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安全教育隨筆
在古代漢語中,並沒有“安全”一詞,但“安”字卻在許多場合下表達著現代漢語中“安全”的意義,表達了人們通常理解的“安全”這一概念。
幼兒園安全教育隨筆
安全教育是幼兒園教育永恆的話題,幼兒園是縱多幼兒集體生活的的場所,無論教師怎樣注意,也難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在平日的教育實踐中,我們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讓幼兒被動的接受“你不能怎樣,你不該怎樣”,成人如此反覆的強調只會讓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突出,針對我班的實際情況,本期我們開展了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動,如:談話活動“我身邊的危險”,看圖講述“誰對誰不對”,美術活動“我來設計安全標誌”等。讓幼兒主動獲取一定的安全知識和求助方法,樹立了安全意識。
同時,安全教育作為幼兒園長期的教育內容,僅僅這幾個活動是不夠的,他需要與日常生活有機的結合和滲透,例如:利用聽故事“思傑走丟了”,讓幼兒知道回家要等父母來界,決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每天喝牛奶時,請小朋友先試一試是否太燙。開門、關門時先要看看手是否放在門框上,吃飯時不嬉笑打鬧、不玩筷子,上下樓梯時,扶欄杆有序的走,以及早操、午睡、入廁等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的安全警示,並請小朋友們相互監督,定期評選出我們班的平安小衛士。透過這些與日常生活有機的滲透,不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傷害與不幸的發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為幼兒安全行為能力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我們知道,每一年有多少可愛的小生命因為意外傷害事故而受到了多麼無情的摧殘。而教師作為教育活動的主導者,對如何處理好教育活動與幼兒人身安全的關係上起著重要的作用,這需要一個支點也需要一個平衡點,我們也常常困惑於此。今天當我們的教育倡導著教育活動生活化、情景化時,我們力求把孩子帶到真實的世界中,讓他們真實的去感知世界、體驗生活,這就意味著要放開成人的庇護,讓他們自由的去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把“保障幼兒的安全和為了使孩子自主地成長,活動中不可缺少一定的冒險性”結合起來呢?
例如遊戲,它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園主要的教學形式。但由於他們的身心發展水平較低,行為缺乏理智,易受情緒的影響,在遊戲活動中特別是戶外的中,則可能造成意外的事故。所以,教師在活動前或活動中對幼兒有效的規則約束和必要的安全指導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僅僅為了安全,完全避免幼兒參與集體活動或一味的降低遊戲的難度,也是不利於幼兒成長的。日本有教育學家指出:“遊戲活動要有一定的冒險性,如果沒有,孩子無法真正形成迴避危險的能力”。
作為幼兒教師,任何一個人,在孩子的安全問題上同樣有心理壓力,如果孩子們在幼兒園平安的度過一天,我們也會感到鬆了一口氣。主題活動也好,生活中有機滲透也好,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們樹立安全意識,保證幼兒的安全和健康,因為這不僅關係到幼兒的安全和健康,也關係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和快樂。
幼兒園安全教育隨筆
一、情景描述:
豆豆是這學期新來的插班生,報名那天是她的'爸爸帶她來的。豆豆的爸爸一見我就恭恭敬敬地遞上各種證件說:"老師,我孩子是個大皮蛋,要麻煩老師看緊了,儘量對她嚴格一點好了,再不行就打!"我看看豆豆:瘦長的臉蛋鑲著一雙小小的眼睛,鼻子、嘴巴……渾身上下普普通通!習慣也應該差不到哪兒去吧!我摸摸豆豆的腦瓜兒微笑著說:"老師相信豆豆在我們幼兒園會表現的很出色的!"豆豆爸一直叫豆豆說話。豆豆就是一言不發。我暗自欣喜:這孩子脾氣倔但內向,對她溫柔一點應該很快就會適應我們幼兒園的生活的。
事實告訴我,我真是太小看她了:開學第一節安全教育課上,我帶領孩子們去實踐走樓梯。正當孩子們都排著整齊的隊伍一一挨著牆壁(靠右)下樓梯的時候,突然傳來丫丫的尖叫聲:"老師!豆豆超過中間的黃線往下跑啦!" "老師,豆豆走錯啦!"頓時樓梯上一片沸騰。此時,有幾個"老油條"也想超前,卻因我一句話打消了這個念頭:"隨她,老師已經說過,誰要是走錯了就重新走一遍。"我坦然自若,心裡想著待會兒這孩子會一個人乖乖的重新走一次樓梯。孩子們順利地學會了正確地上下樓梯。豆豆開始獨自走臺了,可是一次不對,兩次不對,第三次我強忍著火氣,表情溫柔地說:"再來,老師相信豆豆這次一定能走好!""對,一定會成功的。"孩子們齊聲鼓勵道。可第三次她還是走出黃線了。"這麼簡單都不會!""就是,就是。"霎時孩子們炸開了鍋,你一言我一語。我手拍三下,做了一個停的手勢,示意小朋友們要安靜。此時,我都懷疑豆豆是不是身體不平衡?"來,老師跟你一起走。"我拉著她的左手開始下樓。"挺好的嘛,再來秀一次!"她不耐煩的甩開了我的手就跑回活動室了。"豆豆!回來!豆豆!……"我大聲的叫她,她就是不回頭。……二、我的思考:
作為教師的我不該因為家長對孩子的一面之詞或是孩子在學習生活中的不良表現而排擠孩子。也不該為了幼兒當前的安全,刻意的去規劃出這道"獨特的風景線"。更不該一味地顧及眼前的安全,而不斷地阻止孩子的探索行為,卻沒有深入地去思考"走樓梯的安全"!
幼兒園安全教育隨筆
一、讓幼兒瞭解一些生活常識,學習和鞏固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
其實我們孩子生活在家庭、幼兒園和社會的環境之中,意外事故的發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透過學習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變消極躲避為積極預防,就能夠使各種意外傷害發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如熱水、藥品是幼兒日常經常接觸的物品。花花綠綠的藥品會讓幼兒誤認為是糖豆而吃進肚裡。杯裡的熱水也會因為幼兒不會判斷而造成燙傷。那麼如何提高幼兒對事件的預見性呢?首先要了解一些生活的常識。我們透過談話,組織幼兒專門的討論,倒一杯熱水、拿來一些藥品,請幼兒討論一下,從而學會一些自我保護的技能。在討論中幼兒紛紛發表意見。毛毛說: 杯裡冒著熱氣,一定非常燙,不能馬上喝。 新程說: 用手摸摸杯的外面,如果燙手就不能喝。 孝銦說: 喝水的時候,也應該先吹一吹,先小口小口的喝,就不會燙著了。 當我拿來花花綠綠的藥品時,開始幼兒真的以為是巧克力豆呢,紛紛問我: 真的是巧克力嗎?真的能吃嗎? 接著我和小木偶一起進行情境表演,小木偶將藥粒喝下,不一會開始肚子疼,幼兒馬上意識到藥是不能隨便吃的,生病了應該去醫院。在幼兒園應請老師、阿姨幫忙吃藥,在家應請爸爸媽媽幫忙。知道了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識,那麼就應提高幼兒分析、判斷的能力,為幼兒準備一些畫有安全與危險事物的小圖片,如插座、火、藥、熱水、食品、玩具等,請幼兒自己來區分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險的,提高幼兒判斷事物的能力。從而提高幼兒對事情的預見性,預防悲劇的發生。
二、創造良好的環境,使幼兒形成自我的意識
我們幼兒園的環境也是關注幼兒的健康和安全的。我們應與幼兒共同創設相應的物質環境,對幼兒進行直觀、形象而又綜合的教育。一次,我發現幼兒常常在室內亂跑,發生相撞的事情,於是與班上老師商量,決定在室內佈置一些安全標記,提醒幼兒注意。但幼兒不瞭解安全標記。我們就從認識安全標記入手。在晚上的認識活動上學習各種標記。在認識的基礎上,我們在班內的電視機及電門上張貼了禁止觸控的標記;在窗臺張貼了禁止攀爬的標記;在樓道張貼了下滑危險的標記,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三、透過直覺體驗培養幼兒自我保護的能力
我們幼兒園裡各種器械、各種玩具都有,孩子們可以自由地奔跑,進行遊戲,可以說是快樂天堂。但有時玩起來就什麼都忘了,往往會對幼兒造成身體上的傷害,這種自身痛苦的記憶是最深刻的。所以如果看到別的小朋友摔傷磕破時,就能把自己的痛苦記憶類推到別人身上,這種體驗會有助於幼兒理解自我保護的意義。以後在活動時,幼兒就自然引起了注意,減少對自己身體的傷害。
五、透過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讓幼兒學習和鞏固自我保護的技能
大班幼兒好奇心增強,好動,隨心所欲的特點,而且不知深淺,不明是非,常常趁老師阿姨不注意玩一些危險物品,做一些危險的事或到一些不安全的地方玩。但我們不能因為這些就限制幼兒的活動。雖然他們年齡再幼兒園裡不算太小,但他們與需要不斷的獲取經驗,在生活中去不斷的探索和反思。在與環境進行互動作用之後從而獲得相應的資訊、感受。我們要在一日活動中,仔細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利用各種教育活動,提高幼兒自我保護的能力和意識。一次,政政在關門時手被夾了一下,孩子們看到政政受傷後痛苦的表情後都紛紛說: 以後可不能關門了。 幼兒知道不再關門、玩門了,可能以後幼兒由於玩門受傷的機率就會很小了,但這不是安全教育的目的。會抑制幼兒的探索精神。如果以後幼兒一開門、關門就會想到會夾手,事事需要成人幫忙。這樣,受保護越多就越容易出差錯,幼兒會越來越喪失自我保護的能力。以後如果遇到突發事件,他們就會束手無策。於是,我請政政講講怎麼夾了手,幫助幼兒分析怎樣才能不夾手。並教幼兒學習兒歌 開關門 。讓幼兒知道一手扶門框(牆)、一手扶門把兒是正確的方法。並讓幼兒親自實踐,掌握開關門的技能。培養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重要的是不僅應該讓幼兒知道哪裡有危險,更應該讓他們學習如何征服危險,在征服危險的過程中怎樣保護自己。經過一段時間的安全教育,我們發現在活動中大人的提醒在逐漸減少,孩子之間的提醒在增加,幼兒學會了積極地防禦。同時,我們也感到,培養幼兒自我保護意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持之以恆,真正使幼兒形成自律,從而獲得身心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