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外作文大賽
第一篇:《高考之外 作文》
高考之外
生命的意義在於創造一個個獨特的自我。
尤其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不如條條大路通羅馬。
——題記
A
生活如同沒有加糖的咖啡,苦澀且無窮。如同黑白交錯的鋼琴鍵盤,單調且乏味。如同卑微的溪流,日復一日地流經同一個地方。
如同我的高考。
如同我的試卷。
我想逃離。
——葉墨 親愛的蔣樂:
我很想你。
我記得你離開時說的每一句話。絮絮叨叨的,思維混亂,前言不搭後語。一如你平常。 誒呀,說到這裡,你是不是又抽一下鼻子,罵一句:“次哦!老子哪有這樣。”一臉憤憤不平的模樣。誒呀,看看我是不是很瞭解你。
又想起了以前呢。那些志同道合的日子。
我倆是最能談得來的呀,彷彿默契這個詞就是專門為我倆設定的一般。你不必說我就知道你想要什麼。一個和聲,亦或是一個伴奏。亦或是,一個夢想。我們美妙的,神聖的,音樂啊。
那是我們共同的夢想。共同的,夢。
不,是我的夢。只是我的夢。而你已經踏入了征程。
那是你的夢想。我的夢。這就是差別。
一字之差。而已。卻彷彿天差地別。
誒呀,上次你來信問我的近況。我說些啥呢。你也知道吧。大抵又是一些與成績有關的東西。
昨天二模考試的成績下來了,考的不好。你也知道,最近我的狀態不太好。語文就不說了,數學題會做的老是錯。我粗心的'毛病一如以前。看看,我們是不是還沒有變。性格沒變,感情沒變,習慣沒變呢。誒呀呀,原諒我這個說話思維跳躍的習慣,反正早已習慣。英語一如既往的差勁,老師又點了我的名。次哦,這個老巫婆,又讓我抄單詞。其他的就不說了,老樣子,一點起色都沒有。總之二模考的很差勁,又後退了幾十個名次。我老媽又說了我一通,最近不想理她。
下個月該三模了。希望可以考好一點。
又寫完一本改錯本。用完一盒筆芯。
大抵就是這樣了。
很無聊的生活。很嚮往你的自由。以及,你的勇氣。我,終究只是一個光說不敢做的懦夫。吧。
我這樣說你是不是又要罵我了。小撒比。對,我是。
我很羨慕你呀。如果當初我和你一起去北京,會不會現在很開心呀。
我還是很喜歡音樂呢。很喜歡,和你一起玩音樂。
就到這裡吧。我要寫作業了。
想你。
B
生活如同沒有加糖的咖啡。苦澀,卻回味無窮。如同黑白的琴鍵。看似單調,卻能奏出時間最美的樂章。如同卑微的小溪,終會望見無際的蔚藍海洋。
如同我的夢想。
如同我的音樂。
痛,並快樂著。
葉墨先森:
收到了你的來信,得知你的近況。聽說你過的還好。
補充一句。老子沒有絮絮叨叨。絮絮叨叨的是你。前言不搭後語的也是你。思維混亂的還是你。
我一點都不想你。每天忙得很呀,忙著學習各種知識。看你,幾天不見,竟是肉麻兮兮的。哼,我在的時候咋不說你很愛我呀。
你呀你,一點都不像從前了。除了成績還是一如既往的好。我要是像你一樣成績好,就不來北京這個鬼地方了,霧霾重的很。我呼吸道不太好你又不是不知道,難受的厲害。
有些累。很苦。但是很快樂。
今天去上了聲樂課,老師們都很大咖。我看看有什麼好的適合你的、能用的資料給你發過去。資源共享啦。不用謝我。
最近學了很多。樂理也懂了不少呢。上次我們一起改編的那個曲子你還記得麼,那個地方你說要用那個和絃,我說不對,是另一個和絃。老師今天正好講了那個知識。猜猜誰對了?好吧,你對了。我認輸。看看還是你厲害。只可惜你沒和我一起來。
我和我的小夥伴們相處的很好。看看,你要是再不給我寫信,我都要忘記你了。 下個星期有一場比賽,我報名參加了。正在準備中。祝我好運。
還有你們下個月的考試,考不好試試。老子保證不打死你。
最近你再喝咖啡,熬夜寫作業,老子就不認你這個朋友了。你成績那麼好,還用得著這些。
等過幾天,老子就殺回去了。到時候你要是沒有第一時間來接我,看老子不宰了你。 好了,就這麼多吧。不和你廢話了。老子幹活去了。
高考內外。不一樣的生活。不一樣的夢想。
我們終究還是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唯一相同的就是,你我都需要努力。
既然是自己選擇的道路,就要承擔,就要對自己負責。
你我都已不是小孩。
你我都已長大。
第二篇:《高考之外》
考試,自古以來就是選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古代,稱之為科舉考試,大概始於隋唐時期,經過層層選拔,前三名被稱之為狀元、榜眼、探花;今天,稱之為高考,第一名稱之為高考狀元。
自1978年恢復高考制度以來,高考,始終是中國教育永恆的話題,國家給每位學子提供了相對公平的競爭平臺,無論是身處寒門、還是富貴人家,每年,數百萬計的學子,為了全家人的夢想,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到頭來,幾家歡樂幾家愁,全社會瀰漫著唯有上大學才能成才、才有出路的氛圍。高考已舉行了37年,我的父輩透過高考,時代不同了,社會發展了,每年自動放棄高考,選擇新的人生軌跡的人越來越多,高考之外,一樣成才,人生一樣精彩。做父母都有個心結,好像只有孩子考上大學了,才成才了,才光宗耀祖了。考上大學了,歡呼雀躍;考不上大學,垂頭喪氣,自暴自棄。
是人一生中的頭等大事之一,圍繞高考,興起了無數產業,高考培訓,奧賽培訓、從稍微能夠懂事時起,周圍就有數不清的長輩不停地說:“這孩子將來一定有出息,一定能考個好大學”。隨時間的推移,上大學才能有出息這種思想不知不覺在人們腦海中根深蒂固,在人們看來,“鯉魚”也只能躍過“高考門”這萬扇“龍門”中的一扇才能到達成功,可難道真的只有高考這一條光明大道嗎?其實不然。
自從隋唐時期科舉制度被創立以來,考試製度逐漸發展完善,古代時期人們透過科舉考試爭取那與參考人數相差甚遠的官職,實現自己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夢想,如今與過去相比,錄取人數雖然多了,可依舊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情形。正因如此,高考也顯得 也有少數人成功地繞開了高考這一獨木橋,另闢捷徑成功邁入大學。著名作家,同時也是頂尖賽車手韓寒正是透過作文大賽巧妙地進入了令人羨慕的高校。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杭州二中的一名女生身上,杭二中的郭文景,被世界頂尖大學-----哈佛提前錄取。哈佛可謂是一所老少皆知家喻戶曉的名牌大學,每年在中國提前錄取的人數只有1--2人,而這位才女被提前錄取也絕非偶然。XX年兩次獲得美國國家資訊學奧林匹克競賽冠軍,她在高一時就曾隻身飛往美國為當地有興趣參加資訊學競賽的學生上課,她還曾經被美國麻省理工大學邀請參加北美程式設計邀請賽並獲得第二名。這些光榮成績中任挑出一個都足以讓人由衷佩服。
著名籃球運動員姚明在2011年宣佈退役後,進入上海交通大學學習,也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韓寒、郭文景和姚明用事實向我們證明,高考並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之路。
一個個鮮明的例子向我們證明高考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之路,那我們又何必執拗於高考這一條道路上呢?魯迅說過,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正是高考這條路走的人太多了,大家的目光太執著於這條路,而忽略了旁邊同樣通往成功的小道。條條大路通羅馬。發揮自己的特長,技術工人,愛一行,專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