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高考 把握臨場技巧
把握臨場,輕鬆走過高考獨木橋
根據我們多年研究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想取得高考成功,必須要具備4個條件:第一是學得好,有實力;第二是狀態好、心態好,複習效率才高;第三是臨場發揮好;第四是志願報得好。
這裡重點講臨場發揮,如何透過提高心理素質來提高考試分數。
大腦“翻書”
首先,從考試當天講起。提前入場坐著很無聊,同學們往往就東張西望,結果每一個人都很緊張。我們建議學生到考場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閉上眼睛在大腦裡“翻書”。平時就要做這種練習,每做完一個章節,馬上就在大腦裡把內容過一遍,不是背書,而是出現完整的畫面,比如章節的標題、例題是什麼,哪個地方有一幅插圖,出現一個畫面就可以,這叫做開發右腦。
閉目“翻書”是一種學習方法,也是一種考試技巧。同學們坐在考場裡用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把要考的這幾門課、這幾本書很快地在大腦裡“翻”一遍。這種辦法有助於學生排除無關因素的干擾,進入考試情境,還有助於克服考場上突然遺忘的窘況。
做題先易後難
監考老師宣佈考場紀律、拆封髮捲,許多同學就開始緊張了。這時,要連續做幾個深呼吸,緩解心慌氣短的現象;然後,在考卷上一一填寫考號、姓名等;接下來是瀏覽試卷,一共多少頁,到哪兒是最後一頁、最後一道題,正面、反面都要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數。
做了“一模”、“二模”、“三模”考題後都知道題量有多大,但無論幾“模”,“模”的都是以前的高考,“模”不到今年的高考。每年高考都有大大小小的變化,同學們要看一看題型有沒有變化、題量有沒有變化、有沒有增加實驗等。有的學生不敢看,說看了前面後面就亂了,所以我叫做“瀏覽”,很快地只看題型、題號,看這道題多少分就夠了,不要看具體分,這叫瀏覽試卷。
答題要先易後難。容易的題就是不用想,拿過來就能答,大概佔1/3,通常用10分鐘就能把題都答完,意味著同學已經能夠得到40分至60分,甚至更高的分數。然後答中等難度的題,就是有點兒變化、拐了點兒彎,需要分析一下。
我們做過研究,中等水平的同學一般用一個小時左右就能把中等難度的題目做完了,意味著能夠得到80分至90分,甚至100多分。為什麼有些同學平時學習還不錯,某一門考試卻不及格?很可能因為他根本沒做完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原因就是挨著做題,一道題做完了才往下做。所以,要保證把自己應該拿到的基本分都拿到,做題一定要挑著做,先挑容易做的,再做中等難度的。
所謂難題就是從來沒見過,不知道從哪兒下手。我們建議同學們要大膽放棄,“打不贏就走,不要增加傷亡”。見到難題要繞過去,往下做。
很多同學不往下做,說前面不會後邊更不會,因為後邊的題更難。這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全對。出題老師原則上是把最難的題目放在最後,是給頂尖大學選尖子生。但是,由於每個人的興趣愛好、做過的題目、看過的書不完全一樣,前面某一道題老師很可能認為它不太難,或者對其他同學來講確實也不難,可這是你的弱點,對你來說就難了;反過來,後邊也可能有些題恰好是你做過的`。所以,不要有那種後面更難的思想。總之,做題要先易後難,放棄難題。
合理分配時間
我們透過研究發現,一般來說150分滿分,如果做完了80分左右的題目(不一定都做對了),時間大概是一個小時左右。同學們試著看一下,如果比這個時間長了就說明你慢了,肯定做不完了,需要加快速度。當然,沒有表也一樣可以掌握時間。我們有的時候是根據每道題的大小、分數的多少來掌握時間的,原則上是大題分多就多用時間,小題分少就少用時間。
有一年,高考數學的及格率很低,社會反響強烈,說數學考試一定超出考試大綱了。我們找到數學命題組,命題組中的一位高中數學老師把試卷從頭到尾做了一遍,一邊做一邊講解用的是教材第幾冊裡的哪個公式、哪個定理等,都是學過的,證明了沒有超出考試大綱。隨後,我們又問幾個同學考得怎麼樣,多數都說沒考好。我們說怎麼沒考好,是不是題太難了?他們說後來仔細看題,覺得一點兒都不難。不及格的主要原因是做不完,特別是前面的20道選擇題,用了四五十分鐘,後邊的題當然就有沒時間做了。
還有一些同學平時追求答題工整、美觀,高考就吃虧了。我們抽調的考卷裡面,發現有的同學一筆下來劃歪了,他就再描一筆,這就沒有必要了。描那一筆就浪費了一秒鐘,累積起來可能夠答一道題的時間了。
客觀題要學會“取巧”
有的同學不看題號,最後也不知道哪兒錯了;有的同學擔心劃錯了再改,就先在草稿紙上寫,明明草稿紙上寫對了,最後抄的時候寫錯了;有的學生客觀題沒做完,就開始做主觀題,做完了發現答題卡上一個圈都沒畫。
對於不會答的題可以猜,但好多同學猜的時候不講策略。我們做過一個調查:如果選擇題你不會答怎麼辦?有的同學說瞎選,有的就說全選C等。實際上,猜要講策略。根據邏輯,題乾和選項要合乎邏輯;根據語法和語感,感覺不對就可以排除。英語考試有一種題型叫做完形填空,是80年代從美國引進到中國的,好多同學說這種題目有點兒難,因為看上去每個選項都差不多。這種情況下,同學們可以一個一個地試,把A分別填到每一個空裡面,然後默讀,哪個讀起來順口、流暢,往往就是對的。根據是什麼呢?這是根據語感。語感從哪兒來?它來自平時的高聲朗讀、大聲背誦。人的動作記憶是最牢固的,眼睛看、耳朵聽容易就忘記了,所以儘量要把語言變成動作:眼睛看、嘴巴說、耳朵聽,手寫。對於英語和語文學得比較差的同學來說,在最後一兩個月,拿課文、報紙社論、優秀文章等,每天大聲朗讀30分鐘,在短期內成績會有所提高。
還有的同學開始時答案選對了,改來改去最後改錯了。當你拿不定主意的時候,要相信自己的直覺,選擇了就不要輕易改動,起碼節省了時間。除非開始看錯題了,當然要改正過來。主觀題不要“開天窗”
主觀題不會答怎麼辦?留下來到最後再來答。開始不會不等於到後來還不會,開始有可能因為緊張,思路打不開,但答完其他題以後就不那麼緊張了,思路也會開闊了。另外,答其他題時會受到啟發。比如說英語考試,一個單詞、一個句型、一個語法現象忘了,沒有關係,不需要瞎編,在後面大段的閱讀裡,有可能這個單詞就出來了,你就會答了。也許還有一道題你怎麼想都想不出來了,但到最後不會答也要答,知道多少寫多少。因為寫對一兩點就可以得一點兒分,只要公式列對了就可以按步驟得分。如果一個字都不寫,“開天窗”,評卷老師會毫不手軟地畫一個“鴨蛋”。所以,考試的時候一定不要開天窗,不管你會答不會答,至少給評卷老師一個給你分的理由。
需要提醒同學們的是:政治、歷史、語文等科目中,可能現在對一些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會有不同的評價,專家、學者等說的和書本上寫的不一樣。同學們可以參加討論、獨立思考、有所創新,但是,答題的時候必須按書本上的答。最近一年,就出現過這種情況,是有爭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