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龍葵的功效與作用 龍葵的特徵和注意事項
龍葵(學名:Solanum nigrum L. ):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草高30-120釐米;莖直立,多分枝;卵形或心型葉子互生,近全緣;夏季開白色小花,4-10朵成聚傘花序;球形漿果,成熟後為黑紫色。漿果和葉子均可食用,但葉子含有大量生物鹼,須經煮熟後方可解毒。全株入藥,可散瘀消腫,清熱解毒。歡迎閱讀下文。
功效
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治疔瘡,癰腫,丹毒,跌打扭傷,慢性氣管炎,急性腎炎。
禁忌
脾胃虛弱者勿服。
龍葵別名苦葵、苦菜、天茄子、水茄、天泡草、老鴉酸漿草、老鴉眼睛、天救兒草、黑天棵、野茄子、野辣子、黑姑娘、龍眼草、山辣椒、耳墜菜。在我國各地均有分佈。
龍葵為一-年生草本。植株高約60釐米。莖直立或下部堰臥,有稜角。葉互生,葉片呈卵形或近菱形,葉緣有波狀疏鋸齒,葉片大小差異很大。6——7月開花,花白色,傘狀聚傘花序側生。3——4月採摘嫩葉,食用;夏、秋季採割全草,除去雜質,乾燥,切段,藥用。
【性味】:
性寒,味苦、微甘;有小毒。
①《唐本草》:味苦,寒,無毒。
②《滇南本草》:性大寒,味苦。
③《綱目》:苦微甘,滑,寒,無毒。
④《貴州草藥》:性平,味辛,苦。
【歸經】:
【入藥部分】:
以全草入藥
【產地和分佈】:
生於田邊、路旁或荒地。全國均有分佈。吉林,黑龍江省居多。
【形態特徵】:
莖圓柱形,多分枝,長30-70cm,直徑2-10mm,表面黃綠色,具縱皺紋。質硬而脆,斷面黃白色,中空。地皺縮或破碎,完整者呈卵形或橢圓形,長2-12cm,寬2-6cm,先端銳尖或鈍,全緣或有不規則波狀鋸齒,暗綠色,兩面光滑或疏被短柔毛;葉柄長0.3-2.2cm。花、果少見,聚傘花序蠍尾狀,腋外生,花4-6朵,花萼棕褐色,花冠棕黃色。漿果球形,黑色或綠色,皺縮。種子多數,棕色。氣微味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注意事項】:
脾胃虛弱者勿服。
【龍葵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治疔瘡,癰腫,丹毒,跌打扭傷,慢性氣管炎,急性腎炎。用於瘡癰腫毒、面板溼疹、小便不利、老年慢性氣管炎、白帶過多、前列腺炎、痢疾。
①《唐本草》:食之解勞少睡,去虛熱腫。
②《食療本草》:主丁腫,患火丹瘡。和土杵,敷之。
③《本草圖經》:葉:入醋細研,治小兒火焰丹,消赤腫。
④《救荒本草》:敷貼腫毒、金瘡,拔毒。
⑤《滇南本草》:治小兒風熱,攻瘡毒,洗疥癱癢痛,祛面板風。
⑥《滇南本草圖說》:治小兒風邪,熱症驚風,化痰解痙,亦治痘風瘡,遍身風癢。疔,可攻能散。葉:洗瘡。
⑦《綱目》:苗:消熱散血。
⑧《現代實用中藥》:利尿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