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就業前景

播音主持專業的發展和就業前景

播音主持專業的發展和就業前景

眾所周知,播音主持是個熱門行業。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一個可以張揚自我的舞臺,因為這是一個熱情奔放的年代!80後,成長在電視機前的80後,善於表現並且渴望表現自我的80後,他們正在一步步成為社會的棟樑,他們不做深巷裡的美酒,他們追求自我的展示和能量的釋放,所以出現了全民選秀,使得多少人一夜成名,似一個閃亮的星劃過夜空,他行,我也行!歌唱,表演,還有什麼,可以讓我實現夢想?那就是---播音主持!

中國的廣播電視事業起步於20世紀50年代,快速發展於改革開放以後,現在正在穩步推進,邁向新的時代,發展到現在,我國的廣播電視事業已經初步具備完善的體制和運作方式,人們分工合作,為大家奉獻“聲畫精神食糧”,這其中,數以萬計的'播音員主持人功不可沒,隨著中國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壯大,對播音員和主持人的數量要求越來越大,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那麼,現在中國的播音主持專業院校究竟有多少,這個市場的需求量到底有多大,學生畢業以後能否找到工作呢?我們一一予以解答。

首先,說一說中國的播音主持專業的院校,隨著這個專業的升溫,除了中國傳媒大學這個行業老大外,各個省市院校也紛紛開設此專業,以適應社會的需求,具體講來,全國開設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的院校有將近百餘所,每年招生人數在5000人左右,質量方面,無疑以中國傳媒大學為最,其次是浙江傳媒等一批開辦時間較早的院校,但是同時也需要指出,各個學校的專業設定雖然大致相同,培養方向和重點卻千差萬別,不盡相同,以河北大學為例,播音主持隸屬於新聞傳播學院,全稱是“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播音主持方向”,他的側重點在於培養新聞類播音員和節目主持人,所以課程設定方面,在學習播音發聲、節目主持等專業課程的同時,也學習新聞學的課程,如新聞採訪與寫作、中外文學史、公共關係學、電視節目編輯與製作等等,目的在於培養採編播合一、綜合素質較高的畢業生,使畢業生在多方面發展,一專多能,能夠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而有些院校則側重學生的專業,力爭使學生在專業上達到更高水平,更注重語言的表達技巧,著重訓練聲音(音質和音色),與中國傳媒大學畢業生相抗衡,這樣的培養模式忽略了綜合素質的培養,只有技術,沒有深度,筆者認為不可取。

其次,播音主持專業的就業如何呢?說到就業,重要方面之一是市場需求,從現在傳媒的發展速度來看,播音主持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前景相當廣闊,原因如下:

一、目前,全國廣播電視媒體發展很快。全國省或直轄市級廣播電臺43家,各省臺又分資訊、交通、經濟、都市、文藝、娛樂、旅遊等幾家甚至十幾家系列臺。電視臺頻道分化細緻,數量明顯增加。這無疑給播音主持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廣泛的就業機會,儘管競爭激烈。除去省級臺,全國還有近千座省轄市和市級廣播電臺、電視臺。市級廣電媒體雖不被畢業生普遍看好,但他們機制靈活,求才若渴,人才普遍面臨斷層,名校畢業生難以聘到,骨幹主持人常有跳槽。這個背景下,年輕的大學畢業生很快會被提拔到中層,可以一展才華。各地廣告收入逐年遞增,傳媒從業人員的收入提高較快,地方臺的優勢很明顯。

不可忽略的是各級廣播媒體。廣播是不可替代的現代電子媒體。隨著各臺增加直播時間,增建系列臺,廣播發展勢頭強勁。尤其是其車數量的增加,輪上廣播、流動收聽人群大量增多,廣播市場看好。廣播在特殊時間,利用特殊音響手段形成的特殊收聽氛圍,對聽眾有著別樣的吸引力。尤其是廣播和有線電視可以資源共享,並藉助共線光纜推出數字廣播,其清晰度、傳播質量絕非傳統廣播可比,發展前景廣闊。廣播人長期自強不息,致力於改革,使廣播擁有了自己越來越龐大的聽眾群。廣播人的收入也逐年提高。

二、除了傳統媒體,現代傳媒的發展勢頭同樣強勁。我們可以明顯的感受到,車載移動電視正在向我們快步走來,公交車、火車、候車大廳等等,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移動數字媒體,就需要播音員主持人,另外,隨著網路的普及,網路廣播電視也將作為新興媒體逐漸在傳媒行業佔據一席之地,其需求量可與傳統的廣播電視不相上下,還有手機媒體等等,科學技術走多遠,傳媒的發展就有多遠,播音主持畢業生的生命就有多遠!

三、傳媒行業的發達還體現在語言藝術方面,播音員主持人不只是可以做主播主持,還可以從事和有聲語言相關的其他工作,比如影視配音、廣告配音等等,只要肯開拓,就業機會總是有的。

總之,市場需求很大,但是隨著中國不斷的發展進步,競爭力越來越成為一個人生存的砝碼,社會越來越透明,競爭越來越激烈,“能者上,劣者下”這句話將越來越有用!“學生畢業後能否找到工作”這個問題也就不需要解答了,因為答案已經很明朗:能力決定一切!

開拓就業門路,應從入學時開始。著眼於自我培養,力爭成為複合型人才。發揮優勢,培養強項。主攻播音的同時,學學寫作;主攻新聞寫作的同時,練練播讀。聲音一般,可以在語言表達上下一番功夫,練練脫口秀。不同特長的人才,在媒體的不同欄目、不同節目樣式中,都能找到適應點。(摘)

北京當代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