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細胞呼吸教師課件
高中生物細胞呼吸教師課件已經為大家準備好啦,老師們,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準備好教學思路哦!
1教材分析
“細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冊第三章第七節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細胞呼吸的概念、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細胞呼吸的意義。“細胞呼吸”是生物體各項生命活動的主要能量來源,是新陳代謝的最基本內容,呼吸過程中所涉及的物質和能量變化對於學生進一步理解細胞的結構與功能如光合作用、礦質營養、細胞分裂、生殖發育、生命活動的調節及遺傳和變異等知識,以及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等知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節內容與上述知識的綜合也是會考、特別是高考重點考查的熱點。
2教學目標
2.1知識目標
理解細胞呼吸的概念;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的概念、過程、場所和反應式及理解二者的區別和聯絡;細胞呼吸的實質和意義。
2.2能力目標
透過引導學生讀書,進行歸納總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透過分析有氧呼吸過程中物質和能量的變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透過討論及與教師的交流,提高學生用規範的生物學語言描述生物學事實的能力。
2.3情感目標
透過分析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關係,滲透生命的發展變化以及適應性的觀點,使學生學會運用發展變化的觀點認識生命,培養學生用普遍聯絡的觀點認識事物;透過聯絡生產生活實際,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科學探究精神及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3.1教學重點
有氧呼吸的過程。教學中只有引導啟發學生準確把握有氧呼吸的過程特點,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區別和聯絡,才有利於學生抓住氧化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這一細胞呼吸的實質,進而全面認識細胞呼吸的意義。同時也只有準確把握有氧呼吸的過程特點,才能更好地辯證分析影響細胞呼吸的內、外因素,因此確定有氧呼吸的過程為本節教學的重點。
3.2教學難點 細胞呼吸過程中物質和能量的變化(對細胞呼吸實質及意義的理解)。
細胞呼吸是一個微觀的化學反應過程,它包括一系列的氧化還原反應,同時伴隨著能量的釋放。整個過程比較抽象,又沒有直觀教具,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另外,學生對生物化學變化的知識接觸不多,對細胞呼吸意義的全面理解也是比較困難的。
4教法和學法指導
4.1 教學方法 互動、探究式教學
①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及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應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直觀教學,以突破難點。②採用適時提出針對性問題定向質疑點撥啟發的教學方法。
4.2學法指導 ①指導學生學會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歸納總結相關知識。②藉助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手段,培養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③運用所學知識原理聯絡生產、生活實際去認識和解決某些問題,並能夠運用規範的學科語言予以表達。
5教學過程
5.1情景匯入
影片播放姚明轉身過人後大力灌籃、劉春紅力舉“千斤”屢破紀錄和“飛人”博爾特笑傲百米的精彩畫面。(學生的馬上被吸引到課堂)
提出問題:他們完成這些完美動作所需的能量哪裡來的?這些能量又是如何釋放出來的?
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明確“細胞呼吸”的概念和型別。
5.2探討、總結
什麼是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可分為哪三個階段?場所分別在哪裡?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歸納總結,填寫表1中的有關內容。
表1 有氧呼吸三個階段的物質變化、能量變化以及反應場所的比較
當學生對有氧呼吸過程有了宏觀的認識後,為了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有氧呼吸過程中物質和能量的動態變化,進一步提出下列問題:
①有氧呼吸的哪些階段產生了[H] ?去向如何?②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產生於第幾階段?其中C元素和O元素的來源?③有氧呼吸的生成物H2O產生於第幾階段?其中O元素的來源?④有氧呼吸的哪個階段產生的能量最多?
展示有氧呼吸的Flash課件。結合課件播放重點講解有氧呼吸過程中物質和能量的變化。課件演示結束後,引導學生之間相互討論,然後請幾位同學回答相關問題,教師適當點撥、啟發並予以總結,發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作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能力,以及用規範的生物學語言表達問題的能力。最後,教師總結有氧呼吸過程,並強調反應式的書寫規則及考試中的評分細則。
5.3探討和總結
提出以下兩個習題鞏固相關內容:
1.有氧呼吸產生ATP最多的階段是(D)
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B.丙酮分解成CO2和[H]
C.釋放出CO2時 D.氫和氧化合成水時
2、讓一隻白鼠吸入由放射性的18O2,該白鼠體內最先出現含18O的化合物是(B)
A.二氧化碳 B.水 C.丙酮酸 D.乳酸
透過以上處理,就把複雜、抽象的有氧呼吸過程變得形象而具體了,既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又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依學生興趣所在,我是這樣引入無氧呼吸過程的:
提出問題:是不是所有細胞都是以有氧呼吸的方式獲得能量呢?
可適當提示:蘋果儲存久了,會有什麼味道?(酒味)我們偶而做一次劇烈運動,骨骼肌會有什麼感覺?(痠痛)這就是另一種呼吸方式—無氧呼吸的結果。轉入無氧呼吸的學習。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明確無氧呼吸的概念、過程和場所,並要求學生掌握無氧呼吸反應式的書寫。為了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無氧呼吸的實質,設計了下面兩個問題:①為什麼無氧呼吸釋放的能量要比有氧呼吸少?②為什麼不同生物的細胞無氧呼吸的產物不同?
對這兩個問題學生回答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時教師對學生進行點撥後用規範的語言予以總結:不同生物細胞內酶種類的不同決定了無氧呼吸產物的不同,而無氧呼吸由於生成的產物中有酒精和乳酸這兩種富含能量的有機物,因此釋放的能量低於有氧呼吸。然後透過填寫表格2明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兩種呼吸方式的異同:
表2 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兩種呼吸方式的異同
透過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及時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當堂補救。同時以下面的題目鞏固該部分知識。
田間豌豆種子萌發初期,CO2的釋放量比氧氣的吸收量大3-4倍,原因是(C)
A.光合作用比呼吸作用強 B.有氧呼吸比無氧呼吸強
C.無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強 D.呼吸作用比光合作用強
5.4探討和總結
最後,結合細胞呼吸的實質即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總結細胞呼吸的意義。當學生對細胞呼吸的過程有了全面的認識後,引導學生進行思維遷移,提出了下列問題:種子儲存前為什麼要風乾?蔬菜、水果放在冰箱或地窖裡為什麼保鮮的時間長?農民中耕鬆土的意義何在?提高大棚作物的產量對晝、夜溫度的要求是怎樣的?這些問題可激起學生的興奮點,營造學生相互討論及輕鬆的課堂氛圍。有的學生會迫不及待想說出自己的答案,教師應予積極鼓勵;遇到有分歧的地方教師也可稍加點撥。但對提高大棚作物的產量對晝夜溫度的要求問題,大家的意見很難統一,於是出示了下面的題目:
將生長狀況相同的同一種樹的幼苗分成若干組,分別置於不同日溫和夜溫下生長(其他各種條件都相同)。一定時間後測定幼苗的高度,結果如下表:
表3 不同日溫和夜溫條件下植物的生長情況
請據表回答: 幼苗生長最快的組合是日溫_____夜溫____;幼苗生長最慢的組合是日溫_____夜溫____
就上表資料學生不難得出正確結論,提高大棚作物的產量需適當增大晝夜溫差。對錶中未給出資料組合的幼苗生長情況留給學生,作為他們課下探究的問題。
5.5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課所學的內容:①細胞呼吸的概念;②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③細胞呼吸的意義。讓學生透過知識性內容的小結,把課堂知識儘快轉化為學生的專業業物的素質;透過對習題的小結,使學生更深刻的理解本節課的地位和應用,並逐漸培養學生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5.6佈置作業(略)
6課後回顧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以多媒體為教學載體,透過定向質疑、點撥啟發,讓學生在歸納總結、判斷推理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利用多媒體等直觀教學手段加強學生的有意注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透過學生的分組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鞏固練習,加深了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7 媒體設計思路
多媒體技術以資訊量大、操作靈活、視聽效果佳、呈現方式多樣等優勢為生物學的課堂教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平臺,將生物教學與資訊多媒體技術進行有機的整合,利用現代媒體技術充分挖掘生物教學的內涵,達到傳統教學的現代化,利用多媒體制作引人入勝的影片短片,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特別是在生物學的重點、難點知識分析中,利用動態課件能很好的將複雜、枯燥、抽象的內容活化起來,再結合一系列遞進式的問題,透過引導、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很好的挖掘、發揮了本部分內容的教育教學價值,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實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充分實現素質教育改革的潮流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