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活常識

幼兒園生活活動反思

幼兒園生活活動反思(精選27篇)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麼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生活活動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生活活動反思 篇1

晨間接待與勞動:以前只是迎接一下幼兒,讓幼兒把椅子搬下來,現在可以讓幼兒用抹布擦擦自己的椅子和櫃子,給盆景澆澆水,整理自己的櫃子,表揚準時到校的幼兒,有效利用等待的時間,豐富幼兒的生活。

第二個環節:晨間活動:讓玩積木的活動充滿意義,例如有主題“建造一個房子”。可以讓幼兒去玩自選的活動,每一組都可以不一樣,準時入園的幼兒可以先選,晚來的幼兒就只能玩剩下的,漸漸的改掉遲到的壞習慣。

第三個環節:晨間鍛鍊和早操:鍛鍊中開展兩種活動,一種是遊戲性的集體活動,二是發散性的自選活動。早操時教師的語態要熱情,肢體動作要誇張,適當的鼓勵幼兒。

第四個環節:談話活動、洗手、吃點心:每週的談話活動都要更換,一週一個主題。洗手中關注幼兒幼兒之間的互動,養成互幫互助的行為。點心時安靜,吃東西就不講話。

第五個環節:課間活動:給於幼兒充分的自由,但要及時關注幼兒的冷暖及安全。

第六個環節:集體活動:利用各種方式吸引幼兒投入到活動中,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想象力和創造力。

第七個環節:區域活動:小班幼兒遊戲性的佔70%,學習性的佔30%,在玩後養成擺放整齊的好習慣。小班幼兒同類材料要多,數量要少。每次都要有活動評價。

第八個環節:餐前活動:“快樂一刻”的活動要豐富,容易激發幼兒的興趣,體驗快樂。為幼兒介紹今天的食物及營養。

第九個環節:午餐活動:關注幼兒的對食物的攝入情況並記錄下來,有意識的在平時進行幫助,對吃的慢的幼兒在旁邊小聲督促。

第十個環節:餐後活動:帶幼兒去散步,但可以與往常不同,可以有一定的目的,例如加入一些障礙物,去參觀,還可以適時進行季節教育,可以一起探索幼兒感興趣的東西。

第十一個環節:午睡活動:對於難以入睡的幼兒,採用悄悄話,送禮物的方式,在睡前給幼兒講一好聽的故事,一年下來,可以積累很多好聽的故事。

第十二個環節:起床點心:去摸摸每個幼兒的褲子,防止尿床。檢查幼兒的衣服和鞋子。

第十三個環節:體育活動:高密度、低強度。不要重複玩一樣,可豐富一些,及時關注個別身體虛弱的幼兒。

第十四個環節:集體活動:小班幼兒建立在與材料的操作中,為由提供多一點的機會,也要為幼兒提供其他幼兒交流的機會。

第十五個環節:離園活動:可以有意義一點,幼兒可以玩得很開心,都不願意回去了,唱唱歌,做個遊戲,才個謎語等等。

幼兒的一日生活是豐富的,多姿多彩的,最重要的是,幼兒很開心。

幼兒園生活活動反思 篇2

孩子們已經上了一個學期的學校了,可是有些問題還是時常會浮現,“老師,我的剪刀找不到了!”“老師,我的書應該放哪裡?”“老師,這個我不會!”……我開始擔憂,開學初或許因為對於物品不熟悉,對於程式有點短暫的忘卻情有可原,但現在已經是中班下學期了,孩子們該是能很好地去解決這類生活小問題了,顯然我高估了我的這群孩子。是什麼原因阻礙了孩子該有的成長呢?過多的包辦,過多的限制,這多的干預,讓孩子也慢慢習慣了接受,習慣了求助。於是,我們決定對班級幼兒的生活教育來一次大的變革,讓孩子學會做事,真正展示中班幼兒該有的自主、活力和風采。

我們首先做的就是讓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為中班幼兒,他們具備了基本的自我服務能力,一方面鞏固他們既有的生活能力外,我們也應該為其制定一些新的生活技能學習,這樣才能促進他們的成長,同時滿足他們成長的榮譽體驗。因此,我們試著相信孩子是很棒的,改革中我們解放了自己的“服務”角色,開始讓孩子去實現服務自我:自己整理飯後桌面和地面,自己接水,自己起床疊被,自己擦小椅子,自己便後擦屁股,生活過渡五一節自主安排自己的活動,學習活動前自己做好準備工作,如取蠟筆、鉛筆、膠水等,設定值日生小班長主動幫助老師幹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榜樣演示中孩子們很快地學會了更多的生活本領,這不單是一個動作的學會,更多的是幼兒一種自主意識、自主能力的培養。另外,我們還鼓勵幼兒別人的事情幫著做、大家的事情一起做。學會做事,就要從小事起步,紮紮實實做好每一件事,才能最終勝任一件大事。我們的“學會做事”生活教育已經開始貫穿與生活的每一天,我們的孩子也比以前更會處事,這種價值將會延續,相信明天我們的孩子會是出色的、自主的、能幹的!

幼兒園生活活動反思 篇3

首先這個思路是對的,因為這種故事每個幼兒多多少少肯定是知道不少的,晚上睡覺前要爸爸媽媽故事的可不在少數,耳濡目染,小腦袋裡裝的故事肯定不少,他們甚至都能在聽完一個故事後自己去理解這個故事所表達的意思,那麼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也就不成問題了。讓他們以自己理解的方式演繹出來,這也沒錯,就是為了讓大家能分享自己的故事,讓大家的個人表達能力得到鍛鍊,更能讓他們交到新的朋友,這就是園長的想法,按理說這算是一次非常良性的活動了。園長的活動計劃是報名的人肯定很多,還準備了初賽、半決賽、決賽,一個班報名的人多,就先在班級內部舉行初賽,篩選出三個人參加半決賽,半決賽由學校高層領導評判,挑選出十個人,這十個人再參加最後的決賽,到時候就是當著全校的師生以及各位家長的面講故事了。

結果是什麼,我這個班報名的人一個都沒有,都說對這個活動不感興趣,不想去,並且覺得最後第一名的獎品也差勁點了,就是一整套珍藏版的安徒生故事而已。所有班級願意參加的有七人,中途還有一個說算了不去了,所以最後參賽的也及只有六人而已。一下子就不能按照活動流程走了,現實中初賽的人數連預想中最後的決賽的人數都不及。發生這樣的情況,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是比較害羞的,你要他或者是她一個人去臺上講故事,肯定是害怕的,要知道文藝匯演的時候都有很多幼兒不願意上場呢。自尊心作祟,就算有膽量上去,他們也沒膽量接受失敗,都會在心裡給自己一個最壞的打算,上去就輸了,鬨堂大笑,那時候自己能不能受得了,這麼一想他們肯定就不去了,獎勵的誘惑再大點,可能還有人回去。

2、這麼多孩子當中,能完整的詮釋一個故事的能有幾個?他們不敢肯定自己是不是能行,比如說烏鴉喝水這個故事,幼兒又要把烏鴉的神情演繹出來,還要模仿烏鴉的動作,這是不是對這個年紀的他們有點太難了?

3、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沒有站在他們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

幼兒園生活活動反思 篇4

這天跟幼兒一齊欣賞了散文《雲彩和風兒》,活動結束後,感觸頗深:

本次活動透過藉助多媒體,讓孩子在情景中學習,他們樂此不疲。透過動畫畫面讓幼兒形象地感知理解了動詞“躬”“豎”“揚”“逃散”,較快的掌握了散文中的句子,而且用身體動作模仿各種形象。多媒體課件的介入和問題情境的設定大大激發了幼兒說的慾望,說的興致。

在最後體驗遊戲的過程中,幼兒會學著慢慢的變換自己的肢體動作,並持續住。幾個孩子還會抱在一齊變換造型。在“風爺爺”逐一瞧瞧,詢問雲彩變成了什麼?請幼兒用“吹呀吹,雲彩變成×××”回答。幼兒自由想象,用心創編動作,有的孩子說:“吹呀吹,雲彩變成了花朵,在風中點頭。”有的說:“吹呀吹,雲彩變成了大恐龍,在風中玩耍。”還有的說:“吹呀吹,雲彩變成大老虎,把小兔都嚇跑。”透過分組活動和講述,幼兒瞭解了秋季風兒使雲彩千百萬化的特點。大部分幼兒能大膽地將自己想象的雲彩的變化表現出來。這樣他們既學到了知識又體驗到了遊戲的喜悅,爭著搶著要表演給老師和小朋友們看,興致一向不減。

幼兒園生活活動反思 篇5

新學期開學是小班工作最為重要的一個階段,更是幼兒從家庭環境過渡到幼兒園環境的關鍵期。小班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很少,接觸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家庭和幼兒園。我班半數以上孩子從未上過幼兒園,對群眾生活不熟悉,在他們入園以前,主要接觸的是家庭中的人,包括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當他們來到幼兒園,發現好多不熟悉的人和事物,應對陌生的環境,看到父母、家人不再陪伴自己,便會產生一種分離焦慮與陌生人交往的焦慮。再加上不能像在家一樣想怎樣就怎樣,行為受到必須的約束,於是有的孩子哭鬧不止,有的不肯吃飯,有的不愛睡覺,還有的不喜歡參加活動,不能適應群眾生活,或無拘無束到處亂跑、打人、爭搶玩具等等。為了儘快縮短孩子們的入園焦慮期,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群眾生活,以幼兒為主體的第一個主題活動“幼兒園真好”就這樣自然而然地開始了。

主題活動“幼兒園真好”的目標定為:1、樂意參與群眾活動,感受群眾活動的快樂,逐漸減輕入園焦慮。2、學習相應的行為規則,逐漸適應群眾生活。隨著主題活動的開展,幼兒逐漸認識群眾,走入群眾生活,並漸漸地喜歡群眾生活。在活動中我們得到了家長的用心配合,使我們的活動能順利地開展。家長與教師之間加強溝通,及時交流孩子的健康狀況、睡眠時間、飲食狀況。在這個主題中,我們組織了各種各樣的活動,玩大型玩具、唱歌、念兒歌等,還帶領孩子參觀美麗的園舍、和中、大班的孩子做朋友,童趣的環境、寬鬆的氛圍,深深吸引了孩子們,使孩子們感到群眾活動的愉快,不知不覺愛上了幼兒園。在教學活動中還透過讓孩子唱唱“我上幼兒園”;念念兒歌“幼兒園也是我的家”;遊戲“找朋友”等一系列活動,讓孩子進一步感受幼兒園就像自己的家。

對於哭鬧厲害、不理解老師的幫忙的一些孩子,我們就像媽媽一樣,用一些身體的語言給以撫慰和鼓勵,使初入園的孩子感到溫暖和安全,並使孩子在情感上受到滿足,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漸漸地孩子們就從不理解老師――理解老師――喜歡老師。

幼兒園生活活動反思 篇6

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是幼兒園體育活動的重要組織形式。新《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每日戶外體育活動不得少於兩小時。”因此,用心地開展戶外體育活動是每個幼兒園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組織好幼兒的戶外活動就成了我們每個幼兒老師的主要工作,對於如何開展戶外活動我總結了幾點心得與大家一齊交流探討一下。

一、確保幼兒的活動時間,開展資料豐富的活動

在一日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晨間、午餐後、下午戶外活動時間,為幼兒帶給多種多樣的遊戲材料,組織幼兒開展戶外活動。在晨間活動中我們除了為幼兒準備自制的體育玩具外還開放體育器材室,他們自由選取玩具,自由結伴,按自己的喜愛和意願進行遊戲;午餐後,我們給孩子們準備比較安靜的遊戲,如餐後散步、走迷宮、走小路等;在下午的遊戲活動我們會為孩子們準備搞笑、好玩的體育課,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得到相應的鍛鍊,培養孩子們的合作潛力、創造潛力。每一次活動,孩子們都用心參與,充分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二、確保幼兒的活動時間,開展資料豐富的活動。

觀察孩子的玩耍,瞭解他們的活動和興趣,從中明白透過增加玩的材料和孩子的需要來進一步開發新的玩法。就這點我觀察到我班幼兒在晨間鍛鍊玩跳圈的時候,大部分幼兒對此已不感興趣了,我就把本來是擺成直線的圈擺成弧形或蛇形等,透過不斷的變換圈的擺放形式並且適當的增加圈的數量,這時我發現幼兒對跳圈又感興趣了,又喜歡玩了而且玩的很投入。變換遊戲的方法能夠增加兒對遊戲的興趣能夠慢慢的引導幼兒自己去發現、創造新的玩法。在體育活動中,教師的自我創新潛力是不容忽視的。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潛力,用創造性的教育思想武裝自己,才能更好的來實施教育活動。

三、讓幼兒帶著愉快情緒參加體育活動。

在體育活動中,我們讓幼兒自由選取同伴,讓幼兒教幼兒,使他們在活動中能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評價,讓幼兒帶著愉快的情緒參加體育活動,有了良好的情緒體驗,幼兒活動的時間就會自然延長,從而提高了幼兒活動的永續性。

在組織幼兒開展體育活動時,我們會根據幼兒不同的發展水平,制定分層次目標,設計和安排難度不一的活動,帶給不同指導和幫忙,使潛力強的孩子得到進一步提高,使潛力弱的孩子能在其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在活動中,我們應做到在言語和行為上處處照顧每一個幼兒,多用肯定和鼓勵的語言與幼兒交流。對於那些活動潛力差的幼兒,我們應在言語上和情感上給予鼓勵和支援。如在“摘果子”的遊戲中,我們根據孩子們的身高、彈跳力的不同,設定了不同的高度,使每一個幼兒在遊戲中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四、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

以往開展的戶外活動常常以教師為中心,由教師製作、帶給活動材料;設定、安排活動場地;示範、指導某一基本動作並評價總結活動狀況,致使幼兒在活動中的主動性未能得到充分得發揮。我認為在戶外活動中,幼兒應當有充分的自主選取玩具和玩法的權利。所以在每次準備活動材料時,我們都會請孩子們和我們一齊準備、一齊收集、共同製作,讓他們體會其中的喜悅,增加他們對體育器材的興趣,學會珍惜體育器材。

其次,在活動過程中發揮幼兒創造性,鼓勵幼兒一物多玩。一個藤圈不僅僅是用來跳的,能夠連環套著當車跑,能夠立著當圈滾。發揮幼兒的自主性並不意味著教師成為旁觀者或提醒者,作為教師自身的用心參與更直接影響幼兒活動的興趣和質量。

五、根據幼兒的興趣,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

研究證明,幼兒在活動中堅持的時間長短取決於幼兒對該活動的興趣的強弱。因此能夠根據這一特點,安排幼兒感興趣的體育活動,以培養幼兒的堅持性。

幼兒園生活活動反思 篇7

《我的幼兒園》是幼兒走進幼兒園的第一個課程。幼兒從家庭來到幼兒園,對孩子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他們要進入群眾生活,要學習與同伴交往,要跟同伴一齊活動,要開始他們社會生活的第一步。如何幫忙幼兒儘快地熟悉環境,適應群眾生活,對幼兒園產生安全感,進而喜歡幼兒園呢?這是我們小班老師的首要任務。

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等特點,我們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讓幼兒能夠透過各種活動感受幼兒園的人、事、物,熟悉幼兒園的環境;並透過遊戲和活動適應幼兒園群眾生活,學習瞭解一日生活的基本規則;透過與同伴的親密接觸來探索自我和他人的關係,學習和他人交往和溝通。透過四周的主題活動的實施有以下幾點反思:

1、生活方面:透過四周的群眾生活,大部分幼兒已經基本適應了幼兒園生活,高高興興的上幼兒園,學會了自己上廁、喝水、洗手,明白喝水用自己標記的杯子,檫手用自己標記的毛巾。午睡時能找到自己標記的小床,大部分會脫外衣、外褲睡覺,部分幼兒學會了穿外衣外褲和鞋子。大部分幼兒已有良好的飲食習慣,明白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並學會了拿勺子,吃完後會把自己的餐具收拾好並分類規放。

但也有部分幼兒不會拿勺、吃飯較慢和挑食的現象,個別幼兒不會穿脫衣褲,上廁有困難,如:可意、欣語。

2、認知方面:

大部分幼兒已經能用普通話交流,能跟著老師大聲的念兒歌,願意傾聽故事,並能初步理解故事中的資料和人物,願意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對話。

樂意參與群眾活動,願意和同伴一齊分享玩具,和小朋友一齊做運動,學會了一個跟著一個走,會跟著音樂開火車,並找到自己做操的位置和點跟著音樂有序的做操。喜歡做音樂遊戲,願意和同伴一齊愉快的唱歌表演並能跟著音樂節奏做動作。初步認識了顏色,並對玩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嘗試用手印做了創意圖案,手指點畫。學習製作了手工小鳥,學會了正確使用粘合材料。

但大部分幼兒傾聽習慣較差,喜歡插嘴,不舉手等現象,個別幼兒不肯說不願說如:張天一、可意。還有個別幼兒喜歡搗蛋,遊戲時穿來穿去,故意去撞到別的幼兒,繪畫手工時有意拉破手工紙和繪畫紙。這些不良習慣還有待於今後我們老師的幫忙和教育。

3、不足之處:

可能由於太關注孩子生活方面的細節,對幼兒身體動作方面有所忽視,如:滾、爬、走等方面的活動和遊戲還滲透的不夠

本主題的主題欄資料還不夠豐富,表現的形式還不是很多,較單一

幼兒園生活活動反思 篇8

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初步認識日曆,在操作中瞭解一年有12個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數。對日曆感興趣,初步感知時間概念,懂得珍惜時間。發展推理潛力。

這對於我們班孩子來說是一個還沒有接觸過的新知識,為了能讓幼兒的還子們學的開心搞笑於是我以這天是什麼年的問題引出主題。果然還子們的用心性一下了高起來了。之後我以小兔子不明白的問題讓孩子們的幫忙解決。你帶的日曆是那一年的?20xx年、2009年、2011年、虎年、兔年的孩子們爭先恐後回答著。你是怎樣明白的?孩子的小眼睛可亮了:我的日曆最上面有數字20xx的就是20xx年。我的日曆上有好多小兔子的我就明白是兔子年。一年有12個月這一點大多數小朋友明白,但是對於每個月有不同的天數、認識幾月幾日他們還從來沒有學習過。

於是我在黑板上掛了一個大年曆,請他們觀察一個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個月的天數都是一樣的。孩子們的發現果然不出意外,他們問:老師,為什麼有的30天,有的31天,還有這個2月怎樣是29天(28天)。在他們發現這個問題後,我用“拳頭”形象地來區分大月小月,調動了孩子們的用心性,孩子們在學中樂,玩中學,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在尋找日曆秘密的過程中,孩子們的發現遠遠超過了我的預期。有的孩子說:“老師,我發現了日曆上的數字顏色。”“為什麼不一樣呢?”,我把這個球又拋給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說:“紅色是休息天,我們能夠不上課。”有的孩子說:“不對,有的紅色不是休息天,是節日,你看!”還用自己發現的事實給你證明

在接下來的“找節日”環節中,當我說出節日後,小朋友首先要反應是幾月幾日,之後在年曆中找出來。在找的過程中,孩子們找得都對的,而且迅速還很快!但是我發現這樣潛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鍛鍊了,於是我說:請幾個孩子到老師的日曆上來找。這下,孩子們更用心了。

整個活動下來,給我感觸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學得開心,首先老師務必帶動學習氣氛,讓每個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只有大家都參與了,老師教得開心,小朋友學得也開心。

幼兒園生活活動反思 篇9

在此活動中我讓孩子們說:“你明白什麼是鳥?”孩子們十分搞笑,說鳥有一對翅膀?我又問:“有翅膀的都是鳥嗎?”孩子們大笑,不對不對蝴蝶、蜜蜂都有一對翅膀。鳥有一隻尖尖的嘴巴、鳥有羽毛、鳥有二隻腳……孩子們在自己回答、設疑與辯證中漸漸地對於什麼是鳥有必須的經驗。

孩子們在欣賞情景劇中才清楚地瞭解了什麼是鳥,鳥要同時具備全身有羽毛、有二條腿、有一對翅膀會飛的動物才是鳥。經過前一環節的論證與此環節的欣賞,孩子們十分清楚地瞭解了鳥的特徵。

孩子們對於日常生活中比較多見的鳥如:麻雀等,有必須的認識,但是其餘的鳥孩子們平時少見,對於鳥的認識十分欠缺。所以對於圖片中的鳥大多數孩子們並不認識。

所以引導孩子們去關注各種各樣的鳥,增長孩子們對於鳥的認識需要家園進一步地努力。幼兒園利用多種途徑如:圖片、VCD等讓孩子們去關注,同時也引導家長利用多種時間讓孩子們去公園、去動物園觀看不同的鳥,也能夠帶著孩子去書店看看各種書增長孩子們的知識。

幼兒園生活活動反思 篇10

這天,我上一節了大班的健康活動《好玩的報紙》一課,這節課我共分三方面來進行教學,幼兒自由遊戲、與教師一同遊戲、幼兒自由探索遊戲。

活動一開始,我出示報紙球的時候,幼兒都已經玩過報紙球,所以能說出各種各樣的玩法。當我讓幼兒自由遊戲時,他們便能自主地進行各種各樣的玩球活動。在幼兒遊戲時,我及時與幼兒互動,讓幼兒在遊戲時相互合作,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

在第二環節中主要讓幼兒與教師一同遊戲,(在報紙上單腳跳)由於幼兒是第一次玩遊戲,幼兒的興趣一下子調動起來,他們用心的參與到遊戲中。掌握了遊戲的規則和基本動作。

第三環節是活動的高潮,幼兒用心討論玩報紙的方法。孩子們對玩報紙很感興趣,都用心舉手發言,(能夠折飛機、能夠做風箏、能夠做圍裙,能夠擋太陽......)氣氛十分熱烈。幼兒在自由探索遊戲過程中,發揮自己的想象,愉快地進行玩報紙的遊戲。活動的目標基本到達了。

幼兒園生活活動反思 篇11

一、數學教學活動中存在地問題:

數學是一門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科學。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在幼兒數學教學中,許多教師往往容易忽視幼兒數學本身的特點和幼兒的思維特點,而採用重複灌輸的教學方法,使幼兒學起數學來感到枯燥與乏味,大大壓抑了幼兒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用心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較多的進行說教、灌輸,自以為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但是幼兒卻聽得一頭霧水不知所云,幼兒對數學活動的學習興趣,以及活動中的實際操作狀況,不得不引起老師的自我反省。那麼,教師就應怎樣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實施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呢?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帶給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教育家說:“玩具是幼兒的天使,遊戲是幼兒的伴侶”,幼兒就是在遊戲中、在玩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的。遊戲深受幼兒的喜愛。因此,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思維特徵,創設豐富的活動環境,在遊戲中進行有效數學教學活動。

二、反思:

1、關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機,開展數學遊戲活動

在日常生活中,隨機地引導幼兒學習數學,能使幼兒在沒有思想負擔的狀況下,自然、簡單、愉快地獲得一些粗淺的數學知識,從而有利於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每件物品都是以必須的形狀、大小、數量和方位存在著的,如:小朋友的個子是有高、有矮,手指的長短粗細是各不相同的,玩具車有大有小,大的放在大筐裡,小的放在小框裡;玩扭扭車時,單數的小朋友向左轉彎開,雙數的小朋友向右轉彎開等。教師應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有意識地結合日常生活,引導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當幼兒帶來各種玩具時,教師可引導幼兒,根據玩具的大小、顏色、形狀、長短、粗細、高矮等,進行分類、排序等,創設相應的遊戲情境,學習相鄰數、單數與雙數,及計算加、減法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關注的興趣點,帶給多種材料、創設相應的情境,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開展數學活動。在寬鬆愉悅地氛圍中體驗學習數學地樂趣,從而,激發幼兒自主學習數學的潛能。

2、善於創設豐富的情境遊戲,引導幼兒學習數學

“遊戲是幼兒的天性。”作為教師,應創設貼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故事情境,引導幼兒在遊戲中學習數學,如:數學活動:複習複習7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故事“智救小白兔”,創設系列的情境遊戲,融合了以個別操作、小組操作和群眾操作的多種活動形式,幫忙幼兒複習7以內數的加減法。故事以:救小白兔脫離困境為主線,透過“火車過山洞”、“踩木樁過小河”、“撿石頭打猛獸”、“拼照片找出猛獸”等環節,最終救出小白兔。由於狀況緊急、遊戲過程中險象環生,小朋友們認真、細緻的計算出火車上的每一道題,當火車啟動透過山洞,而歡呼;小河裡木樁,真真假假、危險重重:能仔細辨別真、假,為順利過河,而暗自慶幸;到了猛獸村,需要撿些石頭當武器,為了能拿到更多的石頭,大家認真的計算著;猛獸村裡猛獸多,為了弄清小白兔到底被誰抓走了。大家分組合作,在一些撕碎的照片,仔細核算,認真的塗上適宜的顏色,才明白是誰抓走了小白兔,最後,在大家的奮勇救助下,最後趕走猛獸,救出了小白兔。在歡呼聲中,幼兒們感受到了,自己的智慧,體驗到了成功地快樂,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3、充分挖掘區角遊戲中的教育資源,開展數學活動

“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教師利用多種材料,為幼兒創設豐富的遊戲環境,區角遊戲中,幼兒能夠選取自己喜愛的活動資料自主操作,如:娃娃家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寶寶,開飯時間到了,需要擺放多少碗、筷,每人吃一碗麵條,寶寶吃漢堡,需要燒多少碗麵條,多收漢堡。如果一人吃兩碗麵條那又需要多少碗呢;水果店的水果是分類放置的大的在下面、小的在上面;商場購物是需要付錢的等等,為幼兒帶給了有關數學的感性認識。在玩區角遊戲時,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去坐公交車,車票的價格是:大人:每人2元,孩子免票,算一下,乘車時,他們一共要付多少錢?根據幼兒知識經驗的不斷豐富,也能夠預設為孩子需要支付半票;娃娃家來客人了,需要去商場採購一些食物,怎樣安排比較合理,幼兒可自由討論、相互協商作出合理的安排。充分發揮遊戲的自主性特點,激發起幼兒的內在活動機制,產生用心體驗,透過簡單愉快的活動,從而使幼兒喜歡上數學活動。

總之,需要我們教師從多種途徑、利用多種手段,創設豐富的遊戲環境,有效開展幼兒數學活動,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的發展。

幼兒園生活活動反思 篇12

《3-6歲兒童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遊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援和滿足幼兒透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

為了讓孩子們用心參與戶外遊戲活動,促進身體健康,我主張要組織情境化的戶外遊戲活動。

1、要求情景化的原因是孩子們的年齡小,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戶外遊戲中容易出現難組織的問題,如果咱們如果單純強調紀律,又會讓孩子產生厭煩情緒。所以才會要求進行情境化的戶外遊戲,吸引幼兒的參與興趣。

2、情境化的具體要求是:透過場景的創設,讓孩子們不知不覺地進入主角的扮演,讓孩子們在充滿趣味性的的遊戲情節中,依靠遊戲材料的支援,主動、愉快地進行基本動作的練習。同時也能讓讓幼兒在扮演主角中獲得真實的內心體驗,在動作技能鍛鍊的同時獲得情感的薰陶。所以遊戲本身的情節設計才是最主要的,它是促進孩子們主動用心有興趣的參與遊戲的關鍵。像汪裕芳老師上的音樂遊戲,就是透過設定火車從火車站開往各地的情境,並且配上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使幼兒的學習用心性在遊戲中得到昇華。

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學藝術就是在設法引起學生的興趣,有了興趣就肯全力用腦去做事情。”情境教學就是一種促使教學過程變成能引起幼兒極大興趣,激發幼兒不斷探索的教育方法。在體育活動中,教師應根據班級幼兒的身心特點,運用故事、遊戲、音樂等形式,以及現實生活中的典型場景,創設情境引導幼兒在愉悅的環境中進行鍛鍊。

一、運用故事創設情境

幼兒活潑好動、思維活躍,且注意力易分散,重複動作技能的練習會使他們易於疲勞,產生厭煩情緒,以致經常出現教師難以實施教學的現象。因此,把體育活動的教學資料設計成一個較為完整的故事,透過生動形象的故事情節展開體育教學,引導幼兒用心參與,在人景動情中促進各項教學目標的達成。比如,在執教小班體育活動資料“練習手膝著地向前爬、往後爬”時,設計擬人化的“小螞蟻運糧”故事情境,構思了搞笑的故事情節――螞蟻寶寶跟著螞蟻媽媽出門玩,在草叢裡發現了糧食,但在把糧食運回家的路上遇到了種種困難,如遇到打雷下雨的天氣、遇到大甲蟲等。在富搞笑味的故事情境中,“螞蟻寶寶”時而興奮、時而緊張,用心主動地完成了一系列動作鍛鍊要求。

二、運用遊戲創設情境

遊戲是幼兒個性喜愛的一種活動形式,在體育活動中教師可選取優秀的遊戲資料,創設搞笑的遊戲情境,讓幼兒以不同的主角,藉助體驗主角情感、探索主角生活和創造性地表現主角行為等方式來滿足自己身體、心理發展的需要。因此,在體育活動中往往要根據必須的體育任務來設計遊戲情境,將身體動作、情節、主角以及規則組成等融入其中。比如,大班體育活動“勇敢計程車兵”,其主要目標是綜合練習幼兒的投擲、跨跳、側身鑽、匍匐前進等潛力,培養幼兒勇敢的精神。為此能夠創設如下游戲情境:過封鎖區(跑)――爬越電網(墊上匍匐前進)――跳過矮牆(跨越)――跳躍雷區(單腳交替跳)――鑽隧道(側身鑽)――掃射敵機、奪碉堡。在簡單愉快的遊戲中,幼兒既掌握了基本動作,到達了鍛鍊效果,又發展了動作想象力。又如,在體育活動“飛快行動”中,將教學任務貫穿於“動物大營救”的遊戲情境之中,幼兒扮演小救護員,抬著擔架,走過獨木橋(積木)、跳過小河(繩子)、鑽過樹林(椅子),將受傷的小動物抬回救護所。在這樣的遊戲情境中,幼兒根據遊戲情節的變化、自我主角的參與,自然地進入活動狀態,走、跑、跳、繞、抬等動作得到練習,並能體驗到完成某一任務所帶來的成功感。

三、運用仿生物聲形動作創設情境

運用仿生物聲形動作創設情境,讓幼兒模仿象行、馬奔、兔跳、鳥飛等工作,能到達入景動情、寓教於樂的目的。比如,在進行大班跳躍教學時,針對跳躍的某個動作讓幼兒模仿某種動物的動作。如側跨跳動作,引導幼兒模仿蜜蜂在花叢中從這朵花飛到那朵花的動作。又如蹦跳動作,引導幼兒想象草地上有許多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有的在吃草,有的在玩耍……並讓幼兒把小兔蹦跳時的動作模仿下來。諸如此類情境的創設能調動幼兒的思維,促使幼兒在搞笑的動作模仿中習得動作。

當然,體育活動中可運用的情境教學法遠不止上述三種。教師在體育活動中設計情境時要注重把握幼兒的興趣和年齡特點,並根據教學需要把握住情境創設的三個時機:

1.開始階段創設情境。在體育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創設情境以匯入活動或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比如,主動提出開一個小動物運動會,讓幼兒戴上相應的動物頭飾進入後續的活動情境之中。

2.基本階段創設情境。在體育活動的基本部分根據教學資料設計情境。比如,大班體育活動“搭障礙練跳躍”的教學資料就是跳過障礙物。為此,能夠設計學青蛙跳田埂(小長凳)、小河(繩子)等遊戲情境。

3.結束階段創設情境。在體育活動的結束部分一般採用歡快的音樂跟基本部分的情境聯絡起來設計情境。比如,“小螞蟻運糧”遊戲結束部分,採用了歡快的音樂《洗澡歌》來調節幼兒的情緒,渲染了洗澡放鬆的情境,從而到達放鬆身體、消除疲勞的目的,讓幼兒獲得快樂的情感體驗。

幼兒園生活活動反思 篇13

當我出示孩子們自己帶來的冰塊問“水是怎樣變成冰”時,由於從冰箱中拿出來有段時間了,小朋友看到冰有些融化了,就開始爭論:“冰怎樣變成水了?”“這個冰塊怎樣這麼小了?那塊還很大呢?”……這是我在教學中沒有設計到的,顯然大家對這個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決定把這個問題交給孩子們討論,將幼兒分成小組,進行小實驗。鼓勵他們用各種辦法把冰塊變成水。如太陽曬、暖氣烤、開水澆、涼水泡、小手捂等。讓幼兒比較哪種方法能讓冰融化得快一些。引導幼兒發現溫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在活動中我設計了這個問題:“水能夠變成水蒸氣,我們能不能把水蒸氣變成水?”幼兒一時難以回答上來。我就請幼兒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提示在歌曲《雲》中這樣唱:“白雲白,藍天藍,……不裝魚,不裝蝦,裝的卻是小雨點”。對幼兒講解水蒸汽升上天空後,會變成白雲,遇冷後會變成雨水落下來。提問:小朋友在洗熱水澡的時候,有水蒸氣嗎?牆上為什麼會有水珠呢?再提醒幼兒思考,我們此刻有什麼辦法讓水蒸氣變成水。這樣一下子就啟發幼兒想出了好多方法。“找來冰箱裡冷的空氣。”“玻璃是冷的,把玻璃蓋在上面”。“我的手也很冷,也能夠放在上面讓它變成水”……

在把水蒸氣變成水的實驗當中,有小朋友想出把手放在水蒸氣上,水蒸氣也會變成水時,小朋友都圍過來試一試。這時我很猶豫,是阻止還是支援呢?結果我沒有阻止他們,而是在一旁提醒他們注意安全,等他們都一一親自實驗過,然後與他們一齊討論這是為什麼。就這樣循序漸進地將引導幼兒回到主題。

存在問題:

1、我在課前還應為幼兒帶給豐富的便於操作觀察的材料,如每組準備一隻酒精爐、燒杯,讓每個幼兒都能親自進行實驗探索,從而能更加引發孩子們的探索慾望。

2、在活動中還應認真的觀察孩子,傾聽他們的談話,在於他們的談話中發現他們的興趣和經驗,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

3、對活動的組織調控潛力還有待提高,調整的教育行為還比較謹慎,不夠大膽。如在這次活動中的生成課程轉換得比較猶豫。

4、及時反思、整理思路的潛力還不足,活動後立即反思顯得條理性不夠強。

幼兒園生活活動反思 篇14

活動前,我們先進行了一會兒練聲活動,讓幼兒的嗓子處於放鬆的狀態。當我把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展此刻幼兒面前時,立刻吸引了他們的眼球,“哪來的”、“好漂亮”大家小聲的嘀咕著。趁勢追擊,我立刻引出了這天的活動主題,孩子們顯得很高興。第一遍欣賞歌曲,我就播放了音樂影片,好聽的音樂加上生動的畫面,立刻讓孩子進入了狀態,一致要求我多放幾遍,大家跟著音樂已經哼了起來。我又放了一遍,之後還是結合國旗的外形特徵、跟琴聲朗誦歌詞,並注重休止符的使用。眼前有實物,幼兒記起歌詞來個性快,在此基礎上,我們開始學習演唱歌曲,對重點部分加強了練習和指導。由於時間關係,再用恰當的動作指揮他人演唱上做的不是很到位,打算用課餘時間把這個重難點補上。

在這個活動中,我首先出示國旗讓孩子們來認識。當我出示國旗的時候,孩子們很用心地說出這是中國的國旗,個性是景浩然小朋友,“老師,我明白這是中國的國旗,我還明白它的`名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這是我爺爺告訴我的!”;班上最聰明的蔡沐涵也用心地舉起了手,“老師,在我爸爸的辦公室就有國旗,比你這個要大!”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了起來,有的還說要畫國旗!在演唱歌曲的時候,孩子們的表情更是讓我感動,有的小朋友不但帶上了表情,而且還根據歌詞自己加上了動作,讓整個歌曲更加的完整!本次活動中,我注重發揮孩子們的參與潛力,讓孩子們自己解決活動的困難,我想這樣孩子們才能真正的理解歌曲,真正的從活動中學到知識!

幼兒園生活活動反思 篇15

學習《小烏龜開的店》目的是讓幼兒明白動物們都是要根據自己的本領來找適合自己的工作,在這個環節上我先給幼兒思考了一個問題“此刻有幾個小動物來找小烏龜兄妹倆幫忙找工作了,你覺得他們適合什麼工作呢?”幼兒們沒有思考多久就舉起手來要回答問題了,有幼兒說讓長頸鹿賣蘋果,但是我想了一下,還有沒有更好的工作嗎是不是讓長頸鹿摘蘋果更好一些呢孩子們也同意我的看法,因為充分思考到了長頸鹿高的長處。

透過本次教學活動,我發現教師的教育機智十分重要,我們就應給幼兒更多的思考空間,引導也要適當,並不是要一味的把老師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幼兒,其實他們的知識在我們的不知不覺中已經很豐富了。因為這天班裡的電腦壞了,所以此刻才來發上,孩子們的想法很多也十分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因為記的東西都在班裡就不一一列舉了,我們的孩子個個都很聰明。

幼兒園生活活動反思 篇16

故事是幼兒接觸最多而又十分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愛聽故事是是幼兒的天性,在枯燥無味的看講中滲入故事情節,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講述的興趣。本活動就是以“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貫穿其中,小蝌蚪的形象圖片匯入,調動幼兒的學習慾望和學習用心性,為學習帶給一個良好的開端;活動中以“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幾次把別人認錯成媽媽”故事展開,活動中我利用課件、生動形象的小動物圖片,促使幼兒認真聽講,,勇於表達;明白小蝌蚪的生長過程,活動最後以“幼兒頭戴動物頭飾表演故事結束,使幼兒在快樂的氣氛中結束。

為幼兒帶給一個豐富多彩的空間,讓孩子在簡單的氛圍中瞭解小蝌蚪找媽媽的快樂歷程。第二次講述時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提問問題從簡單到複雜,從而體現了一個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過程,讓幼兒在故事中瞭解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總之從活動效果看,本次活動幼兒注意力集中,語言講述較流暢,層次分明而又銜接自然,孩子們在興奮期盼中開始,在全身心投入中進行,在興致勃勃中結束,圓滿完成教學任務,但是由於一個課時的時間畢竟短暫,個別幼兒單獨講述的機會不算多,這就需要課後加以延伸,更多的孩子能夠單獨講述,還可思考創新式拓展。最後我的活動小結,讓幼兒明白青蛙是益蟲,我們就應去保護它們,我只是告訴幼兒它們是益蟲,去保護它們,我就應蒐集一些圖片資料,讓幼兒能更形象明白,青蛙是益蟲,我們要去保護它們,這樣的教學效果會更好。這就是我對自己本學期上的教研課的一些不成熟的教學反思,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

幼兒園生活活動反思 篇17

《迷路的小花鴨》這首歌孩子們比較熟悉,旋律也比較簡單,因為我們的孩子在大班時就已經學過,所以很多孩子都會唱了,因此我在設定教學目標時沒有把學唱這首歌作為教學的重點難點,而把培養孩子對小動物的同情心,體會小花鴨找不到媽媽而悲哀難過寂寞的情緒,和樂於助人的情感作為教學的重點難點。從教學效果來看教學重點難點已經突破了,下面我就說說自己在這節課中用了哪些方法來到達教學目的,突破教學難點的。

一、我運用了情景教學法,設定了小花鴨迷路的情景,讓孩子幫小花鴨找媽媽的過程中親身體會小花鴨找不到媽媽的悲哀難過的情緒,和幫小花鴨找到媽媽而歡呼雀躍的高興情緒。因為是親身體驗所以孩子能完全的投入到故事中去,幫忙孩子把抽象轉換為形像。在故事中孩子也能夠體會到幫忙別人的快樂,從而引導孩子在生活中要經常幫忙他人,這樣不但被幫忙的人能過得到幫忙而快樂,自己也能夠很快樂。那裡很好的對孩子進行了樂於助人的品德教育。樂於助人的品德教育在現今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二、我在教學中孩子的主體地位的到了充分的發揮。我設計了很多的問題,比如:怎樣唱才能把小花鴨悲哀難過的情緒唱出來呢?小花鴨迷路了怎樣辦呢?等等。把問題拋給孩子,給孩子足夠的思考時間,我只是充當孩子的引導者。

三、為了加深孩子對歌曲的理解和把握,我設計了“演一演”這個環節。當問道孩子是否想演一演時?我沒有讓孩子立刻來演,而是讓孩子先說,自己打算怎樣演?這樣給了孩子一個思考的環節,讓孩子能更好的把握住自己所要演的主角,這個環節不但能夠鍛鍊孩子的語言潛力,還能瞭解孩子對這首歌是否把握,又能鍛鍊孩子表現潛力。

在這節音樂教學中我發現自己還有很多的不足:

1、說話時的語速過快,孩子不能聽的很清楚,要是能在慢點溫柔點孩子會更喜歡。

2、自己的音樂素養有待提高,因為老師的範唱要給孩子美的享受,不管是音準還是聲音都要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

3、在演一演這個環節中沒有及時的肯定孩子和鼓勵孩子,所以孩子在自我創編動作時不太用心。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的反思,不斷的總結,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幼兒園生活活動反思 篇18

能結合自己故事教學中的困惑開展課題研究,並且創編這個活動,充實課題資料、實踐課題。把故事設計成繪本來上,是一種創新。課堂上多媒體課件、自編大圖書、自制小圖書的運用,以及故事表演用的情景創設、道具、頭飾等,都說明“薰衣草”老師是花了很大的精力和心思在這節課上的。本堂課以小兔子和小紅傘來貫穿,採用了多種策略來幫忙幼兒理解故事,觀察、猜測、想象、講述、情景、表演……,使幼兒對故事活動抱有濃厚的興趣。整堂課幼兒的學習興趣很濃,師幼互動較多,幼兒語言表達機會較多、參與性高。

不足之處:在讓幼兒觀察圖片時,就應再發揮一下幼兒思維,教師不要急於告訴答案或者過渡到下一環節。在教師帶領幼兒一齊閱讀圖書時,教師手拿大圖書,幼兒手拿自制小圖書,到底讓幼兒關注哪本書來看看說說呢?教師是否就應不用把書展示給幼兒看,而是放在自己腿上,和幼兒手中的小圖書一齊使用,大家一齊翻閱自己手中的書,來看看說說。

推薦:在介紹大書的時候,教師對封面扉頁封底解釋的太多,以至於浪費了很多時間。在幼兒表演中教師進行適當的語言鋪墊以提高幼兒表演興趣。在故事開頭環節,應讓幼兒先猜測小紅傘有什麼用?你會拿小紅傘做些什麼事?以便幼兒能更好的理解後面發生的情景。

幼兒園生活活動反思 篇19

這天我執教的是語言活動:《啊嗚啊嗚吃得香》,《啊嗚啊嗚吃得香》主要是針對剛入園的幼兒進入群眾生活,對家人還有強烈的依靠心理。平時在家裡衣食都是大人包辦,兒歌《啊嗚啊嗚吃得香》短小、簡單,表現了各種動物自主獨立的心理,並藉助學說“啊嗚啊嗚吃得香”這句話,鼓勵幼兒在園、在家都能自己吃飯,養成獨立進餐的良好習慣。

我採用的是最簡單的形式,以圖片的形式展開課程。寶寶們對圖片也有很大的興趣,個性是小動物的圖片,當我拿出小兔的圖片,寶寶們都很大聲地說:“這是小白兔。”《啊嗚啊嗚吃得香》這一兒歌,主要是讓寶寶們透過小動物喜歡吃什麼,並且它們是啊嗚啊嗚吃的,延伸到我們寶寶最喜歡吃什麼。我對兒歌進行了改動,將“寶寶自己吃飯,啊嗚啊嗚吃得香”這一句中,讓寶寶們自己先說你喜歡吃什麼,是怎樣吃的?那有些寶寶就會很快想到自己想吃什麼,比如說吃蝦,那能夠請他創編一下兒歌:“寶寶自己吃蝦,啊嗚啊嗚吃得香。”寶寶在這個環節中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都想說說自己想吃的東西,而且都能將語句完整地表述出來。

就應說《啊嗚啊嗚吃得香》這一活動開展的還是十分順利的,寶寶們也明白了要自己動手吃飯,而且吃飯原先是一件很開心的事,透過這次活動,我們班的寶寶中午用餐也比以前好很多了,大家都在啊嗚啊嗚香香地吃飯,也能持續桌面和地面的乾淨了。

幼兒園生活活動反思 篇20

我用引發對童話故事《龜兔賽跑》的回憶,說說兔子為什麼會輸。這次兔子又要向烏龜發起挑戰,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活動中先讓幼兒猜測小兔子會怎樣跟烏龜說,然後利用課件,讓幼兒學習歌詞(對面的烏龜看過來,看過來,看過來;雖然上次輸給了你,但是我會努力),並體驗兔子不服氣的情緒;烏龜會理解挑戰嗎?會怎樣回答兔子?(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來看去你都不會得第一;我再想一想,再看一看。哼!我才不會把你放在眼裡。)先引起幼兒的猜測,再看課件,幼兒學習的興趣很高,再加上動作,體驗烏龜自信的情緒。

活動中請幼兒分別扮演兔子和烏龜,做出不服輸和自信的表情和動作,幼兒用心性很高,表演得惟妙惟肖;其次,這首歌曲的旋律是幼兒熟悉的《對面的女孩看過來》,有了前面的鋪墊,在後面的邊唱邊表演的環節個性得順利,掀起了活動高潮。

總之,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的引入或創設必須的情境色彩、形象生動具體的場景,這樣能夠引起學生必須的態度體驗、行為體驗,從而幫忙學生有效參與,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幼兒園生活活動反思 篇21

《民族服飾真漂亮》。這一活動是在幼兒有了“認識少數民族”的前期經驗上開展起來的。課前審議時,從活動名稱入手,我們認為本教學活動最就應抓住的重點首先是民族服飾,引導孩子感知幾個常見少數民族的服飾特色;之後便是設計時如何讓民族服飾更漂亮,來展現出不同於漢族服飾的美。

藝術活動要讓幼兒欣賞美、感受美。那麼在這次活動中帶給給幼兒欣賞的民族服飾首先要讓幼兒感受到美,另外還要具有特色。而我為幼兒帶給的是幼兒建構式操作材料上的圖片,圖片色彩搭配和諧,但具有特色的圖案極少,而且放在實物投影儀上展出後的效果較為模糊,不清晰。這樣的匯入很難為後面的環節做好前期鋪墊。如果能從網上搜集、下載一些很有民族特色的服飾供幼兒欣賞,效果就會很不一樣了。

每次繪畫時由於8K的繪畫用紙無法在桌上全部鋪開,影響到幼兒作畫。因此總有幾名幼兒要暫時到後排櫥櫃進行活動,而且幼兒在一節繪畫活動的有限時間內無法既完成構圖,又完成塗色。

幼兒園生活活動反思 篇22

這是一節大班的音樂課《鼓上的小米粒》,在這天的活動中,小朋友表現得個性棒,不但學會了歌曲,還能夠邊唱邊用肢體動作表現歌曲。從整個活動的效果來看,幼兒興趣濃,參與的用心性高,較好的實現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活動中,以幼兒喜愛的樂器——小鼓“唱歌”的形式匯入活動,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我把學唱歌曲與搞笑的科學探究活動相結合,讓幼兒在探究活動中感受、體驗擊鼓的不同力度和頻率與鼓面上的小米粒的動態變化的關係這一物理現象,獲得知識和經驗,有效地幫忙了幼兒理解、記憶歌詞,避免了生硬的歌詞解說。另外我在“小鼓還能怎樣唱”和“鼓敲擊輕、重引起的米粒變化”的環節中,請幼兒大膽想象、操作和體驗,為幼兒帶給了探究和表現自己的舞臺。其次,是教學的組織方面,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注重遊戲教學的方法,動靜交替,層層遞進。在活動中,注重以遊戲形式貫穿始終,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充分調動幼兒的參與用心性,較好地到達了教學目標,充分體現愉快教學給小朋友帶來的樂趣。比如在扮演米粒跳舞和最後的《我是鼓,你是小米粒》的遊戲中,幼兒玩得個性高興,在玩的同時體驗了敲鼓的輕重與小米粒的動態變化關係。

在幼兒操作感受鼓點的震動方面沒有顧及全體幼兒,只有部分幼兒上來操作了,其他的幼兒都是旁觀者,並沒有親身體驗。《綱要》指出:為幼兒帶給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帶給活動的條件,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嘗試。”本來,我也想多準備些鼓,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嘗試,但我擔心孩子們會亂,米粒撒在地上會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而取消了這個念頭。此刻想想,只為了讓教學持續有序而扼殺了孩子們的探究慾望,真是得不償失。在最後的遊戲環節,原本能夠請幼兒三五成群結伴遊戲,其中一幼兒當敲鼓人,其他幼兒當小米粒,然後互換主角,使幼兒充分體驗到遊戲的快樂。當時只思考到教學的不要把時間拖得太長,而略了生生互動,這也是在以後的活動中就應引起重視的。

幼兒園生活活動反思 篇23

戶外活動,在我以前的工作中一向是一件十分頭疼的、比較難組織的活動,為了孩子的安全戶外活動很少;為了減少教玩具的準備,很少開展。

《玩墊子》,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幼兒理解活動規則很重要,同時讓幼兒對探索玩墊子感興趣。活動開始教師以拿墊子當方向盤,邊開汽車邊唱歌進入活動大大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活動的最後環節教師還準備了墊子做成的大火車,幼兒透過開火車的遊戲結束本次活動。

《玩椅子》,活動形式很新穎,幼兒探索創新興趣強。幼兒活動道具貼合幼兒生活,日常生活中幼兒就可一玩,透過不同擺放椅子的方法探索不同的方式和椅子玩耍。活動中唯一缺陷:有部分的動作相對可能安全不是很有保證。而且可能由於活動安排時間過長,到後面基本幼兒已經失去對活動的興趣了。

《趣味玩球》,活動中氛圍很簡單,教師營造了一個很溫馨、和諧的互動環節整個過程顯得很搞笑,比如說剛開始就有一個把球當地雷圍成一個圈,讓幼兒在活動時繞開地雷,然後在讓幼兒說說球還能夠怎樣玩…整個過程很流暢。孩子玩的也很投入興致也很高,是我值得學習之處。

而好像她們的一切都是為孩子的成長服務,只要有需要的活動都能夠大膽的去搞,也許是她們的一貫的培養,孩子在教師的帶領下,表現得十分出色。也並沒有像我想象中的那樣可怕,孩子自我保護的很好。從而我就想到了:孩子的一切習慣都是在老師的培養下構成的,佔有了就會有收穫,放下了只能留下遺憾!同時也領略到:他們的戶外活動形式多樣、更加豐富。

幼兒園生活活動反思 篇24

這天中午,陸老師也針對戶外活動的狀況進行了反饋。陸老師也歸納了三點最突出的問題。

1、準備工作不充分,活動不能順利開展。

2、晚出早歸。到了規定的時間沒有準時出去,還沒有到收的時間,已經收回,孩子真正活動的時間,少之又少。

3、孩子等待時間長。分玩具老師一個個分,分到最後一個,已經過去好長時間。

為了避免以上問題,在以後帶戶外活動的時候,要提前準備好需要的材料,不要臨時準備,這樣就很耽誤時間,也不至於手忙腳亂,以至於達不到戶外活動的效果。戶外活動的時間要保證,幼兒每一天的戶外活動是兩個小時左右,在幼兒園我們都是有時間規定,每個活動大概多少時間,是有利於幼兒的發展,如果沒有準時出去,又提早的收掉,就根本達不到戶外活動的效果,就像陸老師舉得例子,晨間活動7:55分開始8:05結束,幼兒實際活動的時間只有10分鐘,無形中就少了20分鐘,這天的戶外活動就沒了好處。

關於孩子的等待時間過長的問題,我在實際操作中也發現了,教師在組織的時候,其實浪費了很多的時間,比如分發玩具需要五分鐘,那分給最後一個幼兒的時候,他也就少了五分鐘的活動時間,對於中大班的幼兒我們完全能夠讓他們自己拿,託小班最好能夠和保育員溝通好,不要浪費時間。

透過這天的學習,對於一個新老師來說,收穫很大,讓我重新了認識了戶外活動,也對以後我在實際帶班的時候也有很大的幫忙。

幼兒園生活活動反思 篇25

幼兒園戶外活動已經快兩個月了,五月份正是孩子長身體的最佳時期,為此幼兒園還在本月開展了“朝陽鍛鍊活動”,每一天清晨,孩子們早早的來到幼兒園,讓孩子透過做遊戲、做早操、滑滑梯等活動,讓孩子得到充足的活動量,到達鍛鍊的目的。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而體育遊戲孩子們似乎更加鍾愛,在鑽、爬、跑、跳中孩子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得到鍛鍊。但是在“安全”這一背景下,我們有時不能最大限度的放開讓孩子們活動,所以有時沒有到達鍛鍊更好的效果,在今後的活動中多給孩子一些鍛鍊的機會,老師的組織與指導潛力也會在遊戲中得到提高。

這段時間每一天戶外活動次數很多,我發現戶外活動前的站排成了“頭疼”的一個環節。每一次我說:“要下樓了,小朋友們排隊開火車了”這句話就像是混亂的導火線。有的孩子連椅子也顧不上擺好,就擁到我身邊來。你擠我,我擠你,經常會聽到“陳老師,他擠我!”個性是得得小朋友,每次站排總會擠在前面,總是對我說“我要排第一個。”我忍不住問:“站在第一個和站在後面有什麼不同嗎?”他還挺能發表自己的意見:“能拉到老師的手,能先玩到玩具。”我說:“那不能每次你都排在第一個,每個小朋友都有機會。”他有些不高興的說:“我要站第一”。於是,我換了個口吻說:“那請你當班長,幫老師管理後面的小朋友,別讓他們掉隊了,好不好?”他立刻很樂意的理解了。可見,在這小小的“排隊”裡還有這麼多的內涵,看來孩子的小腦袋中還真藏著不少的秘密等著我們來發現呢。老師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用孩子的眼光來看這個“第一”。那怎樣讓大家不爭搶呢?我想了幾個辦法:1、能夠看誰進步了,表現的好,就讓誰站第一;2、能夠輪流站第一;3、遇到不講理的孩子,教師能夠用轉移的方法,鼓勵他幫忙老師一齊管理小朋友。

幼兒園生活活動反思 篇26

參加了中央電化教育館課題“資訊化環境下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培養”課題組,我執教了大班上期領域的歌唱活動——《鴨子上橋》,下面我就課題研究重點的“教學策略運用的有效性”和“教師提問的有效性”這兩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教學策略運用的有效性”反思:

本次活動經過了三次預設的過程。每一次的預設,課題組成員透過網路研討評論、網路上傳活動設計方案與我互動,在第一次教案預設後,她們對我的教學策略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建議:

1、教師讓幼兒透過反覆傾聽的方式,讓幼兒自己找出歌曲中的間奏的附點,並進行有效的解決;

2、運用圖譜進行教學,採用大腳掌和小腳掌,讓幼兒感受歌曲中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3、用遊戲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幼兒在玩中學習歌曲;

4、將課件教學改為圖譜教學,課件可做為幼兒提升和欣賞時用。我結合課題組成員們的教學設計方案和其中的建議,進行了第二次的教案預設反思並修改。增加了圖示教學和首尾呼應的上橋遊戲環節,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和有效性。透過試教後,發現第二段中的倒數,幼兒在理解歌詞方面有一定的困難,於是進行了第三次預設,將數字8—1結合到第二段歌曲的教學中去。

透過學習《指南》,觀摩上期彭慧琴老師的《買菜》活動,讓我深深體會到在藝術領域的教育中關鍵在於讓幼兒“感受”和“表現”。在第一次的教案預設中我想透過讓幼兒邊看課件邊聽音樂的方式,讓幼兒來學唱歌曲,但是忽略了沒讓幼兒去“自我學習”與“發現驗證”的過程,反思修改後的第二次教案預設中則將活動環節,進行了有效的調整,在學習第一段中的重點部分(間奏),我採用讓幼兒傾聽,找找“哪兩隻鴨子有點害怕,停了一下”,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幼兒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難點附點上,我採用了“一隻調皮的小鴨子帶了一個鴨蛋出來”的方式,讓幼兒透過形象又生動的一個蛋,解決了難點。

透過採納課題組成員的建議反思並修改後的第三次的教案預設,使得整個活動目標更明確、具體、符合大班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活動的過程環節更清晰、由淺入深、逐層遞進,能更好地為目標服務;教學方法上運用反覆傾聽和形象生動的圖示有利於幼兒更快更好地理解、掌握歌詞內容,做到簡單、有趣、有效。可見,有效的教學的教學策略對提高幼兒的音樂素質、學習品質是有積極作用的,具體有以下幾點:

1、優美的範唱可感染激發幼兒。

在歌唱活動中,傳遞歌曲資訊的第一使者是教師,讓幼兒從整體上認識歌曲的也是教師,每首歌曲都有各自所要表達的不同內容和情感,因此,教師要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風格特點進行有感情的範唱,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讓他們從聽覺上保持對音樂的熱情,從而激發幼兒的音樂情緒,這是把音樂的沒傳遞給他們的先決條件。

2、合理運用圖譜或者圖示輕鬆學唱。

像圖譜、圖示這樣的視覺符號材料可以吧音樂材料簡單化、形象化,增強直觀效果,啟發幼兒在理解圖譜的基礎上掌握各種旋律節奏,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加深理解和記憶,從而提高活動質量。

3、利用角色形象探索嘗試。

《綱要》中提出"幼兒是在自由觀察、積極探索中進行學習的。”這種教學方法最突出的優勢就在於它的靈活性,注重了幼兒的個別差異,既尊重了幼兒,又突出了新《綱要》的精神,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氛圍裡自主學習,讓教師真正成為了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4、形式多樣調動音樂情緒。

教師在從事幼兒歌唱活動時,應注意活動過程的進行,盡力使幼兒體會到歌唱活動中所帶給他們的無窮樂趣,努力把“枯燥訓練”方式給變為“情景陶冶”式,使歌唱教學也充滿情感色彩。

二、“教師提問的有效性”反思:

在本次活動教師提問的有效性有做的好的一方面,也有不足的一方面,徵對這個問題,我進行了反思。

1、提問要具有開放性,使幼兒積極思考、充分表現。

教師應當多設計一些有思維指向的開放性問題,如“你知道在這8只鴨子中有哪兩隻鴨子是有點害怕的嗎”“為什麼你覺得它害怕?”“間奏的地方不用唱出來,你會做些什麼動作呢”等等。由於這些問題沒有統一的答案,幼兒不但要理解歌曲內容,而且要將理解的內容用語言表達出來,因此有利於幼兒積極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2、提問要能激發幼兒積極思考。

教師將所提問題放在一種情景中,提出更好的、更有深度和廣度的問題,就能引導幼兒的思維步步深入,如在第二段教學時,我便提問:“橋上一共有幾隻小鴨子?”“下去了一隻,現在橋上一共有幾隻鴨子?”“再下去了一隻,現在橋上還剩幾隻鴨子?”“橋上的鴨子數量發生了什麼變化”這樣就能激發幼兒思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此基礎上,幼兒就能理解歌曲的第二段採用的是倒數的方式來數橋上鴨子的數量。

3、提問要通俗易懂,使幼兒容易理解。

在活動中,教師可以將比較抽象的問題,以引起懸念的方式,將抽象的問題變得通谷易懂,生運有趣。在解決歌曲中的間奏和附點問題上,我設計了的問題是:“哪兩隻鴨子上橋害怕了,停了一下?”“哪隻小鴨子比較調皮,走路時拖著腳步?”幼兒的回答再結合形象的圖示,使孩子們很快的就突破了重點和難點

4、提問要講究語言藝術。

在集體教學活動時,教師的提問語言至關重要。首先,教師的提問語言必須具有科學性、準確性,以免造成幼兒理解錯誤或理解困難。其次,教師要提出更少的問題,避免課堂問題過多、過濫,“為提問而提問”。再次,教師提問的態度要誠懇,語言要親切,談話氛圍要輕鬆和諧。

在提問的藝術性上,是本次活動中我做得不足的方面。在歌曲的第二段教學中,我發現幼兒將“八隻鴨子橋上走”唱成“八隻鴨子下了橋”時,提出了一個讓幼兒理解錯誤的問題:“第二段是唱橋上剩下的鴨子,還是唱下橋的鴨子呢?”這個問題給幼兒一個錯誤的理解,這段表現的是鴨子下橋時的情境,孩子們都認為是唱下橋的鴨子。在出現這種情況時,我可以有針對性地讓幼兒多聽幾遍第一句和第二句,透過反覆的聽來幫助幼兒唱準歌曲的第二段。

有效的集體教學活動提問就是有效的教,教師應樹立“為促進幼兒思考而提問”的觀念,對同一個問題,教師可以從怎樣更好地促進幼兒思維發展和自我表達這兩個角度出發,精心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因些,我將在日常教學中努力培養自己的應變能力,努力汲取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系統學習現代化生成課程、支架教學等教學理論,以便在教學中能夠靈活地運用,使教學更具彈性。並且,在設計問題和選取提問方式的時候,應儘量考慮幼兒能出現的各種反應,以及具體的應對措施,只有這樣才能使提問更具有效性。

《瓶子和蓋子》是一節科學活動,來源於教材裡面,但同時也來源於生活。我們小醫院自從投放了各種藥瓶後,小朋友興趣濃厚,經常會轉開蓋子給娃娃胃藥,但是有的小朋友玩過這些物品後不整理物品就走了,瓶子和蓋子都分了家。所以我借主題活動之際進行這節科學活動,讓幼兒嘗試用按、旋轉等方法開啟和蓋住瓶子,養成它們收拾物品的好習慣。同時這樣能發展他們的小肌肉動作,能夠感知瓶口大小和蓋子大小的關係。

活動一開始,我把我們的小醫院裡亂七八糟的瓶子蓋子圖片放了出來。我告訴他們:“老師想在這些空瓶子裡裝上東西,可是我一不小心把瓶蓋子全弄亂了,這可怎麼辦呢?沒有了瓶蓋子,瓶子還能用嗎?”用這個來讓小朋友知道瓶蓋子的重要性,“沒有了瓶蓋子,裡面的東西就會變髒了,裡面的東西會流出來變壞!”

第二個環節,把班上人數分六組,每組給小朋友足夠的瓶子和分開的蓋子,讓他們自己拿著瓶子去探索相應的蓋子。小朋友操作完後,讓小朋友講他是怎麼找到合適的蓋子的。最後總結出有的孩子根據瓶口大小找到蓋子的;有的孩子是根據瓶子和蓋子的顏色找到蓋子的;有的根據擰、按的不同方式找到蓋子的。我重點講了透過擰的方式找到蓋子的那個瓶口上和蓋子上都有螺紋。如果蓋子大小一樣,瓶口和瓶蓋上都有螺紋,那它們就是一對好朋友。最後我延伸到這些空瓶子都可以收集下來做廢物利用,可以種小盆栽等等。鼓勵小朋友在家裡吃過食品的空盒子、瓶子都可以帶到幼兒園來。

本節活動中,我預設的目標小朋友都完成了,知道為瓶子找到合適的蓋子,並能用按、旋轉的方法開啟和蓋住蓋子。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也做到了人手一份,讓每位幼兒都能操作起來。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我應該在提供給幼兒瓶子和蓋子的時候,應該加大難度,投放更多的蓋子,讓幼兒從很多蓋子中去探索尋找。

幼兒園生活活動反思 篇27

“生活即教育,時時處處有教育”.幼兒從早上入園開始,一日環節包括入園、進餐、睡眠、學習、遊戲、戶外活動、盥洗入廁、離園等,在經常變化的環境中,文明禮儀教育跟不上,幼兒很容易受到不健康的影響。

觀察我們的一日活動,大致有:晨間活動和晨間談話之間的間隙;早操活動和集體活動之間的間隙;集體活動和遊戲活動之間的間隙;睡前活動間隙和睡後活動間隙;家長來園接幼兒時間段等等。

現狀:

1.一日活動主要還是以集體活動為主,在沒有明確任務的間隙活動時,部分好動的幼兒趁機活動活動腿腳,這導致很多意外事故的發生。

2.幼兒多數時間都是在教師的目光注視下度過的,在間隙活動時,教師往往會做下一個活動的準備工作,自己緊繃的神經也會稍稍鬆懈,有些時候、有些孩子往往會脫離教師的視線。

3.教師對一日活動中的“間隙活動”重視不夠,認為這些時間本身就是很自由的。

4.作為幼兒,他們大多喜歡這樣的間隙,可以玩自己帶來的小玩具、和旁邊的朋友聊天、做自己喜歡的事等等。

反思策略:

首先,每時每刻提高警惕。教師作為半日活動直接負責人,對於班內的每一位幼兒都負有責任。幼兒的年齡小,都是完全無行為能力人,因此,從事這樣一份高風險的職業就必須每時每刻提高警惕,腦子裡的安全弦絕對不能放鬆。在日常的活動中,對幼兒的安全教育是必要的,同時也要引導幼兒掌握一些安全的技能技巧,懂得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

準備活動和遊戲活動相結合。“準備活動”——其實很多間隙活動都是下一個活動的準備活動時間,因此對準備活動內容的確定可以引導幼兒有目的的在間隙活動時間完成,減少了間隙活動任務的不明確性,同時也能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準備習慣。“遊戲活動”——遊戲活動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在很多間隙活動中,孩子們都在自由結伴做遊戲。教師可以教給幼兒更多感興趣的遊戲,讓孩子們在間隙活動有事可做,從而有效地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在遊戲活動中幼兒的各項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反思在一日活動中的各種狀況,我們很多老師做得都是不夠的,大家在看到事物現象的同時很少去追究它的本質。“間隙活動”的組織引導是我們保教工作中存在的一個現實問題,在一日活動中,我這個當老師的常常以挑剔的眼光對待孩子,恨不得孩子們個個十全十美,處處都能合乎我的標準。然而那一次孩子們對我的寬容卻讓我深深的感動,同時也啟迪我對以往的做法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活動中我儘量留給了孩子相當多的時間去操作,讓他們在這中間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沒有一味的要求孩子用成人的方式去創作,而是用一種包容、理解、接納的態度來面對孩子的各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