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德育工作總結
小學音樂德育工作總結
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音樂教育是以音樂藝術為手段,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曲中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作為音樂教師,應利用音樂學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樂歌曲中內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採用“潛移默化”的方法,把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給學生,讓他們更好地感受、體驗和表現,並從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響,心靈上受到啟迪,乃至意志上受到薰陶、感染,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德育境地。作為音樂教師,我在教學中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德育滲透:
一、把握教材內容,進行正面教育。
音樂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濃厚的時代資訊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它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可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而這種“引導”需要教師去正面進行教育,就像列寧所說的“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進去”。所以,音樂教師就應該充分利用音樂作品的思想情感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教唱歌曲《上學歌》時,讓小朋友們懂得上學不遲到,從而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努力學習,長大報效祖國。
二、深刻理解歌曲內容,以情激情。
教會學生唱一首歌並不難,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詞的感情充分地表達出來,使學生在聲情並茂的演唱中心靈受到滋潤。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師首先要對作品進行深刻的理解,應引導學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徵、情感處理、表現手段等。提問式的進行分析,如這首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應該用怎樣的速度和力度來演唱?用怎樣的語氣或是動作來表現歌曲的情感?總之,只有在課前做好充分的理解和準備,教師才能在課堂上透過生動的誘導,使學生在情感上有所觸發。
三、滲透情感因素,培養高尚情操。
在教學中,根據音樂學科的情感特點,以“情”為紐帶,達到以情育人的目的。情感是人們對某種事物的愛憎、好惡的態度,它對道德行為起著巨大的調節作用。因此,在音樂欣賞中,要引發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在共鳴中陶冶性情,在陶冶中形成品格乃至意志。在音樂欣賞中,要讓學生“動情”教師就必須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進入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情境,形成情感氛圍,讓學生“觸景生情”。例如,歌曲《巧巧手》時,向學生講歌詞:“你幫我來我幫你,好像十個好朋友”時,就對小朋友們說,咱們小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手拉手這樣咱們就是一個個的好朋友。讓縷縷情絲與美好的歌聲一道流進了學生的心田。因此,只有當學生進入音樂的情境中,歌聲才真摯動人,才具有生命力。
音樂能夠培養人們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一切美好事物,奮發向上的高尚情操。正如貝多芬所說:“音樂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來。”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們要深入挖掘出音樂歌曲中內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發揮音樂的情感作用,陶冶學生的性情,提高審美趣味,使學生們一個個健康快樂地成長
小學音樂德育工作總結
音樂教育是滲透德育的一條重要途徑。在整體化的音樂教育中,以音樂為主體,智育為脈絡,德育為靈魂,把德育、智育、美育融為一體,有機的結合起來,淨化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善良高尚,旨在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作為音樂教師,應利用音樂學科的特殊性,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使其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響,心靈上受到啟迪,乃至意志上受到薰陶、感染,讓學生做到終身受益。那麼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有哪些有效途徑呢?和新課程一同走來,我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做了以下方面的嘗試:
一、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
“諸育德為先”,音樂的變化與詞義表達的感情變化有很重要的相似之處。聲音運動的速度、力度、長短、音色上的律動性變化,正好與人感情上的喜、怒、哀、樂等複雜的情感變化相適應。聲音的抑、揚、頓、挫,快、慢、強、弱都能表達感情的喜、怒、哀、樂。音樂作品恰恰是抓住這一規律來塑造藝術形象的,所以音樂善於表現和激發學生的情感。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不同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1.用典型的藝術形象激發學生情感。
在教唱愛國主義題材的歌曲時,透過教師的分析、講解,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歌曲內容,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給學生講音樂家聶耳、冼星海的愛國故事,使學生明白人民音樂家的愛國精神和他們的作品一樣永世長存,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忱。例如:在教唱《國歌》時,首先對國歌的時代背景作詳細的介紹,著重向學生介紹在30年代,日本帝國主義入侵我國,佔據了我國大片大好河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我國著名詩人田漢和音樂家聶耳懷著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對敵人的無比憤恨之情,在極其危險的時刻寫下了這首《義勇軍進行曲》,也就是後來的`國歌,這首歌曲充分地表達了作者的愛國主義的熱情。當這首歌曲流傳開以後,更是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使學生對這首歌曲的深刻的愛國主義內涵和巨大的鼓舞作用,有了深刻的瞭解。在進行樂曲分析時,又著重講解了樂曲是怎樣反映出作者的心聲的。在演唱實踐時,特別注意要求學生把歌曲所表現的思想感情表現出來,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加深對歌曲的主題“愛國主義”的深刻理解和認識。同時還安排一定的時間進行討論,啟發學生結合切身體會,談談在現階段我們怎樣做才能充分體現我們熱愛祖國作新中國的主人的想法。透過這樣的教學不僅能教會學生很好的表現國歌,而且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達到了將德育滲透於音樂教學之中的目的。
又如:在教學生學唱《學雷鋒》、《摘草莓》等歌曲時,注意向學生進行關心集體、熱愛勞動、懂禮貌等教育。當學生了解旋律會唱歌曲後,便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內容有:
(1)用故事的形式把歌詞的內容講述出來。
(2)歌曲表現了什麼樣的思想內容,主題是什麼?
(3)我們應當怎樣做?
學生們各抒己見。這樣,學生透過自己的分析、講解,加深了對歌曲主題思想的認識,同時,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熱愛集體、熱愛勞動、關心他人、懂禮貌這些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演唱時,還引導學生邊唱邊動,用恰當的動作和舞蹈把歌詞的內容表現出來,使學生有了一種形象化的感性認識。這樣就把形象的美與音樂的美,把樂曲的情感與思想上的認識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既享受到了藝術的美感,又得到了思想上的昇華,陶冶了情操。
2.在欣賞教學中滲透德育。
在小學階段的欣賞課中主要應培養學生鑑賞美的能力,即培養美的判斷能力。透過對事物及其屬性的比較、評價,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趣味,引導學生從美好的事物中得到美的享受,從勞動、生活、藝術中去理解創造美好的東西。只有具備了區分美與醜的能力,才能進一步引導學生抵禦和防範各種低階、庸俗的審美情趣對自己的侵蝕。
例如:在給學生欣賞法國作曲家聖——桑斯的作品《動物狂歡節》組曲中的《天鵝》一段時,首先向學生介紹組曲的作者及《動物狂歡節》是描寫一些動物的音樂。描寫“天鵝”的樂曲有很多,不僅僅只有聖——桑斯的,還有柴科夫斯基的《天鵝湖》、科薩科夫的歌劇《薩丹王子的故事》,都用美好的音樂刻劃了“天鵝”的形象,這是為什麼呢?傳說天鵝從不輕易唱歌,把歌聲藏在心裡,但是一旦面臨死亡,它卻引吭高歌。作曲家已把天鵝擬人化,作為純潔、高尚、典雅、端莊的象徵,在音樂中,對這些優美的品質加以歌頌。音樂中天鵝的形象是多種多樣的,在眾多描寫天鵝的名曲中最受歡迎,最通俗易懂的是聖——桑斯的樂曲小品《天鵝》。它是由大提琴獨奏、鋼琴伴奏。鋼琴伴奏部分從一開始就出現了輕柔、透明的鋼琴分解和絃、音型清澈,明亮的印象,使我們想起了碧波盪漾、波光粼粼的湖面。在這背景上,大提琴奏出了天鵝昂首遨遊、端莊嫻靜的神態。在這美好的畫面中引起學生無限的遐想,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身心的愉悅和美的享受,從而在這激情衝動之際,完成人格美的塑造、心靈美的完善、情操美的昇華。在這裡不用任何說教,完全用音樂感情來陶冶學生優美情操,並培養學生鑑賞美的能力。看到學生出神的眼神兒、充滿遐想的表情,或是愉悅的笑容就知道了,音樂在敲擊著他們的心靈,天鵝的形象在他們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又如:欣賞《黃河大合唱》這部我們引以自豪的大型聲樂套曲,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在教學中,我向學生介紹了這部作品的創作背景及作品的基本主題是抗日救國的。它以黃河為背景熱情地歌頌了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品格,歌頌了具有悠久歷史的偉大祖國,為我們描述了抗日前後黃河兩岸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人民遭受的沉重災難,揭露了敵人的殘暴,勾畫出人民群眾抗擊敵人、保衛祖國的豪壯情景。整個作品自始至終充滿了激動人心的情感及堅定的革命信念,強調最後勝利是屬於中國人民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運用錄影螢幕上出現激動人心的畫面,打動每個學生的心靈,使他們受到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音樂欣賞是透過音樂認識世界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在欣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結合思想教育的側重點在理解音樂作品的題材、題材、風格、形式的基礎上,使學生在美的享受、陶冶中潛移默化的受到全面的思想教育和藝術薰陶。但要強調的是,要選擇最好的作品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那些劣等的作品只能使人消沉甚至變態。作為音樂老師在教學中應用音樂的特殊形式,生動、具體的形象給學生以正面教育。使學生的情操受到薰陶、思想受到教育、道德受到影響、心靈受到啟迪。要注意的是效果不可能立竿見影地顯現出來,它要有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二、 在音樂課外活動中滲透德育。
音樂課外活動這塊陣地很重要。合唱是一項高度審美的藝術活動,它能豐富學生的情感,增強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藝術的想象力,從而達到陶冶高尚情操、淨化心靈、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目的。學校合唱隊作為音樂教育在課外的延伸,對學生進行唱歌技巧、技能的訓練,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對唱歌及技巧訓練的濃厚興趣,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而且還可以使學生得到審美教育和藝術實踐的鍛鍊。
人們的生活是離不開音樂的,學生也要天天唱歌、聽音樂。如果我們不帶領去唱、去聽健康向上的優美歌曲,他們就要去聽、唱那些低階庸俗的音樂作品。為了使這些活潑可愛的孩子健康地成長,我們音樂工作者就必須佔領這塊陣地。透過組織學生活動,使他們在活動中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如:器樂訓練、技能技巧訓練、合唱訓練、卡拉ok活動等。透過活動培養他們集體責任感、榮譽感。培養他們的組織紀律性,培養他們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的良好風氣。
我們的學生有很強的求知慾,也富於好奇和幻想。他們接受能力強,但對事物是非的辨別能力還不強,容易接受好的東西,也容易接受不良影響。因此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必須將德育滲透於日常的組織教學中,要長期堅持有針對性的進行德育工作。充分利用藝術教育這一特殊的手段,引導和教育學生提高音樂修養、樹立共產主義思想和道德風尚。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陶冶他們的情操,將素質教育落在實處,將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的、合格的新時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