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十大經典理論
彼得原理、水桶定律、馬太效應、蘑菇管理……聽著是不是很耳熟,不管是初入職場的小菜鳥還是職場達人,這十大經典理論必須牢牢把握,不然難以在職場立足,更何況笑傲群雄啦!
1、The Peter Principle 彼得原理: 晉升是最糟糕的激勵措施
The Peter Principle states that "in a hierarchy every employee tends to rise to his level of incompetence", meaning that employees tend to be promoted until they reach a position at which they cannot work competently。
彼得原理是指:在各種組織中,僱員總是趨向於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時也被稱為向上爬的原理。
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一名稱職的教授被提升為大學校長後,卻無法勝任;一個優秀的運動員被提升為主管體育的官員,而無所作為。
對一個組織而言,一旦相當部分人員被推到其不稱職的級別,就會造成組織的人浮於事,效率低下,導致平庸者出人頭地,發展停滯。因此,這就要求改變單純的根據貢獻決定晉升的企業員工晉升機制,不能因某人在某個崗位上乾得很出色,就推斷此人一定能夠勝任更高一級的職務。
將一名職工晉升到一個無法很好發揮才能的崗位,不僅不是對本人的獎勵,反而使其無法很好發揮才能,也給企業帶來損失。
2. Wine and Sewage Law 酒與汙水定律: 及時清除爛蘋果
An interesting law calls “ wine and sewage law ” , means spoonful wine drinks a pail of foul water, those who get is a pail of sewage; Pour spoonful foul water into a pail of wine, those who get still is a pail of sewage。
是指把一匙酒倒進一桶汙水,得到的是一桶汙水;如果把一匙汙水倒進一桶酒,得到的還是一桶汙水。
在任何組織裡,幾乎都存在幾個難弄的人物,他們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把事情搞糟。最糟糕的是,他們像果箱裡的爛蘋果,如果不及時處理,它會迅速傳染,把果箱裡其他蘋果也弄爛。爛蘋果的可怕之處,在於它那驚人的破壞力。
一個正直能幹的人進入一個混亂的部門可能會被吞沒,而一個無德無才者能很快將一個高效的部門變成一盤散沙。組織系統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協和容忍的基礎上的,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壞者能力非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破壞總比建設容易。一個能工巧匠花費時日精心製作的陶瓷器,一頭驢子一秒鐘就能毀壞掉。如果一個組織裡有這樣的一頭驢子,即使擁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會有多少像樣的工作成果。如果你的組織裡有這樣的一頭驢子,你應該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無力這樣做,就應該把它拴起來。
3、Buckets effect / Cannikin Law 水桶定律(短板理論):注重團隊中的薄弱環節
How much of a bucket filled with water, does not depend on the highest piece of wood on the sides of casks, but rather depends on the shortest piece on the sides of casks. According to this core content, Second, as long as the bucket, there are a sufficient height, a bucket of water can not be full。
水桶定律是講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這完全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
這就是說任何一個組織,可能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
水桶定律與酒與汙水定律不同,後者討論的是組織中的破壞力量,最短的木板卻是組織中有用的一個部分,只不過比其他部分差一些,你不能把它們當成爛蘋果扔掉。強弱只是相對而言的,無法消除,問題在於你容忍這種弱點到什麼程度,如果嚴重到成為阻礙工作的瓶頸,你就不得不有所動作。
4、Matthew Effect 馬太效應:只有第一,沒有第二
In sociology, the Matthew effect (or accumulated advantage) is the phenomenon where "the rich get richer and the poor get poorer". Those who possess power and economic or social capital can leverage those resources to gain more power or capital。
在社會學中,馬太效應是指富者越富,窮著更窮。那些擁有權力和經濟社會資本的人會奪取其他人的資源來增加自己的權力和財富。
《新約馬太福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國王遠行前,交給3個僕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道: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國王回來時,第一個僕人說:主人,你交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10錠。於是,國王獎勵他10座城邑。第二個僕人報告: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5錠。於是,國王獎勵他 5座城邑。第三僕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1錠銀子,我一直包在手帕裡,怕丟失,一直沒有拿出來。於是,國王命令將第三個僕人的1錠銀子賞給第一個僕人,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這就是馬太效應。
這反應當今社會中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即贏家通吃。對企業經營發展而言,馬太效應告訴我們,要想在某一個領域保持優勢,就必須在此領域迅速做大。當你成為某個領域的領頭羊時,即便投資回報率相同,你也能更輕易地獲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而若沒有實力迅速在某個領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尋找新的發展領域,才能保證獲得較好的回報。
5、Zero-sum Game 零和遊戲原理:在競爭與合作中達到雙贏
The zero-sum property (if one gains, another loses) means that any result of a zero-sum situation is Pareto optimal (generally, any game where all strategies are Pareto optimal is called a conflict game). Situations where participants can all gain or suffer together are referred to as non-zero-sum。
零和遊戲原理是指參與者們都受益或都受損失。
零和遊戲是指一項遊戲中,遊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遊戲的總成績永遠為零,零和遊戲原理之所以廣受關注,主要是因為人們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能發現與零和遊戲類似的局面,勝利者的光榮後面往往隱藏著失敗者的辛酸和苦澀。
20世紀,人類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經濟高速增長,科技進步、全球一體化以及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零和遊戲觀念正逐漸被雙贏觀念所取代。人們開始認識到利已不一定要建立在損人的基礎上。透過有效合作皆大歡喜的結局是可能出現的。但從零和遊戲走向雙贏,要求各方面要有真誠合作的精神和勇氣,在合作中不要小聰明,不要總想佔別人的小便宜,要遵守遊戲規則,否則雙贏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現,最終吃虧的還是合作者自己。
6、Washington Company Law 華盛頓合作規律:團隊合作不是人力的簡單相加
華盛頓合作規律說的是一個人敷衍了事,兩個人互相推諉,三個人則永無成事之日。多少有點類似於我們三個和尚的故事。
人與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簡單相加,而是要複雜和微妙得多。在這種合作中,假定每個人的能力都為1,那麼,10個人的合作結果有時比10大得多,有時,甚至比1還要小。
因為人不是靜止物,而更像方向各異的能量,相互推動時,自然事半功倍,相互牴觸時,則一事無成。
我們傳統的管理理論中,對合作研究得並不多,最直觀的反映就是,目前的大多數管理制度和行為都是致力於減少人力的無謂消耗,而非利用組織提高人的效能。換言之,不妨說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讓每個人做得更好,而是避免內耗過多。
7、Watch Law 手錶定理 :目標和方法要統一
手錶定理是指一個人有一隻表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鐘,當他同時擁有兩隻表時,卻無法確定。兩隻手表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錶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
手錶定理在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給我們一種非常直觀的啟發,就是對同一個人或同一個組織的管理,不能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時設定兩個不同的目標,甚至每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人同時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企業或這個人無所適從。手錶定理所指的另一層含義在於,每個人都不能同時選擇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否則,你的行為將陷於混亂。
8、Murphys Law 墨菲定律 :凡是可能出錯的事均會出錯
Murphys law is a popular adage that states that "things will go wrong in any given situation, if you give them a chance," or more commonly, "whatever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A number of variants on the rule h******e been formulated, as h******e several corollaries。
墨菲定律是指“凡是可能出錯的事均會出錯。”引申為“所有的程式都有缺陷”,或“若缺陷有很多個可能性,則它必然會朝往令情況最壞的方向發展”。
行政管理涉及的因素非常複雜,單就人為而言,管理學家也是極難解釋,故此,管理者自不能避免目標制訂和執行永不出錯,這個管理原則說明,如果一個危機將要發生,它總會出事,換言之,管理者需要時時刻刻做好準備,面對到來的失誤和失敗。
墨菲法則是管理哲學的一個論點,包含著悲觀主義的元素,說明“得不喜,失不憂”,在工作上要時刻準備接受失敗,有些人常常說凡事無不可為,只要一鼓作氣往前衝,便能獲得成功,可是,他們卻忽略了一點,就是世上永無常勝將軍,人生不免有挫折失敗。可是反過來說,我們亦可從樂觀一方去想:“若要成功,總會成功”,墨菲理論沒帶有事情必壞或必好的成果,他只是讓管理者知道,能發生的事,總會發生,換言之,管理者必須對所有可能會發生的事情作好周全的準備。
9、Mushroom Management 蘑菇管理 :尊重人才的成長規律
Mushroom Management is an allusion to a companys staff being treated like mushrooms: kept in the dark, covered with dung, and, when grown big enough, canned (fired)。
The connotation is that the management is ****** decisions without consulting the staff aff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