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別人勸的原因
原來人人都是一座孤島,親身經歷一個負性事件帶來的情緒記憶要比看著或聽說別人遭受一個同樣的事件所感受到的強烈得多。自己無法真正感受到比人感受的強烈程度。本文是品才網pincai.com小編精心收集的不聽別人勸的相關內容,僅供參考!
不聽別人勸的原因
中國有一句老話兒,叫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說得是年輕人一般情況下聽不進去老人的忠告。往往是吃虧了,才想起來老人曾經勸告過的。
中國人早早地就進入了農耕社會,早早進入了團體作戰的階段,所以非常注重智力的發展和傳承,所以有著非常悠久的敬老歷史,這既是道德也是智慧。
相比而言,世界上其他的民族主要還是靠蠻力競爭的。
不過令人驚異的是,人總是有一個青春期逆反的過程,大概是小時候孩童是仰視父母的,到了自己與父母一般高或者超過父母的時候,就會覺得長輩原來不過如此。這時候就會產生一種急速的膨脹,甚至會非常的逆反,專門朝著反方向使勁。
這是人生必然的過程,這是人生進步的臺階。不過這個臺階還是越早跨越越好。
老人的話也不一定就是完全對的,因為多數人老年的時候,並沒有站在很高的高度去審視人生,而最重要的是每個人的生命都有獨特性,所以導致任何人生經驗都不可複製。所以老人的話並不總是對的。
老人的話只有在特殊的歷史階段失去意義,那就是動盪的年代,所以在動盪的年代,往往是年輕人的世界。在平和的年代則是老人佔據優勢的時段。
早早地能聽進去老人的話是一種很高的悟性。一般而言,老人經歷了挫折和困苦之後,往往趨於保守,這種保守,如果能和年輕的闖勁結合起來就是最佳拍檔。
年輕人,你為什麼不聽勸
過年又要回家了,網路上因為彩虹合唱團的一首《春節自救指南》而冒出各種春節花式自救指南,正是這個時代的焦慮症吧!大量的年輕人湧入城市,一年中只有一週迴歸到費孝通的差序格局中,在城市中鍛造的筋骨卻要融入到鄉土社會中的七大姑八大姨的絮叨中,總覺得形成了一種隔閡,分不清楚自己的同心圓該怎麼畫,聽著噓寒問暖,可鐵定認定背後寫著血淋漓的四個大字:人情淡薄。在這樣的環境中一定是自我而又分裂,總是難免不了要自救一番,各式指南就是春節必備紅寶書。
這些指南總是撩起來年輕人的high點,自帶BGM
無一例外都是年輕人就是不能聽勸。
年輕人,你為什麼就不聽勸呢?
最佳的反唇相譏:說的好像中老年人就聽勸似的!給你一個白眼。
那我也要反駁:不是中老年人不聽勸,是不聽勸的年輕人已到了中老年。
這反覆辯駁就陷入了無法討論的地步。
自有一次我舅媽的一番話:
在我沒有得腎結石之前我只是道義上支援三鹿寶寶的維權;現在我真心的支援三鹿寶寶維權行動。我甚至很想搞搞一下那些給奶中新增三聚氰胺的人,那些封鎖資訊幾個月的人和那些阻撓家長維權的人:一人衝杯三聚氰胺奶粉,讓他們也感受一下絞痛是什麼感覺。
原來人人都是一座孤島,親身經歷一個負性事件帶來的情緒記憶要比看著或聽說別人遭受一個同樣的'事件所感受到的強烈得多。自己無法真正感受到比人感受的強烈程度。
所以才不撞南牆不回頭。
即使是父母幾十年生活經驗總結的血淚教訓,你也感受不到那種重要性。如果沒有經歷撞南牆之後的頭暈腦花,你就算理性地認識到父母提出的意見和做法更加合適,也很難從自己的情緒上強烈感受到按照父母的建議做的“正確感”,所以會有大量的年輕人日後會懊悔的說:當初要是聽父母的就巴拉巴拉。
人就是這麼不聽勸。
春節迴歸的那個鄉土世界還是那麼靜默不變,可大量的人在城市中要面對複雜的世界,不確定性的明天。所有在鄉土世界中適用的“你只要~~~~~就一定~~~~~”的句式會遭到本能的排斥,因為我們逐漸開始認識到個人因素往往是做成一件事的既非必要也非充分的條件。
現在的年輕人較以前的年輕人更加不聽勸。
難道說這就就是為了鼓勵按照照章按照那些不靠譜的自救指南呵呵噠?
每次約會你遲到了是因為堵車,你準時是因為你守時。人都有自我辯護的傾向,你總能找到反例來反駁,你手上握把錘子,那一定看什麼都是釘子,自己騎不好自己頭腦中的那頭大象,那該怪誰呢?怪我嘍!如果說你沒有自我辯護,那就是自我認知偏差,出現歸因錯誤。所以即使你偶然做事順利往往也總結不出來正確的成功原因!這也是年輕人反駁七大姑八大姨的一把利刃。
你鐵定認為別人的道理,自己的事情,聽了那麼多道理,仍然過不好一生。這就是我們上學時老師要求的觸類旁通,萬變不離其宗。你看到兩件事情表面的不相似,卻無法看到本質上的相同,無法實現知識經驗跨情境轉移,就可以怪自己手中的棒槌嗎?
年輕人不能只顧自己爽,卻忽視了普遍存在的人性。所以把你和父母各打五十大板,把各式春節自救指南拉出去槍斃五分鐘。
跟著我的口型對那些指南說:
陽光底下都是新鮮事,如果一直要自己選擇,撞了南牆才回頭,在別人跌倒的地方又跌倒,那企不是另一種沒有自己的生活!牛頓都說自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所以,放下情緒和紅包,回去理性思考,好好待父母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