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人力資源管理

峨嵋派的人力資源倚天屠龍記

峨嵋派的人力資源(倚天屠龍記)

由於倚天結尾的不確定性,周芷若的歸宿成了一個未解的難題。若是想繼續在江湖立足,則會遇到各種困難艱險。武功重練暫且不提,便是峨嵋派的管理也需要費點腦筋。

峨嵋派的定性是江湖組織,組織的基礎在於人,治理一個組織便是治理一個國家的縮影,兩者有著很多相通之處,關鍵環節在於“如何用人”,即如何對現有的人力資源進行合理調配。

一.總論

對於“如何用人”,聖人們都主張“親賢臣,遠小人”,但實際上,無論是賢臣還是小人,都是領導者不可或缺的人才。賢人的價值觀深厚遠大,難以強求;小人道德意志觀念不強,容易駕馭。賢人的作用是充當楷模,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小人的作用是製造緊張氣氛,暗中偷襲,令人防不勝防。兩種人才,互補互斥,領導人才是最終獲利者。

二.合理的定性

看人是用人的前提,周芷若首先得好好觀察現有的人力資源,進行合理的定性。

1.先說說峨嵋派的俗家弟子。這些人之中就有一位典型的賢人形象和一位典型的小人形象,分別是貝錦儀和丁敏君。丁敏君長舌利如槍,廢園一節已將她的小人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不必多說。只說說貝錦儀,之所以說她是賢人,並不因為她“有學問”,而是因為她“有修養”,而她的修養更是體現在言語的得體和思維的寬廣。

在《倚天屠龍記》第四十回中,殷梨亭向貝錦儀詢問事件的真相,貝錦儀的做法就很得體,先是向靜慧師太請教:“靜慧師姊,殷六俠也不是外人,小妹跟他說了,好不好?”

這句話看似無關痛癢,其實大有學問。首先,我們要注意一個細節,殷梨亭是“低聲”向她詢問的,之所以“低聲”,就是不想讓靜慧等人聽見,而貝錦儀彷彿沒有明白他的意思,竟然直接詢問靜慧,確認一下自己開口是否可行,這麼一個小小的舉動,卻達到了兩個目的,其一,不讓靜慧難堪。貝錦儀深知,周芷若的一些故事絕非隻言片語能講清楚,倘若耳語,想必終究會讓靜慧發覺,而殷梨亭之所以向她詢問,就是因為靜慧“氣鼓鼓的”,而且“腦筋不大清楚”,靜慧一旦發覺二人耳語,不僅會心生疑慮:“這兩個傢伙在揹著我說什麼?”甚至有可能受到刺激,惱羞成怒。因此,貝錦儀公開詢問,正面“拒絕”了耳語,將自己的行為光明化,更讓靜慧臉上有光,感受到師姊之尊。其二,可以光明正大地澄清掌門人的問題。貝錦儀的這句問話雖然看上去是單向性的詢問,實際上卻沒什麼問話的意思,“殷六俠也不是外人”,從這個“前提條件”就可以看出,貝錦儀的這句問話只是走個過場,靜慧倘若不答應,便是把殷梨亭當成了外人,武當峨嵋世代交好,這樣的“倘若”基本不會出現。貝錦儀深知靜慧的脾氣,即便接下來會說一些氣話,但終究不會不答應的。因此,為周芷若澄清“宋夫人”之名的重任,便自然而然落到了她的肩上。貝錦儀心中所想,並不是為了自己出風頭,搶功勞,而是她知道,殷梨亭和靜慧是說不出結果的,與其越理越亂,不如單刀直入,直切主題,為掌門人解釋事件的緣由,更何況周芷若本來就沒和宋青書結婚,這是事實,敘述事實,何必鬼鬼祟祟?不如光明正大,一舉兩得。

接著來看看貝錦儀總結事件的藝術,主要體現在開頭、結尾和中間細節:

a.開頭的藝術:

貝錦儀嘆了口氣,道:“以這位宋少俠人品武功,本來是武林中少見的人物,只是一念情痴,墮入了業障…”貝錦儀一開始並不直接為周芷若解釋,而是先對宋青書給出一個客觀評價,殷梨亭此刻雖恨宋青書背叛師門,但他畢竟是大師兄的獨子,終究還是心存情誼,聽貝錦儀開門見山如此一個評價,心中肯定很受用,心態調整好了,也就更容易接受貝錦儀的解釋。不僅如此,她這句中肯的評價和靜慧師太“奸人”“奸徒”的破口大罵正好形成了反差,就好比戲臺上,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迴圈往復,恰到好處。

b.結尾的藝術:

貝錦儀道:“殷六俠,我掌門人存心要氣一氣明教張教主,偏巧這位宋少俠又對我掌門人痴纏不休,以致中間生出許多事來。只盼宋少俠身子復原,殷六俠再向張真人和宋大俠美言幾句,以免貴我兩派之間生下嫌隙。”

這段話更是體現出貝錦儀的外交智慧,和開頭的“一念情痴”遙相呼應,不痛不癢,也很巧妙地為周芷若進行了解釋,表明一個事實:並非周芷若主動去“利用”宋青書。隨後便站在一個被動者的角度,對兩派關係進行一番展望,表達了峨嵋派主動要求和解的美好願望,雖是隻言片語,但卻已將該表達的全部表達出來,正所謂:“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

c.細節的藝術:

周顛插嘴道:“是我們教主故意相讓的,有甚麼大氣好吹!”貝錦儀不去理他,續道:“……”

同樣是面對周顛,靜慧選擇的是“強忍怒氣”“冷笑”,貝錦儀選擇的是“不去理他”,雖然從整體上看,二人都選擇了不與明教教眾發生衝突,選擇了“忍”,但細想起來,靜慧的“忍”包含著太多的怒氣,導致接下來的言語不清不楚,聽得殷梨亭一頭霧水,而貝錦儀則多了一分鎮定,處變不驚,接下來講述事件時仍是條理清楚,言語得當,充分展示了峨嵋派弟子的風度,高下漸分。

因此總結,峨嵋派俗家弟子之中,就現有的資料來看,丁敏君和貝錦儀可謂兩個極端,一個尖酸刻薄,一個處變不驚;一個是小心計,一個是大智慧;一個看重眼前得失,一個看重長遠利益。

2.再說說峨嵋派的出家弟子。她們幾乎都有一個通病:迂腐保守。相比俗家弟子丁敏君的伶牙俐齒和貝錦儀的大方得體,這些靜字輩的弟子並沒有什麼出眾的行為特色,大多是惟命是從,掌門人要求什麼便是什麼,很少有特立獨行的辦事作風。因此,要分辨她們之中誰偏小人,誰偏賢人,著實不易。這裡主要說說兩個人:靜照和靜玄。

首先說靜照。先看一段原文:

驀地裡黃影一閃,那黃衫女子陡地搶前,衣袖拂動,將棗核釘卷在袖中,喝道:“這位師太法名如何稱呼?”那女尼見突擊不中,微現驚惶之色,說道:“我叫靜照。”黃衫女子道:“嗯,靜照,靜照。你出家之前的丈夫叫甚麼名字?怎生為謝大俠所害?”靜照怒道:“這跟你有甚麼相干?要你多管甚麼閒事?”黃衫女子道:“謝大俠懺悔前罪,若有人為報父兄師友大仇,縱然將他千刀萬剮,謝大俠均所甘受,旁人原也不能干預。但若有人心懷叵測,意圖混水摸魚,殺人滅口,那可人人管得。”靜照道:“我和謝遜無怨無仇,何必要殺人滅……”底下這“口”字尚未說出,斗然間知道說錯了話,急忙停住,臉色慘白,不禁向周芷若望了一眼。

她和靜迦一樣,算是屠獅大會上峨嵋派的“酷吏”,“酷吏”這個詞在中國歷史上往往容易和小人聯絡在一起,但僅憑這一點,我們不能斷定靜照是小人,最多不是個賢人。若不看最後一句,靜照充其量也就是個不大聰明的酷吏,被黃衫女一句普通說教就逼得現了形,從她圓謊的本事來看,她似乎也不是個說謊高手,但令人不放心的卻是最後一句話:“不禁向周芷若望了一眼”,這一“望”著實奇怪,要分兩種情況看待:1.倘若這個偷襲行動確實是周芷若直接指使,她只是被動接受,那她這一“望”便是出賣主公的小人行徑。2.倘若這個偷襲行動是她自作主張,那她的行為本身便給她刻下了“小人”的烙印,更何況最後穿幫後還朝周芷若望一眼,頗有嫁禍之嫌。

綜上所述,靜照可以說是偏小人的靜字輩弟子。

再說說靜玄,很多讀者對她大為不齒,認為她是逼死張翠山的“兇手”之一,原因便是殷素素對小無忌說的那番話:“這裡許許多多人,一齊上山來逼死了你爹爹。”但仔細觀察一下原文,會發現,其實靜玄師太並沒有在壽宴之時對張翠山施加壓力,主要是少林派的人在帶頭起事。

再看一段原文:

又看各人所送的壽禮,大都是從山下鎮上臨時買的.一些壽桃壽麵之類,倉卒間隨便置辦,不但跟張三丰這位武學大宗師的身分不合,也不符各派宗主、各派首腦的氣勢。只有峨嵋派送的才是真正重禮,十六色珍貴玉器之外,另有一件大紅錦緞道袍,用金線繡著一百個各不相同的“壽”字,花的功夫甚是不小。靜玄師太向張三丰言道:“這是峨嵋門下十個女弟子合力繡成的。”張三丰心下甚喜,笑道:“峨嵋女俠拳劍功夫天下知名,今日卻來給老道繡了這件壽袍,那真是貴重之極了。”

峨嵋派與其餘門派賀禮的差別從某種程度上正是反映了上山目的的差別。少林等派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於翠山謝遜也,而峨嵋派諸人上山後大都在客套拜壽,沒有任何對張翠山的質問。即便靜玄心中對張翠山有千百個不滿,但當時她並沒有直接參與,因此不能將她和空聞等“兇手”並列。

對於靜玄,主要是想平反,至於她本人的品質,恐怕也不好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她不是一個樂於起鬨、趁人之危的小人。

然而有個問題值得深思,峨嵋派靜字輩出家弟子大都道行頗深,見多識廣,武功不弱,而且遵從師命,言行不二,但滅絕為何只器重兩個俗家弟子紀曉芙和周芷若呢?要知道,滅絕本人可是出家弟子。

三.正確的管理

從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出,峨嵋派中人才濟濟,這裡的“人才”不僅包括偏賢人的弟子,也包括偏小人的弟子。

一個聰明的領導者,必然是賢人小人皆用,但一定要注意三個“不同”:1.不同的時間 2.不同的地位 3.不同的監管

所謂“不同的時間”,就是指對兩種人才的利用要有先後順序。當大環境對自己不利時,就要啟用小人,為自己殺開一條血路,等安定了,祥和了,就必須啟用賢人,君子,維護良好的組織形象,實現最佳的運轉方式。武則天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她起初啟用來俊臣這樣的陰險酷吏,晚年重用狄仁傑這樣的光明賢臣,恩威並施,大棒蘿蔔一起下,一前一後,循序漸進。倚天故事結束後,峨嵋派需要重振旗鼓,然而倚天劍重歸峨嵋,《九陰真經》周芷若也練過,因此前來尋釁滋事的江湖人士在短期內絕不會少,在這種時候,就需要起用一些例如丁敏君這一類的小人,衝在最前,遮風擋雨,同時也要起用靜照、靜迦這一類的酷吏,殺一儆百,樹立威信。當危機結束後,百廢待興,這時候就要起用貝錦儀這一類的賢人了,著眼於峨嵋派的品牌地位和長遠利益,但小人卻不能就此完全拋棄,要穩定人心,以免遭人口舌,同時也能

[峨嵋派的人力資源(倚天屠龍記)]相關文章:

1.從孫悟空大鬧天宮看人力資源管理

2.關於麥當勞的人力資源管理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