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評論:高考經濟什麼時候走出寄生性泥淖?
隨著高考結束,考生們搖身一變,成為另一支消費大軍。買電子產品、旅遊、聚餐......廈門已颳起了一股以吃喝玩樂為主題的考後消費風,商家們也各出奇招,分享高考後經濟的盛宴。
一波熱似一波的高考經濟,並非廈門的專利,亦非今年才誕生的新事物。
往年,從專為考生靜心備考的高考客房,到為金榜提名後表達師生情誼的謝師宴,高考經濟便一直花樣翻新,令人為之眼花繚亂。
的確,高考是一片廣闊天地,眾商家都可以在這裡大有作為。除了購買價值不菲的電子產品、遠足旅遊和各式聚餐等時尚消費外,某些傳統優勢行業同樣能在高考經濟的豐厚回報中分得一杯羹,比如那些為考生及其家長指點迷津的'算命先生的卦攤,高考過後,便一度門庭若市,生意紅火。面對如此大面積爆發的高考經濟熱潮,考生及家長都難免為其所動。若要為這股高考經濟把脈定調的話,恐怕其所展現的最大特徵,就是附麗其上的濃郁寄生色彩。
其實,包括算命先生在內的眾商家,也往往是從高考經濟的寄生性破題的。從五花八門的高考專用商品,到圍繞高考考前考後推出的種種專門服務,都無所不在地折射出其寄生性特質。所以,高考經濟完全可以命名為寄生經濟,它有兩層含義:一是作為消費主體的考生們,以高考為寄生載體,讓望子成龍的家長們開啟荷包,大把撒錢;二是眾商家為獲得高額回報,紛紛不擇手段地吞噬考生身上養分以維持其寄生毒瘤的蓬勃活力。
從拉動內需的角度講,高考經濟似乎功不可沒,而其獨具特色的寄生性特質,卻又常常令人如鯁在喉,吐也難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