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魯迅風箏優秀教案
導語:《風箏》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5年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魯迅風箏教案怎麼寫?下面為小編整理分享的一些教學方案,歡迎借鑑
人教版語文魯迅風箏優秀教案
引入正題:風箏帶給你們以無盡的夢想和快樂,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盡情享受這份放飛風箏的自由和快樂呢?讓我們走近文壇巨匠魯迅先生的兄弟之間,來了解一段關於風箏的故事。
教材分析
本文是魯迅諸多優秀回憶性散文中的一篇。寫了他童年時,因為風箏與弟弟發生了一次無法補過的誤解和衝突,內心充滿了深深的愧疚。筆觸細膩,情感悽婉,適合於用聲情並茂的朗讀,來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本文所體現出來的親情帶有很深的時代烙印,要透過社會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作者嚴厲的自責精神充塞在字裡行間,這更是文章的動人之處。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品味語句,理解重點詞句的語境意義。
2、能力目標:感受文中透過誤解和衝突所體現出的兄弟間深厚的親情。
3、德育目標:學習魯迅嚴於自省,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多角度理解課文的內容,瞭解課文的批判性。
2、難點:感悟親情,瞭解科學的教育思想,學習魯迅的反思自省精神。
教學設想
它講述的是“我”童年時因為風箏與弟弟發生了一次無法補過的誤解和衝突,內心充滿了深深的愧疚。細讀作品,作者的立意既有魯迅的兄弟之情,也有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更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所以教學中要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同時這是七年級學生入學首次接觸魯迅先生的文章,缺乏必要的知識準備,因此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善於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透過朗讀法感知文字,圈畫法品味重要詞句,創設問題情境法來啟迪思考。
教學過程
一、課文提示
1、魯迅,原名周樹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雜文集《墳》《南腔北調集》等。比較著名的作品有小說《狂人日記》《阿Q正傳》《祝福》《孔乙己》《故鄉》《藥》等。 2、概括故事。要求從時間、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話概括:這是一個______的故事。
二、朗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辨明字形及詞義。
三、詞語積累
1、伶仃língdīng 憔悴qiáocuì 訣juã 漾yàng 嫌惡xiánwù 蟹xia 詣yì 墮duî
2、解釋下面的詞語。
恍然大悟 苦心孤詣 塵封 肅殺 傲然 可鄙
四、理解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就“這篇散文回憶的是什麼事情?你讀了有哪些感受?全
文可分為幾部分?”等問題小組內部交流。
2、本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段),由北京的冬天景象引出對故鄉春天的描寫。
第二部分(3—10段),敘述故鄉“風箏事件”的經過。
第三部分(11、12段),由故鄉的春天再回到北京現實的冬天,照應開頭。
3、本文敘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 文章寫“我”認為放風箏“沒出息”不許弟弟放風箏,一天弟弟偷偷躲著做風箏而被“我”發現,“我”粗暴地將弟弟做的風箏踏毀了。多年後,“我”認識到這是對弟弟“精神的`虐殺”,想補救,可是一直沒有實現。)
4、“我”為什麼不許弟弟放風箏,甚至踏毀弟弟偷偷做的風箏?
( 因為“我”認為放風箏是“沒出息孩子的玩藝”,所以作為兄長的“我”有責任管教樂此不疲的弟弟,甚至將弟弟偷偷做的風箏“折斷”、“踏扁”。 ) 5、為什麼不許弟弟放風箏是“對於精神的虐殺”?
( 因為玩耍是兒童的天性,而“我”不許弟弟放風箏,甚至粗暴地毀滅弟弟做的風箏,這是“我”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弟弟身上,剝奪了弟弟精神上的快樂,毀滅了弟弟的天性。 )
6、找出文章生動描寫小兄弟對風箏入迷的情狀的語句,分析這些描寫流露出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相關的句子有:(1)他沒有風箏,就眼巴巴“呆看”著人家的風箏在空中飄遊而“出神”,“有時至於小半日”;(2)他時而為人家的風箏突然跌落下來而“驚呼”;他時而又為人家的風箏因“纏繞解開”而“高興得跳躍„„”
小兄弟“多病,瘦得不堪”,怪可憐的。放風箏,去春光明媚的野外活動活動,本是大有好處的,可是因為兄長不允許,只能呆看人家的風箏,他“驚呼”“跳躍”,天真活潑的兒童天性躍然紙上,小兄弟入迷的情狀描寫得越細緻生動,越能加重對剝奪他放風箏權利的封建家規的控訴力量。這裡隱含著對小兄弟的同情,對自己深深的自責。
7、文中所說的“對於精神的虐殺這一幕”具體指前文的哪件事?
(指“我”不許小兄弟放風箏,認為是“笑柄”“可鄙的”;發現小兄弟偷做風箏,“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風箏抓斷踏扁了。)
8、如何理解
(從遊戲的意義上看,“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遊戲使兒童活潑、健康、聰明,不準兒童遊戲無異於虐殺兒童的天性。一個純潔無邪的孩子,他的正常天性,他的合理的願望,只是因為有悖於大人們的“信條”,就不能發展,就得不到實現,甚至要為此付出代價,這使人痛切地感受到其中包含著某種具有悲劇意味的東西。被糟踐的雖然只是一隻風箏,可是同時受到傷害的卻是一顆本來應該受到愛撫的稚嫩的心。作者稱之為“精神的虐殺”,是非常深刻的)
9、作者為什麼總想補過?那心為什麼”只是很重很重地墮著”?
(“我”過去認為,放風箏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作為兄長,嚴格管束弟弟,原是為弟弟有出息。現在反思起來,當年被落後的觀念所支配,自己的
行徑實在是“精神虐殺”的行為,所以他設法補過,並不因為自己當初的動機是好的就原諒自己,也不因為當初的想法是受了傳統的影響而寬恕自己,也不因為時間相隔久遠就不了了之。從這裡可以看出作者的為人是多麼嚴肅認真。因為始終沒能得到弟弟的寬恕,設想的補過的方法均行不通,作者感到很沉重。)
10待到小兄弟驚異地笑著說:“有過這樣的事嗎”,為什麼“我”不覺得寬鬆反而覺得“沉重”?
(小時候,自己對弟弟那樣管束,簡直是精神的虐殺,而弟弟卻毫無抗爭,逆來順受,時過境遷,忘得一乾二淨。作者感嘆被虐殺者的健忘和毫不抗爭,在他看來,這正是虐殺者之所以能夠肆意虐殺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 11末段的語句如何理解?
(“我”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精神被虐殺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無法補過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是怎樣的悲哀啊。而這種悲哀是出乎意料的,所以說“無可把握的悲哀”,想擺脫而不得。
“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見春天,不要望見風箏,這才能忘卻,才能擺脫悲哀。我只感覺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氣”,不僅指當時的天氣,而且指心頭的悲涼。當年虐殺者與被虐殺者都被愚昧觀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為有什麼錯,現在虐殺者有了覺悟而後悔痛苦,而被虐殺者已經全然忘卻。覺悟者永遠無法補過,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慄。)
五 課堂總結
文章中心的兩個要點:
懺悔:我對弟弟的“精神的虐殺”——自我譴責
悲哀:弟弟自甘受辱、受辱而不知、全然忘卻。
六 課文中心思想 1.表現出魯迅與兄弟的手足之情,不讓小弟放風箏,為小弟著想,討小弟寬恕。
2.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制度。
3.寫出魯迅的自省精神。
4.魯迅堆笑地受到精神虐殺卻毫無怨恨的深沉的感慨。
5.寫出遊戲對兒童的意義
七 擴充套件聯絡
讀了這篇文章,我相信我們大家的心情一定不會平靜,小弟那生性可憐的模樣在我們的腦海裡不斷閃現,假如你是文中的小弟你又想對哥哥說些什呢?
八 總結
本文是魯迅諸多優秀回憶性散文中的一篇。寫了他童年時,因為風箏與弟弟發生了一次無法補過的誤解和衝突,內心充滿了深深的愧疚。筆觸細膩,情感悽婉,適合於用聲情並茂的朗讀。本文所體現出來的親情帶有很深的時代烙印,要透過社會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作者嚴厲的自責精神充塞在字裡行間,這更是文章的動人之處。希望大家課後能夠繼續感悟。
九 課後作業
寫一篇關於回憶的作文(500字左右)
人教版語文魯迅風箏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1、基本理解文章內容,感悟一點如何概括文章的方法。
2、逐步養成慢慢揣摩揣摩語言,慢慢琢磨琢磨語言,慢慢體會體會語言的習慣。
3、大致明白“我” 性格特點:嚴於自省,知錯就改的。
4、隱約體會到“我”與弟弟之間的濃濃手足之情。
教學重點:
1、基本理解文章內容,感悟一點如何概括文章的方法。
2、逐步養成慢慢揣摩揣摩語言,慢慢琢磨琢磨語言,慢慢體會體會語言的意思。
教學難點:
1、理解“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玩過風箏嗎?風箏是報春的天使,孩子們因為渴望春姑娘的來臨,才用風箏去迎接她,打扮她,讚美她。可是有個孩子卻無端地被剝奪了玩風箏的權利,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風箏》這首散文詩吧。 板書課題《風箏》。
二、作者簡介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小說集:《吶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詩集:《野草》
雜文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1918年第一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是《狂人日記》。
本文選自散文詩集《野草》。
三、生字
憔悴 模樣 蜈蚣 懲罰
擲 虐殺 墮 寬恕
丫杈 伶仃 嫌惡 可鄙
什物 驚惶 瑟縮 苦心孤詣
苦心孤詣:指苦心鑽研,到了別人所達不到的地步。也指為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而煞費苦心。
四、基本把握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
2、研讀課文第1自然段。(“我”心情如何)
明確:第1自然段從看到風箏,心裡是驚異和悲哀。我把驚異和悲哀加起來合併為:驚悲風箏。
3、為什麼我看見風箏就覺得驚異悲哀呢?請同學們閱讀第2自然段——串門風箏。
為什麼我說這段是風箏串門呢?因為我身在北京,當時的季節又是冬天。彷彿中,南方故鄉春天的風箏居然飛舞到北方北京的冬季裡來了,能不驚異嗎。因此我說這段是風箏串門。
3、風箏串門只解釋驚異,可還沒有解釋悲哀呢?那悲哀又從何說起呢?請同學們閱讀第3自然段——喜惡風箏。
風箏為什麼又是喜歡又是厭惡呢?原來我是哥哥,認為玩風箏沒出息,所以我嫌惡,誇張點說是恨得要死;而小、病、瘦弟弟卻非常喜歡風箏,誇張點說是愛的要命。可是我又不准他放,矛盾由此產生。產生什麼矛盾呢?請同學們閱讀第4自然段——做砸風箏。
4、怎麼回事?原來弟弟因為太痴迷風箏而不得,所以瞞了我自己偷偷的在一間堆積雜物的小屋裡苦心孤詣(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而煞費苦心)的做,將要完工的時候被我發覺了。弟弟驚惶、瑟縮、絕望。我抓斷翅骨,擲踏風輪,憤怒傲然離去。離去還不算完,請同學們閱讀5、6自然段——風箏懲罰。
5、什麼樣的懲罰呢?姍姍來遲的懲罰,遲到了20年。不停墮下去的沉重懲罰。為什麼懲罰來得這樣晚卻如此沉重呢?只因為我看了一本外國講論兒童的書才明白遊戲室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也才明白20年前幼小的我幹了一件自認為是對的事其實是大錯特錯的事,那是對弟弟的精神虐殺,因此而深深自責,內心無比沉重。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請同學們閱讀7、8、9、10、11自然段——風箏無解。
6、為什麼說風箏無解呢?為了彌補我得過錯,我想了五種方法:送他風箏,贊成他放,勸他放,一同放,討他寬恕。前四種方法過期了,最後一種因為他全然忘卻而讓我無法得到寬恕。這件事只有我自己知道了,我不可能代替弟弟寬恕我,我更不能自己寬恕自己,只能壓在心裡,放不下了,無法釋懷了。所以說風箏無解。都無解就還不善罷甘休,無解還在升級,升級到什麼程度呢?請同學們閱讀12自然段——風箏魔咒。
7、為什麼說風箏魔咒呢?從此後,我每看見風箏都會控制不住想起給我對幼小時候對弟弟精神虐殺一幕的悲哀回憶。所以我害怕看見風箏,我想躲避風箏。風箏不是春二三月才浮現在天空中嗎,那我就躲到冬天裡去,沒想到北京的冬天也有風箏浮現,看來註定擺脫不了悲哀了,就讓悲哀無限迴圈吧!這也正是“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的意思。
五、練習。
根據分析過程“驚悲風箏——串門風箏——喜惡風箏——做砸風箏——風箏懲罰——風箏無解——風箏魔咒”回答:1、寫了什麼人?2、寫了什麼物?3、寫了什麼事?4、根據人、物、事揣摩出表達的是情(理)?情(理)是什麼?5、根據人、事、物、情(理)推導我的性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