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得體會

卓越課堂管理心得體會

卓越課堂管理心得體會

在這2個半小時的報告中,馮老師主要講了卓越課堂的特徵——三分教育:分層教學、分組教學、分類指導。本文是品才網pincai.com小編精心收集的卓越課堂管理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

卓越課堂管理心得體會

一:做幸福的老師

要做幸福的老師,我們就該像書上說的那樣:學會接受生命中的“缺口”。首先要先接受工作上的“缺口”。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自在安逸沒壓力。雖說教師這份職業跟這樣的希望無法沾邊,但換位思考一下它可是“天底下最光榮的職業”。此外,還要接受學生思想上的“缺口”。老師很經常因為孩子們的不聽話、上課搗蛋,作業馬虎等行為影響心情,導致對工作產生厭倦感。何不學會“放下”?正所謂“大人不計小人過”,更何況他們還是“小人中的小人”呢?

二:做會上課的教師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原本“師本“的課堂,漸漸走向“生本”。要創造出精彩的課堂,教師就要建立以生為本的課堂。將眼睛、大腦、嘴巴、雙手全部還給學生,讓其自己去觀察、思考、表達、操作。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樂。

三:做會培訓的教師

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專家的引領。透過參加不同的培訓,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以及理念。那麼要在培訓中學有所得,我們就該學會選擇,懂得放棄。選擇重要、獨到且精彩的部分詳細記錄,反之則放棄。正如書上說的:放棄有時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放棄是為了更好地突出。

四:優越性和個性化 超越性。正如海明威所言:“優於別人並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於過去的自己。”卓越的課堂是師生共同創造的不斷超越自我的課堂。(7)個性化。卓越的課堂必然深刻地打上教師本人獨特的個性與風格。越是張揚教師個性的課堂,越是教師智慧潛能發揮到極致的課堂,越是具有卓越品質的課堂。 教育永無止境,教師的成長更是永無止境。教師的成長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對於我來說,到達“卓越”這一境界還需要一段路,但我還是會努力先從做一個“稱職”的做起,努力的做一個“優秀”的老師,向 “卓越”看齊。

卓越課堂管理心得體會

中國教育界素有“北魏南馮”之說,即“北有魏書生,南有馮恩洪。”我對魏書生老師非常熟悉,從2001年走上工作崗位開始,最先引領我學習班級管理的就是魏書生老師的著作了。由於馮恩洪老師是高中校長,我一個小學老師對他的教育事蹟並不熟悉,只知道他是與魏書生老師齊名的教育大家。

上週五的下午,我有幸聆聽了馮老師2個半小時的報告,在這2個半小時裡,馮老師沒用演講稿,沒用課件,他只用一話筒,以他生動幽默的語言,獨到的教育見解,充滿人生閱歷的教育智慧,走在會場老師的身邊,讓在場的老師們在歡聲笑語中跟隨他一起享受到了教育的魅力。

馮老師的報告是週五一整天,很遺憾,由於學校工作的安排,我只聽了半天,可就這2個半小時的報告,仍帶給我很多思考。

對教學的思考:

在這2個半小時的報告中,馮老師主要講了卓越課堂的特徵——三分教育:分層教學、分組教學、分類指導。馮老師主張進行分層教學,教材是相同的,學生是有差異的,讓有差異的學生受到無差別的教育已經不合適了,今天的教育,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主,今天的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合適的教育;在分組教學中,馮老師提出,3到5人的學習小組易於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培養,有助於學生表達能力、合作能力的提升;分類指導的方法在教學中更是有效、高效。

在馮老師娓娓道來富有哲理的話語裡,我反思自己的教學。我們現在的班級有56個不同個性的學生,課上我們用同一個教案上課,用統一的練習訓練,很少有時間關注學生不同的差異;對於學生的表現,理性的評價多,感性的激勵少。我們作為教師必須清醒地承認孩子之間的差異,差異是人類的寶貴財富,優秀的教育不是排斥差異的教育,而是適應差異的教育,“教師的優秀是表現在對差異的適應性”。

結合自己的課堂,我覺得自己要在教學設計上多下功夫,關注學生的差異,及時鼓勵學生,在教學中不單單隻看到學生的成績,要明白我們的教育要有比成績、分數更重要的東西,我們的教育要追求適合學生的教育,要創造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要讓教育成為一種溫暖,成為一種關懷。

對自己專業成長的思考:

馮老師是全國著名的教育家、英國劍橋教育委員會中國總顧問、全國中小學德育研究會副理事長、上海馮恩洪校長培訓工作室主任、中國十大教育英才、國務院津貼獲得者。馮老師32歲時就是全國模範班主任了,他以自己從一個普通的老師直接到一名高中校長的經歷,告訴我們這些青年教師,要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重要的是學習、反思,學會自我否定。

每個人都會學習,能否成功,卻在於自己能否堅持學習,而我學習的目的,不在於想獲得怎樣的成功,在於想獲得學習後的充實。那就堅持多讀書,多學習,讓自己面對學生時更從容些!

卓越課堂管理心得體會

有幸讀了彭興順老師的《做卓越的教師》,暢遊於該書的字裡行間,猶如品味精美的精神盛宴。“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樣清新的文字、一樣精巧的構思,不同的人對文字的解讀各有不同。

在《做卓越的教師》中,彭興順老師運用演講學的原理,以鮮活的事例、深沉的思考,讓生動流暢的文字詮釋得淋漓盡致。行文舒展灑脫地敘述的八項專題,涵蓋了教師的生涯規劃、心理健康、班級管理、課堂教學、論文寫作、研修組織、家庭教育、魅力師訓等,細細捧讀,更是受益匪淺。下面是我的三點體會。

第一,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作為教師,傳道授業方為根本。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一堂好課,是用‘心’上出來的”。親其師信其道,要讓學生因你的魅力而喜歡你的課堂,因你的課堂而愛上你的風采。這就需要教師靜心閱讀文字、潛心鑽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平時,我們要虛心學習,藉助專家的引領、同伴的互助、自身的勤奮,打造自己獨特的魅力課堂。欣賞名師課堂、研究教學藝術、反思自身素質,是我一直堅持不懈的奮鬥歷程。唯有情感撞擊、方有心靈對話,才能把學生緊緊吸引在自己周圍,用自身的魅力感染學生,撫育心靈。

第二,濃厚的文化底蘊。

“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須有一桶源源不斷的活水。”活水的源頭,則是教師深厚的文化底蘊。而讀書,則是提高教師素養的最重要的途徑,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生命狀態。因為讀書,讓我們開闊視野、增長才氣、啟用靈氣。我們只有不停地讀書,才能擁有源頭活水滋潤學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不停地讀書,才能打下深厚的精神底蘊,引領學生豐富的精神境界。雖然,我們平時忙於上課、忙於學生,可能無大量的時間投身書海,但是隻要擠,時間總會有的,利用邊角料的時間,角角落落、點點滴滴,都是我們讀書的好時機。讀讀經典名著,聆聽古今中外教育大師不朽的聲音;看看學術前沿,瞭解教育同行對前沿問題的`思考與探索;翻翻文學作品,徜徉於人類精神文明的長廊,在叩問心靈的同時,沐浴智慧、遨遊寰宇、充實自我。

第三,強烈的科研意識。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浮。”作為教師,不僅僅滿足做一名教書匠,要把教學實踐與科學研究相結合,讓實踐助力理論的提升,讓理論檢驗實踐的正確。目前,科研已經成為一種自覺自願的教育精神,是教師成長髮展的“同義詞”。我原來以為,天天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管理班級,這些零碎而繁瑣的平凡事件都是忙忙碌碌,談何研究?其實,我們工作的每一個細節都可以作為課題,都值得研究。把教育教學不能看成是簡單的完成任務的過程,而是探索教育規律的研究過程,則我們的工作就顯得平凡而偉大,大有文章可做。不僅如此,我們還應當養成記錄自己平時思想火花的習慣,與習作牽手,與思考為伴,一次聯想、一回頓悟、一縷思緒、一個念頭……都是我們記錄的好材料,以隨筆的形式整理與提升,大膽提煉自己的“一家之言”,成就自身發展。

追求卓越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理想境界,做魅力教師,是每一個教師的心願。願我們經過專業成長的種種歷練,能逐步形成魅力、走向卓越、建立輝煌!

卓越課堂管理心得體會

2013年5月17-19日,我們一行四人有幸在重慶參加了小學數學“卓越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兩天半的學習雖然很短暫,但每天的感覺充實的,因為每天面對著名的專家講座和不同風格的教師專場,隨時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耳濡目染的東西很多。但要採他人之長為我所用需要一個消化的過程,這個過程也許會很漫長,也許會走的很累,但作為一線教師的我會努力嘗試堅持著走下去。以下是結合自己的理解總結的幾點學習體會。

一、從“有效教學”到“高效教學”,再到“卓越課堂”。

著名數學教育專家鄭毓信教授引領教師學習了《數學教師的基本功》:談到課改十年的總結與反思,討論了10年課改的啟示和今天教師應有的思考,應該建立模式,而教師應具備三種數學基本功“善於舉例”、“善於提問”、“善於比較與最佳化”。著名數學教育專家、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新課標研製組之一孫曉天教授與教師研討《探究式教學-必要與可能》:提出“何謂卓越”、“卓越課堂”的特徵,探究式教學在“卓越課堂”上的作用與表現以及探究式教學應注意些什麼。重慶的幾位教師培訓學校的幾位專家宋乃慶、李常明、龔雄飛則從《卓越課堂與有效教學》、《走向“卓越”,突破口在哪》《“學本式”課堂:走向卓越的教育改革行動》談到“卓越課堂”與有效課堂、高效課堂的比較,優越;卓越課堂的實效、特色、風格,重點在於“同課異構”以及“卓越課堂”的策略。我對“卓越課堂”的理解為:相當豐富的課堂、精彩的教師風格、上佳的學生學習狀態、充滿魅力的引導、充分的學生思考空間、有效的學生創造和再創造過程、學生的主體地位為第一位、“每天有一點進步、每天有一點收穫、每天有一點思考,這樣長期的進步與發展才能達到卓越”。

課改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培養學生的能力為重點。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還重要是關注到學生思維的發展。

二.從研究課中理解“卓越課堂”的意義

兩天的時間,認真聽了以下幾節課:1、四川省眉山一小的李竹筠老師的《四則混合運算》(三年級),這位教師的引入、探究、嘗試較好,但在時間把握、學生理解和反思、學生的探究過程上仍舊值得商榷。2、重慶市沙坪壩區樹人小學的章光虎的《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年級),這節課比較優秀,學習方式定位“先學後教”,重視學生的課堂發展和知識的生成過程,善於引領和深度延展,更因為教師詼諧、幽默的風格、簡潔的語言、豐富的課堂駕馭能力,整堂課教學比較成功,不足為聯絡不足,學生還要在進一步挖掘。3、河北省張家界市宣化區新華小學的胡智勇的《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三年級),重點“你的想法是什麼”,知識內化、生成策略較好,但探究不夠,尊重學生本位思維方面不足。4、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實驗小學的張靜的《小數的加、減法》,情景式教學,有效性和最佳化特點明顯,但時間把握不足,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待加強。4、江蘇省江陰市實驗小學的華旦玲的《兩位數乘一位數》,有序、理性思維貫穿全科,聯絡少了一些,“學生動起來”需要加強,空間不足,但很有個人想法。5、浙江省杭州市天長小學的吳玉蘭的《餘數的奧秘》,課堂呈現一般,缺少思想,缺失“頓悟”。6、北京市石油小學的邵欽的《小數除法》,課堂沉悶,一個內容,三兩學生參與活動。7、重慶市北碚區朝陽小學的牟文娟的《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探究過程豐富,設計教最佳化,注重情感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參與度有較好。但對於問題的深究不足,問題過於簡單化,學生未能“吃飽”。綜合個人學習觀點:重點突出、應用到位、學習方式轉變、師生互動、主體地位、問題控制、學位定位、設計最佳化、風格自主、學生創造性發展思維、反思課堂、方法最佳化、策略得當、巧用遷移、課堂落實等值得學習。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們一定要在教學中不斷增強發展的意識,樂於研究,日漸完善,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多位專家在報告中提出“深入理解教材”與“創造性使用教材”,並用案例向我們闡述瞭如何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聽專家的報告是一種享受,他們循循善誘,列舉大量的案例,貼近我們的日常教學,為我們的教學指明方向。一節課要上得有深度,有廣度,有靈性,恰當地運用教材,創造性地開發新的教學資源,必須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在示範教學過程中,也看到了上課教師基於教材,研究教材,又不能拘泥與教材,受教材的過渡束縛。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活用教材,創新教材,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從“有效”走向“高效”,從“高效”走向“卓越”。

四.教師要不斷進行知識更新

作為教師,實踐經驗是財富,同時也可能是羈絆。因為過多的實踐經驗有時會阻礙教師對新知識的接受,也能一時的掩蓋教師新知識的不足,久而久之,勢必造成教師知識的缺乏。缺乏知識的教師,僅靠點舊的教學經驗,自然會導致各種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這時舊的教學經驗就成了阻礙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和提高的障礙。所以,對於一個教師來說,這種學習培訓是很有必要的,是很有價值的。教師都應積極的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觀者,而要推動它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做一個課改的實施者。我想只有經過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卓越課堂”就會遍地生根,遍地開花,遍地結果。

經過這次培訓,充溢著對“卓越課堂”的深刻詮釋,充滿了教育智慧,使我們開闊了眼界。雖不能說透過短短几天的培訓就會立竿見影,但卻也有許多頓悟,身為教師,要把握新課改的動態,要了解新理念的內涵,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地反思,厚實自己的底蘊,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教育改革的步伐。我覺得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並勇於到課堂上實踐,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調控,我相信透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會有所收穫、有所提高的。“每天有一點進步、每天有一點收穫、每天有一點思考,這樣長期的進步與發展就能達到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