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桂枝的功效和作用
桂枝,中藥名。屬樟目,樟科中等大喬木;一年生枝條圓柱形,頂芽芽鱗寬卵形,綠色的葉子互生,長橢圓形至近披針形;花白色,長約4.5mm;果橢圓形,成熟時黑紫色,無毛;花期6~8月,果期10~12月。中藥材桂枝的功效和作用,我們一起來看看下文。
形態特徵
肉桂,常綠喬木,高12-17m。樹皮灰褐色,芳香,幼枝略呈四稜形。葉互生,革質;長橢圓形至近披針形,長8-17cm,寬3.5-6cm,先端尖,基部鈍,全緣,上面綠色,有光澤,下面灰綠色,被細柔毛;具離基3出脈,於下面明顯隆起,細脈橫向平行;葉柄粗壯,長1-2cm。圓錐花序腋生或近頂生,長10-19cm,被短柔毛;花小,直徑約3cm;花梗長約5mm;花被管長約2mm,裂片6,黃綠色,橢圓形,長約3mm,內外密生短柔毛;發育雄蕊9,3輪,花葯矩圓形,4室,瓣裂,外面2輪花絲上無腺體,花葯內向,第3輪雄蕊外向,花絲基部有2腺體,最內尚有1輪退化雄蕊,花葯心臟形;雌蕊稍短於雄蕊,子房橢圓形,1室,胚珠1,花柱細,與子房幾等長,柱頭略呈盤狀。漿果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稍平截,暗紫色,長約12-13mm,外有宿存花被。種子長卵形,紫色。花期5-7月。果期至次年2-3月。原植物
中藥簡述
基本資訊
處方名稱:桂枝、桂枝尖。
桂枝 Guizhi
[出處] 《名醫別錄》。
[中藥學名]Cinnamomi Ramulus 。
【性味歸經】
辛;甘;性溫。
①《醫學啟源》:氣熱,味辛甘。
②《本經逢原》:辛,甘,微溫,無毒。
入膀胱、心、肺經。
①《湯液本草》:入足太陽經。
②《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經。
③《藥品化義》:入肝、腎、膀胱三經。
④《本草求真》:入肌表,兼入心、肝。
功效
【主治】散寒解表;溫通經脈;通陽化氣。主風寒表證;寒溼痺痛;四肢厥冷;經閉痛經;症瘕結塊;胸痺;心悸;痰飲;小便不利。用於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痺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
【功效】發汗解肌,溫經通脈,助陽化氣,散寒止痛。
藥物來源:本品為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乾燥嫩枝。春、夏二季採收,除去葉,曬乾,或切片曬乾。
炮製方法:除去雜質,稍泡,洗淨,潤透,切薄片,晾乾。本品為類圓形、橢圓形的片或不規則形的段。皮部紅棕色,表面有時可見點狀皮孔或縱稜線,木部黃白色或淺黃棕色,髓部類圓形或略呈方形。
藥物性狀:本品呈長圓柱形,多分枝,長30~75cm,粗端直徑0.3~1cm。表面紅棕色至棕色,有縱稜線、細皺紋及小疙瘩狀的葉痕、枝痕、芽痕,皮孔點狀。質硬而脆,易折斷。切片厚2~4mm,斷面皮部紅棕色。
藥物鑑別
(1) 本品橫切面:表皮細胞1 列,嫩枝可見單細胞非腺毛。木栓細胞 3~5 列,最內1 列細胞外壁增原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厚。皮層有油細胞及石細胞散在。中柱鞘石細胞群斷續排列成環,並伴有纖維束。韌皮部有分泌細胞及纖維散在。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射線寬 1~2 列細胞,含棕色物;導管單個雜湊或2 至數個相聚;木纖維壁較薄,與木薄壁細胞不易區別。髓部細胞壁略厚,木化。射線細胞含細小草酸鈣針晶。
(2)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密塞,浸泡20分鐘,時時振搖,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桂皮醛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 含1μl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15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17: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二硝基苯肼乙醇試液。
功能主治
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衝降氣。用於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痺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
用法用量:3~9克 。
藥物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
桂枝的功效:
桂枝又叫柳桂,桂枝的功效是散寒解表、溫通經脈、促陽化氣,桂枝的作用是治風寒表證、寒溼痺痛、四肢厥冷、經閉痛經、癥瘕結塊、胸痺、心悸、痰飲、小便不利,桂枝用藥禁忌是熱病高熱,陰虛火旺,血熱妄行者禁服桂枝。
藥名:桂枝。
功效分類:解表藥。
別名:柳桂。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辛;甘;性溫。
歸經:膀胱經;心經;肺經。
功效:散寒解表;溫通經脈;促陽化氣。
主治:風寒表證;寒溼痺痛;四肢厥冷;經閉痛經;癥瘕結塊;胸痺;心悸;痰飲;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6g,大劑量,可用至15-30g;或入丸、散。
來源: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
炮製方法:
桂枝:用水稍浸泡,撈起,悶潤至透,切片,晾乾,篩去屑。
桂枝尖:取桂枝的細枝梢,稍浸,悶潤至透,切片,晾乾。
桂枝木:取去皮桂枝,稍浸泡,潤透,切片,晾乾。
桂枝的作用:
桂枝性味:辛;甘;性溫,歸膀胱經;心經;肺經。桂枝能發汗解肌,溫經通脈,助陽化氣,散寒止痛。主風寒表證;寒溼痺痛;四肢厥冷;經閉痛經;症瘕結塊;胸痺;心悸;痰飲;小便不利。用於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痺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
1、桂枝治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上五味,細切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縶縶微似有汗者益佳。
2、桂枝治傷寒 陽脈澀 陰脈弦 法當腹中急痛:桂枝150克(去皮)甘草100克 大棗十二枚(擘)芍藥30克 生薑150克(切)膠飴一升.上六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去滓 納飴 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 日三服.(《傷寒論》小建中湯)
3、桂枝治傷寒八九日,風溼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四兩(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甘草二兩(炙)。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4、桂枝治太陽病發汗後 大汗出 脈浮 小便不利 微熱消渴:豬苓十八銖(去皮) 澤瀉80克 白朮十八銖 茯苓十八銖 桂枝25克(去皮).上五味 搗為散.以白酒和服方寸匕 日三服.(《傷寒論》五苓散)
5、桂枝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四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麻黃二兩,生薑五兩,白朮五兩,知母四兩,防風四兩,附子一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