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中秋節

中秋節的介紹簡介

關於中秋節的介紹簡介

篇一:中秋節簡介由來傳說

中秋簡介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與春節、端午節、清明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而祭月的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仲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中秋節從2011年起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XX年5月20日,該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由來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節”。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優良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古人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騷人墨客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於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中秋節成為一年之中的重大節日,又與科舉考試有著極其微妙的關係,在我國封建社會,開科取士,一直是統治者十分重視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闈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裡舉行。勝景與激情結合在一起,人們便將應試高中者,譽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須進行隆重慶賀,成為全社會人民的重要風俗,經朝歷代,盛行不衰,中秋節逐漸成為我國四大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篇二:中秋簡介及由來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而祭月的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仲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中秋節從2008年起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節”。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10個太陽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於是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9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1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而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裡。小人蓬蒙在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後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當機立斷,轉身開啟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視窗,向天上飛去。

傍晚,后羿知道此事後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3步,月亮退3步,他退3步,月亮進3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訊息後,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詩詞《月下獨酌》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中秋》 (唐)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