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暑期社會工作心得總結
流火的七月,明亮的夏日。我們的社會實踐活動圓滿結束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受益匪淺,體會到很多東西值得一輩子受用珍藏。這積累的經驗猶如牡蠣腹中的珍珠經歷了時間的磨礪與侵蝕終會發出耀眼的光芒而璀璨奪目的。相信有了它我們的人生就越發精彩絢麗。大學時一個小社會,社會是一個大學堂。我們不再是象牙塔裡不受風吹雨打的花朵,透過社會實踐的磨礪,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只有正確的引導我們深入社會,瞭解社會,服務於社會,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才能使我們發現自身的不足,為今後走出校門,踏進社會創造良好條件;才能使我們學有所用,適應社會的發展。在今後的工作中會在實踐活動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擴充套件社會實踐的範圍,挖掘實踐活動培養人才的潛力。堅持社會實踐與瞭解國情,服務社會相結合,堅持社會實踐與自己的專業特點相結合,為社會創造新的財富。
一. 準備工作
六月初,學院的社會實踐活動開始進入啟動階段,我們幾個同學就自發的組織起來我們的社會實踐服務小分隊。很輕鬆隨意的報了名,沒有考慮太多。雖知這是一個鍛鍊自己的好機會但自以為那是很輕鬆的事情,自己是個大學生,也算是高素質,這樣的簡單的事情辦起來不是易如反掌嗎?有些自大的井底之蛙就這樣開始了自己的征途。活動開始了,我們小分隊進行了職務任命和責任細化,各司其職,各謀其政。分工明確,統籌兼顧,如火如荼的開始準備工作。辦起了宣傳海報,列印宣傳單,學習資料,整理影片資料等硬體設施。同時我們還加強了農業知識技術方面的學習。一頭扎進圖書館翻閱和借覽大量的學習資料,努力為自己充電,雖有些急功近利,但還是有一定成效的。生怕自己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團隊成員集中學習和熟悉最後收集整理的宣傳資料,並找到了陳軍營老師做我們的指導老師,他在農業知識技術方面給了我們很大幫助和建議,是我們堅強的後盾。出發前召開了動員大會,明確分工,強化這人意識,強調安全重於泰山。檢查準備好的出行裝備,對於隨時可能發生的安全隱患做了充分的預案工作,做好預算和集體外出費用管理細則,由財務人員統一管理。
二.活動的開展
我們一行六人從學校出發,抵達焦作市馬村區待王鎮西孔莊村——實踐基地。安排了住宿和熟悉周圍環境,讓各個成員不至於因換了新環境就影響心情和休息。待一切都安頓下來後,我們的工作開始按照計劃有條不紊地開展。首先,我們在村裡進行了問卷調查,瞭解當地的大棚種植情況、農業技術情況以及大棚蔬菜帶來的收益情況等,做了簡單的整理後,我們接下來我們採訪了村長,透過村長的介紹我們瞭解到了更為詳細的資訊,在村長的引導下,我們走進了村民的大棚,當我們深入其中,才真切地體會到農民種地的不易,炎炎夏日,他們也要鑽進酷熱難耐的大棚內悉心照顧這些蔬菜,我們在這裡幫助他們進行了番茄採摘及分類,這些事情只有我們自己去做了,才明白了汗滴禾下土的真正涵義,既知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我們今後會倍加珍惜.之後,我們用自己製作的幻燈片及下載的影片向村民們介紹了關於病蟲害防治方面的知識,並且發放了我們自己製作的科普知識小冊子.這讓大家學到了更多的科學知識,村民們很支援我們的做法。在我們要離開的時候,大家還有很多東西想要諮詢,我們留下了輔導老師的'郵箱,希望能夠幫助村民儘快解決問題。
二. 實踐的影響
我們在此次實踐活動中向村民們傳播了農業知識,對外宣傳了農業大學,消除了大家對農業大學就是要回去當農民的偏見。透過我們在大棚中的實踐活動,我們也瞭解到了現在農村的現狀,增強了我們努力學習知識,將來服務農村,發展農業的決心,這是一次很好的大學生與社會接觸的機會,從中不僅鍛鍊了我們的能力,增強了我們的團隊意識,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明白了我們學到是知識不是毫無用處的,只要做個有心人,我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發光發亮。
三. 暑期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對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瞭解國情,增長才幹,奉獻社會,鍛鍊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加深了我們對社會現狀的瞭解。親身社會社會進行實踐活動,明確了自己的發展方向,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做到有的放矢。
(二) 有助於培養樸素的作風。透過體驗農村的艱苦生活,深入調查農村現狀,不僅使得我們養成吃苦耐勞的精神,也培養了我們艱苦樸素的作風。
(三) 對於我們各方面的能力都有很大提高。提高了我們各部門,各組織之間的協調能力,培養了團隊精神和合作精神。小分隊進行的問卷調查和農業科技技術講座等與廣大農戶零距離接觸的活動培養了我們的個人膽量和口才,提升了我們的組織協作能力。為以後的投入社會工作做了提前預熱和良好準備。自己的知識也得到了不斷的豐富與提高。
(四) 擴大了學校,學院的社會影響力,隊中的宣傳員,每天堅持做好實踐日誌,將資訊及時反饋學校,積極聯絡媒體,加強宣傳報道,使活動得到媒體的關注。
七月,我們走進了欣欣向榮的農村,用汗和淚譜寫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這是愛的奉獻,是我們無悔的選擇。七月,我們播撒希望,同時擁抱豐收,就如新世紀的第一縷曙光,我們的暑期社會實踐也在新農村留下了清明透亮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