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觀後感

《伊豆的舞女》觀後感

《伊豆的舞女》觀後感

導語:想在內部網上找部電影來消磨消磨時間,無意間點到《伊豆的舞女》,忽然想起川端康成老爺爺奇特的死亡,莫名其妙興致上來,看完這部70年代拍的老電影。本文是品才網pincai.com小編精心編輯的,希望能幫助到你!

《伊豆的舞女》觀後感

川端康成一直是我最喜歡的日本作家,平實的語調,細膩的文字,卻總能將一件件小事描繪的直指人心。最早接觸他的作品就是《伊豆的舞女》,這篇文章被收錄在高中的語文讀本里,那時上課不願聽講,隨手翻閱,當看小說般消遣,誰知卻像抽菸,讓我在不知不覺中上了癮。在以後的幾年中,這篇文章被我反覆閱讀,因為它總能讓我感到一種難以名狀的共鳴,它書寫的是最美的年華里最純真的悸動。它珍貴到無人能夠擁有,因為我們在那個年紀時並沒有足夠思想領悟,而當沉澱出了些許智慧時卻又失了最美的年華,或許它是人生永遠的海市蜃樓。

很小的時候起,就常聽人們口語相傳三浦友和和山口百惠的故事,沒多問,卻也不知源出何處。如今想必正是這74版《伊豆的舞女》,後來才發現張國榮和袁詠儀在《金玉滿堂》模仿的正是這裡面的橋段。真正的紅顏總是在歷經歲月的沉澱後顯的越發美麗,即使伊人老,但昔時的風華絕貌卻始終活在某些男人心中,不會忘卻。好比葉芝心中的茅德·岡和金庸眼裡的夏夢。

日本人在平和中透出的謙遜總讓我願與之親近,但反之爆發的癲狂與殘忍又讓我極度鄙夷,所以我對這個名族總是難以取捨。我相信川端康成更傾於前者,但在與後者的抗爭中也難免崩潰,他就好比東方的海明威,雖苦苦掙扎卻也阻止不了喪鐘的敲響。在某種強壓之下日本這個名族的性格正在無限接近於後者,這也就給北野武式的暴力美學得以滋生,在我眼裡“暴力”永遠不能稱之為美學。所以我一度認為,如今的日本再也拍不出如此乾淨純潔的舞女,也不再會有曾經的山口百惠,這也是為什麼38年前的山口百惠在我心中會越來越美,是因為這個世界再不斷累積對她的襯托。

在我心中美人有三,一是那冠絕秦淮八豔的河東君,才華橫溢;二是《滾滾紅塵》裡的林青霞,貌美無雙;三便是這伊豆的山口百惠,猶如清涼的泉水洗滌過的心靈,一塵不染。端的盡是往昔的人物,古有云,紅顏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啊。時光不能倒轉,我也只能閉目養神,誰叫如今的胭脂紅粉客,卻怎看也不那般順眼了。

伊豆的舞女

《伊豆的舞女》觀後感

想在內部網上找部電影來消磨消磨時間,無意間點到《伊豆的舞女》,忽然想起川端康成老爺爺奇特的'死亡,莫名其妙興致上來,看完這部70年代拍的老電影。

看罷,整個人很平靜,片子很老,鏡頭剪輯、拍攝角度等各方面技術明顯處理得不像現今這麼嫻熟,而我卻很喜歡這樣的視覺享受,沒有太大的衝擊,過程中沒有急切地想知道劇情,不會像以往那樣很功利地直接跳到結尾求得最後的滿足。享受每一個過程,單純而美好,順其自然,沒有太多的想法。

伊豆小舞女阿薰的單純,讀書人的單純,讓人看了好不羨慕。只是,那時的藝人地位卑微,連山溝溝裡的老太太都看不起,但讀書人卻一如既往地和他們做伴,在前往伊豆的旅途中有說有笑。然而,等讀書人要離開了,兩人卻產生了感情,最後一次的“告別約會”卻被演出給擠兌了。但最終誰都沒有表露,離別時,她跑到碼頭來送她,他只要走了她的梳子;她低頭不語,他抬頭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麼。離開時,他揮手告別她還低著頭,等到船汽笛鳴響駛走的那一霎,她跑到最高處竭力揮手,他卻沒有注意;等他看見了,兩人卻相距好遠……

沒有太煽情的劇情,就是這麼簡簡單單。小舞女的羞澀,讀書人的羞澀,卻是情感最真實的流露。船駛出了,他哭得像個孩子。

“誰知道那些賣藝的會在哪裡歇腳呢?哪裡有客人就在哪裡歇腳,我勸你還是別跟他們在一起,這對你不好”。他從懷裡掏出梳子,耳邊響起山溝里老嫗的那番話。的確,他沒有好結果,他需要花時間來撫平心中的傷痛,於讀書人,花時間療根本就沒有開始過的所謂情傷,該是最壞的結果。

走了,分開了。

舞女還是舞女,讀書人還是讀書人。他只知道她叫阿馨,她只稱呼他為讀書人。彼此間的交集,也僅僅是短短的幾天“同路”,卻引起了彼此內心百轉千回般糾纏。

不是我們不夠單純,只因這社會太夠複雜。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抑或將來,“舞女”、“讀書人”,始終是兩條永遠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線。

於從不看重複片我,卻一直想抽時間繼續重溫這樣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