詩是語文學習中的重點,那麼相關的說課稿又又應該要怎麼進行制定呢?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中學語文古詩說課稿,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一、說教材

1、編者意圖

古詩《涉江採芙蓉》被人教版高中語文新課標教材必修Ⅱ選編於“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單元。總的說來,必修Ⅱ閱讀教學的目的之一是讓學生初步瞭解我國古代的詩歌及其發展,培養學生初步的鑑賞古典詩歌的能力。該單元是必修Ⅰ詩歌單元的繼承和發展,同時也為必修Ⅲ的詩歌的鑑賞打下鋪墊。這樣的編排順序,有助於學生了解中國詩歌的發展,便於由淺入深地學習我國的古典詩歌。教師也能夠據此而進行循序漸進的教學。

2、《涉江採芙蓉》簡析

對於本首古詩所表現的內容,歷來存在爭議,個人贊同雙關說,詩題中的“芙蓉”二字一語雙關,既指“芙蓉”這種香草,又暗含“夫榮”之義,以“芙蓉”寓“夫榮”。

該詩首先說採香花芳草打算贈送對方;然後說所思之人身在遠方,心願難遂;最後說人各一方,憂傷難遣。

3、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注重意向分析,理解詩歌內容。

熟讀成誦,理解其雙關的修辭手法和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②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古代詩歌鑑賞能力,初步掌握透過意向分析來鑑賞詩歌的方法。

③情感目標:透過本首詩歌的學習,培養和激發學生對我國古代詩歌尤其是古詩的熱愛之情。

4、教學重點:

展開想象的翅膀,細心揣摩詩歌的意向。緣由:意向分析是鑑賞詩歌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5、教學難點:

弄清作者的身份,理解作者在詩歌中所抒發的感情。緣由:這首古詩離我們的時代比較遙遠,要學生用今人的思維去揣摩古人的思想感情,的確存在著一定的困難。況且,陶冶學生的情操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

二、說教法、學法

誘導探討法為主

閱讀分析法為輔

三、說教程

(一)匯入

1935年,陸侃如在巴黎大學文學院博士資格答辯上,一位教授突然問了這麼一個問題:“《孔雀東南飛》為什麼要向東南飛?” 只見陸侃如面不改色,稍微思考了一下,從容地答道:“因為‘西北有高樓’!”立即博得滿堂喝彩。《西北有高樓》是我國早期五言組詩古詩十九首中的'一首,陸侃如引用這首詩為自己解難,說明古詩十九首影響深遠。那麼,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同樣出自古詩十九首,下面請進入《涉江採芙蓉》。

(二)學生朗誦,教師正音並範讀。

採之慾遺誰? 遺,讀如(wèi)贈送。

(三)文學常識介紹

古詩十九首是漢代無名氏作品。原非一時一人所作,梁代蕭統因各篇風格相近,合在一起,收入《文選》,題為《古詩十九首》,後世遂沿用這一名稱。詩歌內容,大多寫夫婦朋友間的離愁別緒和士子彷徨失意的消極情緒。抒情真摯深入,語言樸素自然,表現委婉曲折,是早期文人五言詩的重要作品,對後代產生很大影響。

(四)鑑賞

1、合作探討

①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什麼?其目的是什麼?

(提示:方式是試圖採摘芙蓉,目的是“遺”遠方的“同心”者 )

②詩歌描寫“多芳草”的“蘭澤”有什麼藝術作用?

明確:這是環境描寫,意在從側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

③三、四句一問一答,在詩歌中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詩歌講究“起、承、轉、合”,這兩句在結構上是暗轉過渡,為表現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洋溢轉變為下面的黯然銷魂作鋪墊。

④詩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遠道”的嗎?如果不是,詩人為什麼要這樣寫?

提示:這句詩是全詩發展的頂點,同時也是轉折點。

⑤五、六句的“還顧”、“漫浩浩”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可以清晰地表現了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詞是寫主人公與環顧所見“舊鄉”的距離,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這兩句並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

⑥本詩的最後兩句除了表達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體會到什麼?

明確:還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才有“終老”之“憂傷”。

2、教者小結

這首詩的藝術特點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二是含蓄不盡,餘味悠長。 故在教學時應當注重對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3、板書設計

涉江採芙蓉

意境高潔、清幽

含蓄不盡,餘味悠長

(五)指導背誦

明確:按照詩意的“起承轉合”來記憶背誦。

(六)問題探究

關於《涉江採芙蓉》,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環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