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考的作文常見弊病
弊病一:胡編亂造,盲目求新。
去年到歷史人物那裡搬救兵的不在少數,許多考生參與了發思古之幽情的大合唱,也湧現了一些歷史題材的精品之作。可令人費解的是,有些考生明明缺乏文史知識的積澱和新編故事的素養,卻也選用了歷史題材。於是在不甚了了的情況下,囫圇吞棗,泥古不化,加上用以表達的語言與借用的人物口吻風馬牛不相及,內容與形式嚴重失調,顯得不倫不類。
另外,一部分考生不是首先考慮內容,而是抓住文體自選刻意創新,借各種文體胡亂闡發,他們的作文內容荒誕,寫法失真,語言表達滑稽古怪,有閱卷專家戲稱為不是寫作是炒作,不像作文像遊戲。比如有考生機械、浮淺地模仿名篇《諫太宗十思疏》,寫了《諫父親三思疏》,文中充斥著諸如今天兒子給你請安了兒子以忠臣的`身份向你‘進死諫’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現將諫言羅列如下此死諫一,望君一思疏此死諫二,請君二思疏老爸,其忠言逆耳,為興家立世之道,望接納等半文半白的句子,最後是祝龍體安康!臣民兒上,弄巧成拙,讓人啼笑皆非。
弊病二:文體不明,搞大雜燴。
有些考生對文體認識模糊,錯將文體混雜當做夾敘夾議,作文一半是議論,一半是敘述,犯了文體不能統一的錯誤;有些考生敘述與議論相割裂,敘述的事件不能說明論點,議論部分不是從敘述中引申出來,而是另起爐灶,造成兩種表達的分離;甚至出現了記敘、議論、抒情、說明和描寫平均使用筆力的現象,有的文章四不像五不像,不知道作者究竟自選了哪種文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