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優質課件
什麼樣的課件算是好的呢?小學的同學們瞭解哪些數學知識呢?
小學數學優質課件《跳傘表演》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教材一年級上冊80――81頁“跳傘表演”。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十幾減9、減8的減法基礎上創設了跳傘表演這一情景來學習十幾減7、減6等數的減法。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解題策略的多樣化,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意識。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具體的活動中,能正確計算十幾減7、減6等數的減法,並能簡單應用。
能力目標:透過動手操作,讓學生在探索相關的退位減法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解題策略的多樣化,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意識。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善於思考、傾聽的學習習慣,能理解他人的不同演算法。
教學重點:
學會正確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難點:感知解題策略的多樣性。
教具準備:
課件、圓片。
教學過程:
一、創新情境,激發學習熱情。
1.談話匯入。
今天,藍天白雲,天氣清涼,在美麗的大森林裡,小動物們舉行了一場精彩的表演。你們想看嗎?(生答)現在老師就帶小朋友一起來欣賞小動物們的“跳傘表演”
(指向黑板課題:跳傘表演)。請看大螢幕。(出示:從美麗的大森林伸展到藍藍的天空,再到陸續飛落的降落傘)
2.學生仔細觀察圖,提取數學資訊。
3.學生彙報:看到了大森林裡在舉行跳傘表演;天上有紅色降落傘是螞蟻隊和黃色降落傘是蝸牛隊在比賽;螞蟻有11只、蝸牛有7只在比賽;大樹上有一些小動物在觀看跳傘表演……(師板書:螞蟻和蝸牛的數目)
4.學生根據剛才說到的數學資訊跟同桌提個不一樣的數學問題。
5.學生彙報所提問題並嘗試解答。
生1:螞蟻和蝸牛一共有多少隻?)
生2:螞蟻比蝸牛多幾隻?
6.誰多?(生:螞蟻多)多幾隻?(多4只)學生說算式教師板書11-7=4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興趣,是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二、探究解題策略
1.11-7=4的4要怎麼算出來的。
(1)教師示範先擺了11個圓片,然後拿走7個,剩下4個。
(2)學生說說教師剛才做的過程。
(3)學生說說為什麼要拿走7。
(4)學生嘗試其他方法來算一算,小組內互相分享方法,比比看哪一組的方法多又對。(小組交流,探討多種演算法)
【設計意圖】給學生充分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知解題策略的多樣性。
(5)學生彙報,教師板書。
①因為7+4 11,所以11-7 4。(師:看到減法,就馬上聯想到加法。)
②因為11 10+1可以先算10-7 3再算3+1 4所以11-7 4
③因為7 1+6可以先算11-1 10再算10--6 4所以11-7 4 ……
(6)請幾名學生上臺講述以上方法。
【設計意圖】綜合學生的發現,將凌亂的知識系統化。
2.小練習
12-6 13-7
(1)學生獨立完成。
(2)學生說明計算方法。
三、試一試,從中發現規律
1.出示幻燈片:12-7 ,13-7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在本子上試一試。
(2)學生做完後反饋,並說說方法。
(3)學生先觀察,說說發現了什麼?(減數不變,被減數逐漸增加1,差也會逐漸增加1)
2.幻燈片出示:11-6=,11-7=學生計算觀察並說明發現。(被減數不變,減數逐漸增加1差會逐漸減少1。)
3.幻燈片出示:11-2=,12-3=,13-4=學生計算觀察並說明發現。(被減數和減數同時逐漸增加1,它們的差不變。)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學會有序的觀察及歸納總結能力。
四、鞏固練習
1.給小動物找家。課本P81,第1題。
(1)生獨立完成後,全班反饋。
13-6=7 12-5=7 17-9=8 15-8=7 11-4=7 16-8=8
(2)挑選算式說說計算方法。
2.比比誰算得快。課本P81,做第4題,用最快的速度寫出答案,再找出這些算式的規律。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訂正,請個別學生說一說。
五、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麼?有什麼要提醒小夥伴的嗎?
板書設計:
跳傘表演
11-7 =4
7+4 =11
10-7 =3 3+1 =4
11-1 =10 10-6 =4
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在解決“比多比少”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十幾減7、減6等數的減法的計算。
這節課上得比較成功,歸納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獲取學習資源。
開課時,透過觀察空中跳傘表演,讓學生大膽猜想、想象。提出一些現實問題,並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列出相關算式。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思維空間,同時用事實印證了數學來源於生活,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體現了數學的實用價值。
二、探索解答策略,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及推理能力。
小學數學要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本節課在解決11減幾的問題上,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考平臺,準備了圖片、小棒等等。為學生提供了寬泛的學習材料和充裕的學習時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透過畫一畫、擺一擺以及邏輯推理,從不同角度透過多種方法解決了問題。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注重整理歸納,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透過讓學生整理11減幾的算式,並討論從中發現了什麼。既培養了學生善於觀察、思考的好習慣,又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四、變“書本”中的作業為“情境”中的作業,增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喜歡數學是學好數學的前提條件。在設計一節課時,必須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實踐證明:情境教學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徵,遵循了兒童的認知規律。圖文並茂、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節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節課注重情境設計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開課時,以精彩的飛行表演入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課結尾時,變“書本中”的作業為“情境中”的作業,使學生興趣濃厚,樂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