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端午節

記憶中家鄉的端午作文

記憶中家鄉的端午作文5則

一:家鄉的端午節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今年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就在這江南青青的色彩裡、溼溼的雨季中緩然而來。在江南的雨中,那清涼的春雨淅瀝瀝的一直下著,伴著我們舒緩閒適地度過了這個美好的節日。

推開家門,一陣如風鈴般清脆的笑聲和著青青的粽草葉香味便向我襲,一定是姐姐和媽媽正在包粽子。我看狗夠黑豆也彷彿受到粽草葉清香的誘惑,興奮的在客廳裡亂竄,似要嗅上一口這個季節的味道。姐姐聽見開門聲響從廚房裡跑了出來。一見到我就撲過來抱我,連連說我又長高了,可是姐姐依舊沒變還是那麼樂觀依舊笑靨如花。

接著大家開始吃粽子,今年我們家的粽子形狀可謂千奇百怪,有方的有圓的還有像牛角一樣尖尖得。大概是姐姐的傑作。綠剝開墨綠色的粽葉,只見潔白如玉的珍珠團裡鑲嵌著幾顆深油紅亮的瑪瑙棗。綠白紅三色相映襯,顯得十分豔麗動人。散發出淡雅的清香,咬一口,真是甜而不膩,黏黏而爽口。

端午節,是傳統的節日,我固然不會忘記關於端午的來歷,不會忘記詩人屈原,不會忘記圍繞端午的許多故事。小時候每年的端午節天空也會飄著牛毛細雨,而小小我總是倚在祖母的懷裡看著祖母嫻熟的包粽子,認真的幫我做著香袋。

如今開啟我的衣櫃,還能看見一隻紅緞綢的香袋,它用五彩線繫著,香袋下面的穗子是用蒜梗和五顏六色的花布剪成的小圓圈綴成的,是的這便是那年香袋是祖母為我縫製的只可惜,如今物在人去,花落花開,鶯歸燕已十餘個春秋。

端午!你給我帶來需多快樂也勾起我對如煙往事的無限懷念。端午的味道,是我難忘的回憶。

二:懷念童年端午

很快,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這免不了要勾起我童年的回憶。

大概是四歲時吧,那時候家鄉的河還能划船的。當我遠遠地聽見鑼鼓震天、呼喊撼地時,好奇的我便硬是拉著家裡的婆婆出門看熱鬧去。作為保姆的婆婆總是很慈祥,我也把她看作自己的親人,她便拖著我的小手,顫顫巍巍地往長堤那邊走去。剛好,河上五彩繽紛的龍舟正威嚴地列成一排,氣勢洶洶地準備捕捉那一聲令下。

發令槍響後,箭在弦上的龍舟真如一條條迅猛如雷的水龍,在水上飛竄。而船上的那些“馭龍者”更是精神抖擻、鬥志昂揚,特別是船兩頭正奮力擊鼓的鼓手,劃舟人的鬥志似乎隨著那一下一下的如雷鼓聲而不斷激漲。

這一幕真讓少見世俗的我看得如痴如醉,家鄉竟有如此激動人心的場面!而婆婆在旁一直緊緊地攥著我的手,和藹地笑著。繼而我又跑去一睹那些拔得頭籌的選手們。每條船上的人都溼了,而在我這稚嫩的眼中,冠軍不過是更加溼透了的人們。

興高采烈的我又挽著婆婆的手回到家中。午飯時間到了,婆婆端出兩隻冒著熱氣的翠綠的三角體,又手把手地叫我褪去它表面的大片葉子。婆婆微笑著說,這些用荷葉包著香米的三角體就叫粽子,我還驚喜地發現米飯裡面還有內涵豐富的肉餡。它們都是婆婆從鄉下帶來的,大家都會在划龍舟時吃粽子。我似懂非懂地捧著這噴著荷香的飯糰,用力地咬下了一塊。望著婆婆仁慈的笑容,我只感到口中無比的親切與溫馨。

三:快樂的端午節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傳統節日中的——端午節。

端午節傳統習俗是吃粽子。快到端午節了,家家戶戶都開始忙著包粽子活動,大人們先把兩片竹葉疊在一起,然後放入糯米等各種調料,包成立體的三角形,再用細繩纏緊。

粽子的.口味有很多,如:加糖的,肉餡的,還有加蛋黃的等等

就連粽子的形狀也是各種各樣的,如:圓形,三角形……讓我看的眼花繚亂。

過了一會兒,媽媽把包好的粽子拿來蒸,過上半個鐘頭,媽媽把粽子放到桌上,我看到粽子像一個小胖娃娃,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粽子,撥開它的竹葉,我又看到裡面的糯米從肉色變到黃色,我情不自禁的嚐了一口,啊!好吃的無法形容……

忽然,我聽到外面傳來了一陣陣“嘿喲”,“嘿喲”的吶喊聲,我連忙從視窗望出去,只見湖裡的龍舟上一個人在擂鼓,還有八個人在劃漿,而且比賽隊員都整齊有規律地吶喊著,划動著,個個都生龍活虎,並且精神抖擻。看那一艘艘龍舟就像一支支發射出去的利箭一樣向前衝去。在岸上的啦啦隊員們也都大聲的喊著;“加油”,“加油”!龍舟聽到大家為它喊“加油”似乎變得更快了。

啊!端午節既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看上精彩的賽龍舟比賽,真是趣味無窮啊!我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節那就好了!

四:最難忘的端午節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著小船把竹筒裡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DD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著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划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五:端午節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讓我想起了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它廣泛流行於漢、壯、布依等民族地區。

據說端午節的來歷是這樣的:曾經有位詩人,名叫屈原。當自己的祖國被佔領時,他無比絕望,於這年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以身殉國。楚國人民十分悲痛,用種種方式來追思他。我們吃粽子、賽龍舟,據說都是為了懷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說起吃粽子,那算得上是最主要的習俗了。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粽子的傳統形狀為三角形,也有長方形的。一般根據其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在粽子裡撒上白糖,吃起來味道好極了。

除此之外,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當屬賽龍舟。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從那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舉行龍舟賽來紀念他,借划龍舟驅散江中的魚蛟蝦蟹,以免吃掉屈原的遺體。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記得小時候,媽媽用具有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絲線系在我的手腕和腳踝上。聽說這叫長命縷,也許戴著便能“長命百歲”吧。不過,現在這個習俗已不常見了。另外,在一些較為傳統的家庭中,還要插“五端”,包括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我猜這些東西和辟邪有關。

總之,端午節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