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達人物形象分析
魯智深,原名魯達,在渭州經略府任提轄官,他本應過著悠閒自得、舒適安逸的生活,為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幫助金翠蓮父女,而三拳打死了“鎮關西”,從此走上了流-亡江湖之路。以下是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魯達人物形象分析,供大家參考。
魯達人物形象分析1
魯智深,原名魯達,北宋年間關西人士,在梁山泊一百單八將中排第十三位。魯達原是宋渭州經略使种師中帳下提轄官,生得身長八尺、腰闊十圍、面圓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絡腮鬍須,為人性如烈火,好打抱不平,因為見鄭屠欺侮金翠蓮父女,三拳打死了鎮關西,避禍出走,後在五臺山文殊寺出家為僧,因背上刺有花繡,故此江湖上人送綽號“花和尚”。
1、人物生平
魯達本在渭州小種經略相公手下當差,任經略府提轄。為救弱女子金翠蓮,他三拳打死惡霸鎮關西,被官府追捕。逃亡途中,經金翠蓮的丈夫趙員外介紹,魯達到五臺山文殊院落髮為僧,智真長老說偈賜名曰:“靈光一點,價值千金。佛法廣大,賜名智深。”
他從此有了安身之處,隱姓埋名過起了日子。可魯智深在寺中難守清規戒律,結果酒醉大鬧五臺山,智真長老只得讓他去投東京汴梁大相國寺安身,臨別贈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魯智深在大相國寺看守菜園,收服了附近的一夥潑皮。他在菜園中倒拔垂楊柳,並偶遇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豹子頭”林沖,結為異姓兄弟。後來林沖遭太尉高俅陷害,被刺配滄州,魯智深不放心,一路暗中保護。在野豬林,解差董超、薛霸欲害林沖性命,魯智深及時出手,救下林沖,此後一直護送至滄州七十里外。魯智深因而為高俅所迫,只得逃離大相國寺。
魯智深在江湖上漂泊,後與楊家將之後“青面獸”楊志、林沖之徒“操刀鬼”曹正等一起攻下青州二龍山寶珠寺,就此在二龍山落草為寇。後二龍山、桃花山、白虎山三山聚義,又一同上了梁山。
後來,宋江奉聖命征討方臘起義軍,大戰烏龍嶺。魯智深追殺敵將夏侯成,卻迷路入了深山;得一僧人指點,從緣纏井中解脫,生擒方臘,立下大功。宋江等凱旋時,夜宿杭州六和寺。魯智深聽得錢塘江潮信,心中頓悟,應了‘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的謁語,沐浴更-衣,圓寂涅盤,留頌曰:“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2、魯智深性格分析
2.1、見義勇為,嫉惡如仇,扶危濟困,愛憎分明,仗義疏財,慷慨大方。魯提轄在潘家酒樓吃酒時,聽了金家父女對鄭屠的控訴後,毫不猶豫地要去“打死了那廝”,被史進、李忠勸住後,馬上從身上掏出五兩多銀子,又向史進借了十兩銀子一併交給金家父女作盤纏。回到住處後,仍不釋懷,氣得連“晚飯也不吃”。第二天還親到客店中,將店小二痛打一頓,以使金家父女能夠脫身。“拳打”鎮關西時,採取不依不饒的態度,“應口”要打,“討饒”更要打,三拳便將這個地方惡霸置於死地。本來,魯提轄與金家父女素不相識,與鄭屠無怨無仇,能如此這般,就充分顯示了他見義勇為、嫉惡如仇、扶危濟困、愛憎分明、仗義疏財、慷慨大方的性格特點。而這些性格特點的中心皆在一個“義”字。
2.2、勇而有謀,膽大心細。
魯提轄在救助金家父女,懲治惡霸鄭屠時,處處表現了這個性格特點:當詳細瞭解金家父女的姓名住處及鄭屠肉鋪的地址後,雖氣憤難當,卻能權衡利弊,首先解救金家父女,使其脫身,並能考慮到他們缺少盤纏,將銀子送給他們;為了防止店小二去追趕他們,一反平時的火暴脾氣,竟然能“掇條凳子,坐了兩個時辰”,“約莫金公去得遠了,方才起身”;“拳打”鄭屠,更顯出他的智勇雙全:先採用“激將法”,鄭屠果然經不住“三激”,被他引到當街上,手執利器,造成持器行兇的口實,然後再當眾質問“你如何強騙了金翠蓮?”使圍觀的人知道懲治鄭屠是伸張正義,待到“拳打”時,本欲狠狠懲治,並非想把鄭屠打死,面對這種意外情況,卻能隨機應變,故意說:“你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大罵著慢慢離去。這些情節皆表現了魯提轄的勇而有謀、膽大心細的性格特點。
2.3、熱忱率直,粗獷剛烈,兼有粗野。
邀史進、李忠吃酒敘話,當酒保問他:“官人吃甚下飯”時,便不耐煩地說:“問甚麼!但有,只顧賣來,一發算錢還你!這廝,只顧來聒噪!”當聽見隔壁閣子裡有啼哭時,就摔碟子摔碗,並要酒保“你與我喚得他來”問個明白。聽了金家父女的哭訴後,二話不說就要去“打死了那廝”,又送銀相助等。這些都反映出魯提轄對朋友熱忱,辦事直爽,性情剛烈粗獷,兼有粗野的性格特點。
3、“俠”論魯智深
花和尚魯智深是一部《水滸》中最具光彩的好漢。
不說是“最具光彩的好漢之一”,而只說是“最具光彩的好漢”,是因為以在下的眼光來看,魯智深是水滸世界裡唯一一個真正具有俠義精神的人。
換一句話來說,就是如果拿金庸、梁羽生筆下的武俠人物的行事作衡量標準,那麼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中魯智深是唯一可以入選新派武俠小說的人物。
再換一句話來說,就是:魯智深是一百零八人中唯一真正帶給我們光明和溫暖的.人物。
在第二回中,魯智深,準確一點說那時還應叫魯達,一出場便是“大踏步”地走來。僅這“大踏步”三字,就已預顯出此人一生的慷慨磊落。果然,從他的身影在水滸世界裡出現以後,從打死鎮關西,到大鬧野豬林,一路散發著奮身忘我的精神:在酒樓上一聽到金氏父女的哭訴,便立即對李忠、史進道:“你兩個且在這裡,等灑家去打死那廝便來。”被兩人一把抱住好歹勸住後,又慷慨資助金氏父女,當晚回到住處,“晚飯也不吃,氣憤憤的睡了”,這種人間鬼蜮的齷齪行徑在他那慷慨鹵莽而又闊大的心地裡無疑激起了如火的義憤(這種義憤在其他好漢身上並不多見甚至可以說十分少見,他們更多的是一己的快意恩仇),終於,他憤然而往打死鎮關西,從此踏上亡命之旅,上演了一出出如火如荼的壯劇;直到上了梁山,去少華山欲與史進等人會合時,一旦聞聽史進被華州太守捉入獄,又立即不顧武松等勸阻,毅然孤身深入險地去行刺,以致身陷囹圄。這就是魯智深,他所奮身干預的事情,沒有一件和他切身相關,關涉到他個人利害,而他無
不慷慨赴之,這才是十足烈火真金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每當魯智深大踏步而來時,就有一種大無畏的信心,人間保姆的呵護,籠罩著我們。花和尚雖疾惡如仇,卻從無李逵兩把板斧排頭砍倒一片百姓的兇殘,也沒有武松鴛鴦樓連殺十五人的血腥,在他“禪杖開啟生死路,戒刀殺盡不平人”的個人行俠旅程裡,從沒見他的禪杖揮向無辜弱小,這在梁山眾好漢中也屬罕見。總之,這是水滸世界裡唯一一個真正具有純正俠者胸懷的好漢,如果水滸世界裡少了魯智深,那麼它在品格上將是一大降低。
4、“佛”論魯智深
《水滸傳》中的魯智深飲酒吃肉,殺人放火,不受任何約束而終成正果,這正深合狂禪的精神,尤其是他大鬧五臺山那段,在人們眼中已成了一個旺盛苦悶而渴望自由張揚的生命尋求解脫的象徵。
另外,《水滸傳》中的一些敘述,確實也提供了和狂禪聯想到一起的思路,如第五十七回中,有一首魯智深的出場詩:
自從落髮寓禪林,萬里曾將壯士尋。
臂負千斤扛鼎力,天生一片殺人心。
欺佛祖,喝觀音,戒刀禪杖冷森森。
不看經卷花和尚,酒肉沙門魯智深。
第九十回,宋江和魯智深來見智真長老,長老一見魯智深便道:“徒弟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魯智深默然無言。
第一百十九回,魯智深杭州六合寺坐化前,作偈道:“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最有意思的是第五十八回,宋江與魯智深第一次相見時道:“江湖上義士甚稱吾師清德,今日得識慈顏,平生甚幸。”“清德”“慈顏”云云,用在殺人放火的魯智深身上未免可笑,這固然可以理解為此處是宋江順口掉文,但結合上引幾段來看,說作者此處是有意嘲謔調侃也未嘗不可,再進一步,從中讀出狂禪意趣也未嘗不可。
(注:狂禪,南宗禪發展而來。反對任何清規戒律,反對任何偶像崇拜,率情任性,驚世駭俗,這些就是狂禪。狂禪,所有的外在束縛全沒有了,心靈達到了空前的解放,生命達到了一種極致的自由。)
5、魯智深小評
他正義的赫怒,往往狙滅了罪惡(例如鄭屠之死,瓦官寺之焚),在他慷慨胸襟中,我們時感一己小利的侷促(如李忠之賣藥和送行)和醜陋(如小霸王周通的搶親),在他磊落的行止下,使我們對人性生出真純的信賴(如對智真長老總坦認過失,如和金翠蓮可以相對久處而無避忌,如梁山上見著林沖便動問“阿嫂資訊”,這是如武松者所不肯,如李逵者所不能的),而超出一切之上的,水滸賦給梁山人物的唯一的殊榮,是魯智深那種最充分的人心。在渭州為了等候金老父女安全遠去,魯智深尋思著坐守了兩個時辰;在桃花村痛打了小霸王周通後,他勸周通不要壞了劉太公養老送終、承繼香火的事,“教他老人家失所”;在瓦官寺,面對一群襤褸而自私可厭的老和尚,雖然飢腸如焚,但在聽說他們三天未食,就即刻撇下一鍋熱粥,再不吃它——這對人類苦難情狀真誠入微的體悟,是《水滸》中真正用感覺來寫的句子。這些瑣細的動作,像是一陣和煦的微風熨貼地吹拂過受苦者的灼痛,這種幽微的用心,像毫光一樣映照著魯智深巨大身影,讓我們看見他額上廣慈的縠皺。這一種救世的憐憫,原本是締造梁山泊的初始的動機,較之後來宋江大慈善家式的“仗義疏財”,魯智深這種隱而不顯的舉動,才更觸動了人心。水滸其實已經把最珍惜的筆單獨保留給魯智深了,每當他“大踏步”而來時,就有一種大無畏的信心,人間保姆的呵護,籠罩著我們。
6、名人論魯智深
6.1、金聖嘆論魯智深
魯達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心地厚實,體格闊大。論粗鹵處,他也有些粗鹵;論精細處,他亦甚是精細。然不知何故,看來便有些不及武松處。想魯達已是人中絕頂,若武松直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處。
寫魯達為人處,一片熱血直噴出來,令人讀之深愧虛生世上,不曾為人出力。
6.2、李卓吾論魯智深
仁人、智人、勇人、聖人、神人、菩薩、羅漢、佛,率性不拘小節,是成佛作祖根基。
此迴文字(指大鬧五臺山)分明是個成佛作祖圖。若是那般閉眼合掌的和尚,絕無成佛之理,外面盡好看,佛性反無一些,如魯智深吃酒打人,無所不為,無所不做,佛性反是完全的,所以到底成了正果。
魯達人物形象分析2
每讀完一遍《水滸傳》,我都會掩卷沉思。這部名著不但使我瞭解了當時北宋晚期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真實史實,而且還塑造了許多生動感人的人物形象,這些形象歷歷在目,栩栩如生。讀他們的事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好象自己已成為了他們中的一員。而這眾多的人物形象都具有各自的鮮明的個性特徵:如嫉惡如仇見義勇為的花和尚魯智深,有膽識有智勇的打虎英雄行者武松,心懷“忠義”的山東小吏人稱急時雨的宋江,命途多舛的青面獸楊志,魯莽純真對不公平社會充滿仇恨怒火的黑旋風李逵等眾多具有鮮明性格的人物。
但是,在眾多人物形象中,我尤其欣賞的人物不是武松、宋江,也不是楊志、李逵,而是疾惡如仇、扶助弱小、見義勇為、好打抱不平的花和尚魯智深。
魯智深,原名魯達,在渭州經略府任提轄官,他本應過著悠閒自得、舒適安逸的生活,為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幫助金翠蓮父女,而三拳打死了“鎮關西”,從此走上了流-亡江湖之路。
從出場先後來看,繼九紋龍史進之後,是花和尚魯智深。以渭州經略府的提轄官到梁山泊頭領,這便是魯智深的性格發展逐漸完善的歷史。魯智深被-逼上梁山,不是由於現實對他個人的迫-害,而是恃強凌弱的統治集團橫行霸道,他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導致的結果。魯智深雖是“粗鹵”之人,可由於他有一身好武藝,統治者還需要他來幫護。他本來可以“逍遙自在”地做提轄官,然而,他卻不能忍受他所生存的社會,對不合理的社會壓迫他沒有采取妥協的態度,而是採取了積極進攻的態度。他的正義感和責任心不僅在當時,就是在現在,也是有極為突出的典型性。
於是,當金氏哭訴“鎮關西”強騙的暴行時,史進和李忠都無動於衷,但卻激起了魯智深的強烈反應,他立刻就要去打死那“醃髒潑才”,雖然當時被史、李二人三番五次的勸住,還是不肯干休,終於三拳打死了“鎮關西”,走上流亡江湖之路。
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在五臺山出家當了和尚,但又兩次酗酒大鬧五臺山,被智真長老遣往東京相國寺,在路上,遇到小霸王強娶劉太公的獨生女,他又痛打了小霸王周通,大鬧了桃花村;途經瓦罐寺,有兩個道士為非作惡,他又拼殺了他們。
後來,到了東京,與林沖相識結為至交,當他聽說林沖娘子受了高衙內的欺辱,林沖還“不怕官,只怕管”,魯智深卻“怕他甚鳥”(第七回),終於大鬧野豬林,到二龍山落草去了。
魯智深對封建朝庭的認識是明澈的深刻的:“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奸邪,蒙敝聖聰,就比俺的直裰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第七十一回)因而他堅決反對招安,被-迫招安後始終鬱鬱寡歡,當捉住方臘後宋江向他致辭賀時,還憤慨的說:“只得個囫圇屍首,便是強了。(第一百十九回)
魯達人物形象分析3
為民除害,愛憎分明,剛爽豪邁,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疾惡如仇:他非常同情關心被當地惡霸鎮關西欺侮的金家父女,在傾聽完金氏父女的控訴後,主動向金氏父女贈送銀兩,親自保護他們逃離虎口;等到金家父女逃離虎口後,他才來到鎮關西肉鋪前激怒鄭屠,讓其對自己動手,最終為民除害,這些表現了他扶危濟困、濟人濟貧、疾惡如仇的優秀品質。
慷慨大方,重義疏財:與金家父女沒有任何關係,但當傾聽完金家父女的控訴後,馬上主動提出要給金家父女盤纏讓他們回東京,當他掏出自己所有的銀子覺得不夠時,便向旁邊的李忠求助銀兩,當李忠不爽利地摸出二兩銀子時,魯達便認為李忠不仗義,將那二兩銀子丟還他。
到後來不慎失手打死鄭屠,他也是隨機應變,遇險不驚:“這廝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大踏步走了”。這些都表現了魯達的勇而有謀、粗中有細的性格特點。
他生性灑脫,受不得半點拘束,當了和尚後,由於受不了寺院的清規戒律而大鬧五臺山,因此,他被遣往東京大相國寺,並由此結識了當時任八十萬禁軍槍棒總教頭的林沖。
“漫溫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臺下,沒緣法展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哪裡討煙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魯智深的一生行狀,不吃齋,不念佛,雖為出家人,卻古道熱腸,扶仗正義,嫉惡如仇,令人神往。
擴充套件資料
魯智深是《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花和尚。他本名魯達,是渭州經略府提轄,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惡霸鎮關西,為了躲避官府緝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
後又因搭救林沖,流落江湖,與楊志、武松一同在二龍山落草。三山聚義後加入梁山泊,排第十三位,上應天孤星,擔任步軍頭領。他在徵四寇的戰役中累立戰功,生擒方臘後在杭州圓寂,追贈義烈昭暨禪師。
魯智深是中國傳統文學的經典人物形象之一,其事蹟如“拳打鎮關西”、“大鬧五臺山”、“大鬧桃花村”、“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等透過評書、戲曲等方式在民間廣為流傳,“拳打鎮關西”一節更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
魯智深隨宋江南下征討方臘,大功告成後,武松、魯智深不願接受朝廷封官,在杭州六和寺出家。一天,錢塘江大潮來臨,魯智深是關西人,不知道浙江潮信,以為是戰鼓響,賊人來了,便跳起來,摸了禪杖,大喝著,便搶出來。
眾僧吃了一驚,都來問道:“師父為何如此?去哪裡去?”魯智深說:“我聽得戰鼓響,待要出去殺。”眾僧都笑將起來道:“師父錯聽了!不是戰鼓響,是錢塘江潮信響。”魯智深聽見,吃了一驚,問道:“師父,什麼是潮信響?”眾僧答:“今朝是八月十五日,合當三更子時潮來。”
魯智深看了,拍掌笑道:“俺師父智真長老,曾囑付與我四句偈言,是“逢夏而擒”,我在萬松林裡殺,活捉了個夏侯成;“遇臘而執”,我生擒方臘;今日正應了“聽潮而圓,見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當圓寂。眾和尚,我問你,如何喚做圓寂?”
寺內眾僧答道:“你是出家人,還不省得佛門中圓寂便是死?”魯智深笑道:“既然死乃喚做圓寂,灑家今已必當圓寂。煩與俺燒桶熱水來。”“灑家沐浴。”寺內眾僧讓人燒熱水,讓魯智深洗浴。叫部下軍校:“去報宋公明哥哥,來看我。”
宋江見報,急引眾頭領來看時,魯智深已自坐在禪椅上不動了。宋江與盧俊義看了偈語,嗟嘆不已。眾多頭領都來看視魯智深,焚香拜禮。
那徑山大惠禪師手執火把,直來龕子前,指著魯智深,道幾句法語,是:魯智深,魯智深!忽然隨潮歸去,果然無處跟尋。眾僧誦經懺悔,焚化龕子,在六和塔山後,收取骨殖,葬入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