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半年空調市場調查報告及下半年預測
概況:國內出現負增長
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1-4月空調器出口告別了去年的低迷狀態,1-4月出口1586.07萬臺,比去年同期增長18.38%。
對於國內市場呈現的這一局面,中國家電協會副秘書長徐東生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分析認為,這主要是受兩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一,五一之後至今一直沒有出現酷熱天氣;其二,城市市場愈益飽和,但又未到產品更新換代時期,同時三、四級市場的開拓還沒有取得應有的成效,在上下的擠壓下,空調器在國內市場幾乎沒有釋放的空間。
國外市場的快速增長,也與這兩方面的因素有關,正是國內市場出現的這一壓力,才致使空調企業加大了出口的力度。而在出口方面,一方面不受天氣影響,另一方面程式簡單。預計空調出口仍將繼續穩步增長。
產品:向高階過渡
低端產品銷量的下降及高階產品的增加,與廠家的實質性轉型有著直接的關係。其實,當2005年7月末空調廠家提前一個月匆忙結束該冷凍年度,就已經預示著空調廠家要在經歷過利潤的滑坡之後必將開始轉變戰略。2005年,空調器行業的整體贏利能力平均僅有百分之零點幾!這直接促使空調廠家開始向高階轉型,並真正落實到實處。
2017年初空調廠家剛一亮相,便旗幟鮮明地打出了高階轉型的口號,比如美的“天鑽星”空調、志高“三超”空調,這是兩個轉型較為明顯的主流空調品牌,因為在此之前兩者均遊離在中低端範圍之內。
對於本已定位高階的品牌則加大了新品的投入,比如海爾推出的“三超雙新風變頻空調”、“鮮風寶”等,以及LG、三星、松下等外資空調品牌在外觀上更加高階的打造,如韓系印花圖案的運用、松下變頻技術、健康功能的深度開掘;而另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就是,大金空調對高階的直接切入,此以全面進入大賣場為主要表徵。對於1500元以下的空調,目前市場已不多見。
價格:經歷多次上調
向高階的.過渡,直接帶來價格的上漲,但近半年來,國內空調器市場價格並不只是因產品結構變化上調,而是出現多次漲幅,首次為年初推新品價格的調整,第二次調價是在三四月份,第三次調價則是在4月末並延續到5月末。後兩次調價均因原材料銅、鋁價格的暴漲,尤其是在五一過後數天,倫敦金屬交易所期銅價格飛漲至每噸8185美元,而去年同期僅為3000美元。國美、蘇寧等連鎖賣場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甚至表示,有的空調廠家已經不止3次調價,從3月到5月末已經有多次調價的行為。
除去原材料上漲壓力的原因,空調器漲價的另一大主因還是上述行業向高階的轉型,即產品本身附加值的提升,如全面達標2.6最低能效等級,以及健康技術的升級等。業內人士對價格的上漲普遍持肯定態度。中國家電協會秘書長姜鳳在一次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今年空調行業不得不漲價。”
資金:利潤和應收賬款均攀升
這兩組資料暴露出了整個空調器行業在資金週轉上的危機。而對於空調業來說,資金的良性週轉是空調器廠家生存的關鍵,樂華、澳柯瑪等空調器廠家的轟然倒下無一不是因資金問題。因此,出口和整體利潤率的上升局面,都難以掩蓋空調器行業潛伏的危機。
品牌:前三佔有率超四成
可以看出,空調器市場雖然全面向高階過渡,但並沒有因此影響國產品牌的佔有量。這與產品有關,因為從市場來看,國產品牌在產品的更新上並不遜於外資品牌,在關鍵技術上也都有差異性表現,比如海信在變頻技術上的領先性。而部分外資品牌在外觀上的改進並不會對空調產品產生根本性變化。向高階轉化,對國產品牌來說難度不大。
需要指出的是,這些資料均是賽諾、中怡康監測一、二級市場資料獲得,並不全面。如果加上三、四級市場的量,這一排名順位會有些許變化。
趨勢:嚴峻考驗在即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國內市場銷量的難以釋放、應收賬款和庫存佔用資金的繼續攀升、原材料價格未見下降的趨勢以及品牌之間的殘酷競爭,都將集合起來嚴重考驗今年的空調器行業。
雖然空調器出口目前表現出大幅度增長的態勢,但是專家表示,越來越多的貿易壁壘以及環保壁壘亦正在考驗中國空調業的出口。日前土耳其反傾銷案已經顯現了這一趨勢,此外7月1日正式實施的Rohs指令也將進一步加大空調器的成本,擠壓中國空調業的利潤。出口利潤下滑的潛在危機,有可能令空調器行業目前的利潤增長失去光彩。
但也需要指出的是,若空調器行業頂住現階段的壓力,順利完成行業洗牌以及高階轉型的過渡,未來將可進入良性發展期。目前的任務是共同維護空調器產業安全,正如中國家電協會理事長霍杜芳在年初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所說:“要提高產業集中度,保持合理的出口速度,儘量避免貿易壁壘,嚴格產業技術標準,特別是加強主導企業的溝通和建立正常的競爭合作關係,用整體的力量維護產業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