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由來及習俗主題作文
今天就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讓我來告訴大家有關這一天的一些知識吧。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別稱:端陽節(五月正是仲夏,據《荊楚歲時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重午節(午屬十二支,農曆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天中節(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時,太陽重入中天,故稱這一天為“天中節”。)、浴蘭節(端午是面板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汙為俗。)、解粽節(古人端午吃粽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遊戲,故有“解粽節”之稱。)、菖蒲節(古人認為“重午”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絡在一起。
有關端午的知識我就介紹到這,怎樣,大家清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