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數學手抄報資料
數學,起源於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下面要為大家分享的就是小學六年級數學手抄報資料,希望你會喜歡!
6年級數學手抄報資料1
2003年初,沃爾夫(Wolf)基金會公佈了2002/2003年度沃爾夫獎的數學獎。獎給日本數學家佐藤幹夫(Sato, Michio)和美國數學家泰特(Tato, John T.)。佐藤幹夫的主要成就是創立一個全新的數學領域代數分析(Algebraic Analysis),其起點是佐藤幹夫創造的超函式(hyperfunction)理論。超函式是廣義函式(法文直譯為分佈)的推廣,它同傅立葉積分運算元一起是線性偏微分方程理論的主要工具。它進一步發展成微區域性分析(microlocal analysis), 其物件是餘切叢上微函式的層,由此研究方法涉及同調代數,故名代數分析。整個理論在數學物理中有重要應用,特別是發展了和樂(holonomic)量子場論以及孤子(soliton)方程的統一理論。這套理論完全是日本人獨創的理論。佐藤幹夫生於1928年,1952年由東京大學畢業,1963年獲博士學位,1970年起在京都大學工作,1992年退休。
泰特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代數數論以及算術代數幾何。他1925年生,1946年由哈佛學院畢業,1950年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博士學位,指導老師是大數學家阿廷(E.Artin)。他的博士論文已有很大影響,以至在1967年作為經典文獻重印在《代數數論》綜述論文集中,這篇論文中引入傅立葉分析方法,1952年又引入群上同調方法,這兩套方法改變了代數數論的方向。其後他引入許多概念及方法影響其後的發展,例如剛性解析簇、p-可分群,p進霍奇(Hodge)理論等等。許多概念以他的名字命名,例如佐藤-泰特猜想,泰特扭變(Twist)、泰特模、橢圓函式的泰特-沙發列維奇(Shafarevitch)群,魯斌(Lubin)-泰特群,內隆(Neron)-泰特高度(height),泰特上同調、泰特動形(motives),泰特橢圓曲線等。泰特從1954年起在哈佛大學任教,1959年升為教授。1990年後轉到得克薩斯大學任教。他是美國科學院院士、法國科學院國外院士,曾獲美國數學會Cole獎。
6年級數學手抄報資料2
中世紀開始於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約結束於15世紀。這一千年的歷史大致可以分為兩段。十一世紀之前常稱為黑暗時代,這時西歐在基督教神學和煩瑣哲學的教條統治下,人們失去了思想自由,生產墨守成規,技術進步緩慢,數學停滯不前。十一世紀以後情況稍有好轉。希臘文化透過羅馬人傳到中世紀的很少,這大部分體現在博伊西斯(約480~524)的著作中。他的《算術原理》大體上是新畢達哥拉斯學派數學家尼科馬霍斯《算術入門》的譯本,但若干精采的命題均被刪去。博伊西斯的《幾何》取材於歐幾里得《幾何原本》,但卻完全沒有證明,因為他認為證明是多餘的。公元529年,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勒令關閉雅典的學校,嚴禁研究和傳播數學。數學發展再一次受到沉重的打擊。此後數百年,值得稱道的數學家屈指可數,而且多是神職人員。
號稱博學多才的.比德是英國的僧侶學者,終生在修道院度過。他的本領是會算復活節(每年過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的日期,和用手指來計算。稍後的阿爾昆也是著名的英國神學家。781年左右,接受查理曼大帝的聘請,到法蘭克王國擔任宮廷教師和顧問。他所編的算術書,現在看來是相當粗淺的。熱爾貝原是蘭斯的大主教,後被選為教皇,改名西爾威斯特二世。他熱心提倡學術,對推動“四藝”(音樂、幾何、算術、天文)的學習有一定的功勞。
十字軍遠征(1096~1291)使歐洲人接觸到阿拉伯國家所保有古代文化寶藏。他們將大量的阿拉伯文書籍譯成拉丁文。於是希臘、印度和阿拉伯人創造的文化,還有中國的四大發明便傳到了歐洲。義大利地處東西方交通的要衝,逐漸成為新的經濟和文化中心。12、13世紀歐洲數學界的代表人物是斐波那契,他向歐洲人介紹了印度-阿拉伯數碼和位值制記數法,以及各種演算法在商業上的應用。中國的盈不足術和《孫子算經》的不定方程解法也出現在斐波那契的書中。此外他還有很多獨創性的工作。14世紀的法國主教奧爾斯姆引入了分指數記法和座標制的思想,後者是從天文、地理的經緯度到近代座標幾何的過渡。英國大主教佈雷德沃丁的算術、幾何、力學的著作影響也很大。歐洲第一本系統的三角學作者是雷格蒙塔努斯。文藝復興以後,人類擺脫了中世紀束縛思想的精神枷鎖,迎接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