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實踐活動調研報告
數學實踐活動調研報告一
一、調查目的:
為了真正掌握xx中學XX屆高一新生數學學習的基本情況,x月27日至x月30,我真對高一12各班,622名學生的四次月考數學成績進行了調研,對學生數學學習情況進行了全方位的調查和了解,並對成績進行了細緻的資料分析、表格整理,此外還有和高一年級八名數學教師進行座談溝通進一步瞭解當代學生學習數學所呈現的特點,形成本次調研報告。
二、調查物件及方法:
1、調查物件
(1)xx中學高一622名學生四次月考數學成績分析。並隨機抽取班級進行詳細分析。
(2)針對全體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與看法及自身成績,學習方法等方面。
(3)抽取高一七班學生每人進行了談話,瞭解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認識與看法。
(4)高一8名數學教師針對每個班級學數學的情況。
2、調查方式:調查問卷,成績查詢分析
三、調查內容及調查結果分析:
(一)學生成績調查及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1、根據新中分班情況,四次月考中數學成績進行多方面比較,首先是在幾類班級中的比較,領軍班四次平均分均在100-110之間,重點班平均分在70-80之間,而平行班集中在40-50分,及格率不足90%,差距較大,學生整體數學成績有待提高。
2、然後是個人成績的四次月考學生的成績變化比較,整體看來增長率不高,學生進步幅度基本無較大變化,個別學生進步較大300名左右,但是也有退步較大的。
3、參與問卷調查的,在數學教學課堂上,57.5%的學生大部分內容都能夠聽懂,37.5%的學生都聽不懂,一些學生認為數學老師講課能夠放慢語速。
4、在數學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有38%的學生願意向任課老師尋求幫助,其次是向同學尋求。而剩餘的32%則認為會視情況而定。
(二)與學生座談調查結果分析
1、學生對於數學的理解能力薄弱,導致沒有數學興趣
2、36%學生認為老師上課時候的課堂紀律也會影響到數學成績
3、數學較難,理解耗費時間長,作業效率低,課上掌握較少,沒有足夠的練習時間,也是成績較差的原因。
4、部分學生課上難以集中精力,課下練習較少,不敢問題。
5、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不能真正的舉一反三。
(三)與數學任課教師座談調查結果分析
幾位任課教師都認為學生數學成績較低的原因有一下幾點。
1、在12個班中,領軍班1班和重點班2、3、4班數學成績較好,而在平行班中的學生對成績不是很重視,學習成績較差,數學基礎薄弱,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程度不一。
2、對於學科本身而言,數學的理論性較強,學習起來比較枯燥,從而導致學生學習數學的牴觸心理。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知識的深度、廣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飛躍。這就要求必須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為進一步學習作好準。高中數學很多地方難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
3、對於教師而言,每一個教師都有自己獨到的教學方法與技巧,或許部分學生無法適應。
4、被許多同學進入高中後,還像初中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主動權。表現在不定計劃,坐等上課,課前沒有預習,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不瞭解,沒有真正理解所學內容。
5、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後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絡,只是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找不到正確的學習方法。
6、不重視基礎,好高騖遠。
四、調查總結
透過此次調查,充分說明了數學教學有待提高,學生的數學興趣與管理力度有待增強。高中學生僅僅想學是不夠的,還必須“會學”,要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能變被動為主動.針對學生學習中出現的上述情況,教師應當採取以加強學法指導為主,化解分化點為輔的對策: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研究學科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數學學科擔負著培養學生各種思維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和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要求較高。加強輔導,化解分化點,以達到靈活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目的。試圖增加的趣味性,使學生樂學,會學。及時召開教研活動,帶動整個年級的學科發展。
數學實踐活動調研報告二
本學期來,我校數學學科的教學重點圍繞三個方面內容開展的活動,一是進一步深化課改理念,強化課程目標的落實;二是加強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研究,促進教學方法改革和教學技藝的提升;三是追尋減負增效提質的途徑,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現對數學學科教學的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主要成績:
1.注重對教材的研究。在備課過程中,教師對教材都能進行認真的研讀,有不少老師不僅對所任教年級的教材進行認真的鑽研,而且能對其他年級教材進行學習、熟悉,從整體上把握數學知識教學的內在聯絡。從平時聽課、教研課中可以看出教師對教學的目標都把握得比較準,對教材中的例題、習題的要求比較明確,對教材的處理也是比較得當的。
2.課堂教學注重學法指導。從已上的教研課中可以看到有不少課都體現了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學活動不再是為教而教,而是更多的關注為學而導的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較好的激發。課堂教學中學生動手實踐的活動增多了,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相互交流的活動也增多了,課堂上教與學的氛圍也變得濃厚了。學生不再僅僅是為了學會而學,而是在為會學做努力。“授之有漁”的教學思想在課堂中得到了體現。
3.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的實效性明顯。本學期我們對集體備課進行了改進,按以下程式:備課、說課、上課、聽課、評課以及專題研討、講座進行。集體備課一方面引領教師深入地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另一方面透過課堂教學的觀摩評析發現本校教師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存在的問題,並透過研討獲得改進的方法。教師們都感到集體備課中得到的實惠多了,不僅僅提升了對教材的理解分析的能力,對課堂教學設計的改進能力,同時在數學教學思想方面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更新,對教學的評價水平也有所提升,且從集體備課活動中獲得不少的教學技藝。教師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有了明顯的提升,很珍惜每次活動。
4.教研活動有序有效地進行。本學期教研方面重點圍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問題” 進行研究,並根據我校數學教學的實際制定了數學學科的教研活動計劃,每一次活動都有明確的專題,圍繞專題開展相關的理論學習,並結合自身教學進行案例分析和經驗總結。讓每位老師都能從活動中受益,促進自身教學的提升。
二、存在問題:
1.處理教材缺乏靈活性。
教材是“課標”理念的載體,是課堂教學的依託,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但決不是唯一資源。教師可以而且應該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環境,靈活處理教材。有些內容是可以而且是應該重新組織教學資源的。所以課前教師要鑽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真正意圖,課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合作學習有形無實。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學方式要多樣化。“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裡所說的是重要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目前有一種怪現象:只要有人聽課或是公開課,教者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用上合作學習的方法,不管教學內容是否合適,也不管學生的實際情況如何。而且合作學習大都是淺層次、低水平的操作。有些問題本可以馬上由學生回答的,也要進行較長時間的討論。似乎沒有討論就缺少一個程式。
3.課堂教學評價過於關注認知領域,評價語言貧乏枯燥。
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這一理念老師們似乎都知道,但是,一到課堂上情況就不一樣了,教學評價時,老師們往往只關注學生對數學知識掌握得怎麼樣了,會做幾道題目。而學生們的思維過程,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其它方面的能力;還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老師們則往往不太在意。此外, 評價方法單一,評價語言貧乏。
4.只管結果,不問過程。
這是一種普遍現象,大多教師在教學中過多地滿足於學生能得出某一個結論或會做幾道題目這個層面上,而對於學生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的思維方法則漠不關心,有些學生雖然結果是錯的,可他的思維過程則與眾不同,很有創意,對此教師則視而不見。似乎也不在意。
5.課堂提問缺乏深度。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課堂提問有開放性,所提之問題要具有思考性,有思考的價值,不是隨口可答的,要經過一定的思考才能作答的;那些不用思考、隨口可答的問題儘量少提,最好不提。這樣,對老師的要求就高了,備課時不作認真思考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有些是需要在課堂上隨機應變。教師需一定的臨場應變能力。事實上,在被調查的物件中沒有幾人做到這點。
三、措施和建議。
1.立足課堂,提高四十分鐘課堂教學的效率。
首先提高教師對教材正確把握的能力,提高教師對教材的研讀能力(包括例題,練習),提高教師對教學內容生長點、重點、難點、延伸點的把握能力,充分利用好配套的小學數學教師用書。現在有些學校為了減輕教師的負擔實行電子備課,建議在備課檢查中加強對兩次備課的檢查。
2.加強對學生了解,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發現,由於學生獲取知識渠道的增多,學生的“現實的”知識基礎往往與“邏輯的”知識基礎存在較大的差別。如果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對學生不作了解,而總是按學生“邏輯的”知識基礎去進行教學設計,就會出現“不該講的講、該講的不講”、課堂教學效益低下的現象。只有我們真正瞭解學生的知識基礎,才能體現“教學要建立在學生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的要求。
3.知識習得與思維發展並舉。數學學習的本身就是數學思維活動的過程以及對這個過程的分析,數學不同於其它學科,會做會算不等於思維發展,教師在重視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更應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
4.重視練習,提高練習的有效性,。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練習不是單純地做題目、做試卷,教師重視例題講解的同時要重視練習的設計,要注意在緊扣教學目的和要求的前提下做到以教材為主、以基本練習為主,練習要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有系統,難易適度、數量適當,要適當補充一些綜合題和思考題,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同時要合理安排機動課時,將機動課時納入學期教學計劃中。
5.充分發揮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較好解決“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具體”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等問題,是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調查表明,教師並不經常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總之,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去組織教學,是有效教學的基礎。只要我們教師不氣餒,抓好機遇,迎接挑戰,開拓創新,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一定會呈現出生機盎然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