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消化不良怎麼辦 怎樣治療小兒消化不良
導語:小兒消化不良,我國兒科患者中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發病率尚無規範統計,但已經成為兒科消化門診常見的就診原因。由於許多兒科臨床醫生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缺乏足夠的認識,因而不能及時做出正確診斷與治療,延緩患兒身心康復,影響學習與生活質量。
分類
對於主訴表達清楚的年長兒童(≥4歲),可以參考羅馬Ⅲ標準,並根據主要症狀的不同將FD分為餐後不適綜合徵(表現為餐後飽脹或早飽)和上腹痛綜合徵(表現為上腹痛或燒灼感)兩個亞型。
病因
目前認為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如胃腸運動功能障礙、內臟高敏感性、胃酸分泌異常、Hp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黏膜免疫和炎症功能改變以及、中樞神經(CNS)、腦腸軸及腸神經(ENS)調節功能改變。
臨床表現
FD的常見症狀有:上腹痛、腹脹、胃氣脹、早飽、噯氣、噁心、嘔吐、上腹灼熱感等,這些症狀持續存在或反覆發作,但缺乏特徵性,並且極少全部同時出現,多隻出現一種或數種。這些症狀影響了患兒進食,導致長期營養攝入不足,患兒營養不良發生率較高,生長髮育遲緩也可能發生。不少患兒合併有神經症、焦慮症等精神心理症狀。
治療
1.一般治療
幫助患兒的家長認識、理解病情,指導其改善患兒生活方式,調整飲食結構和習慣,去除與症狀相關的可能發病因素,提高緩解症狀的能力。非藥物治療包括認知治療、調節飲食及改變排便習慣等。失眠、焦慮、抑鬱等精神因素是兒童FD的一個重要病因,而兒童對反覆的腹痛、腹脹等上腹部不適症狀的耐受性差,這些症狀可能反過來促發和加重患兒的精神症狀。近年來認知行為療法對FD患兒的治療越來越受到重視。
2.藥物治療
根據患兒的臨床表現及其與進餐的關係,可選用促動力藥、抗酸藥和抑酸藥,一般療程2~4周。具體選藥原則詳見兒童FD的診治流程。治療無效者可適當延長療程,並可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後再進行治療。有Hp感染者,需行Hp的根除治療。
(1)促動力藥 目前常用促進胃排空的藥物主要有:①多巴胺受體拮抗劑:甲氧氯普胺,具有較強中樞止吐作用,可增強胃動力。但因其可導致錐體外系反應,故不宜用於嬰幼兒和長期大劑量使用。多潘立酮是選擇性外周多巴胺D2受體拮抗劑,不透過血腦屏障,無錐體外系不良反應,能增加胃竇和十二指腸動力,促進胃排空,明顯改善FD患兒餐後飽脹、早飽等症狀舊。但長期使用可引起血泌乳素升高,個別患者出現乳房脹痛或泌乳現象。②5羥色胺4(5-HT4)受體激動劑:枸櫞酸莫沙必利,可明顯改善FD患者早飽、腹脹。
(2)抗酸及抑酸藥 已廣泛應用於消化不良的治療。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抗酸劑有鋁碳酸鎂、複方氫氧化鋁、碳酸鈣口服混懸液等,可以緩解症狀。抑酸藥包括H2受體拮抗劑(H2RA),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和質子泵抑制劑(PPI),如:奧美拉唑。這類藥對於緩解腹痛、反酸、燒心等症狀有較明顯的作用。
(3)根除Hp感染 雖然Hp與FD的發病和症狀間的關係尚不確定,但臨床上對於伴Hp感染的'FD患兒仍建議進行根除Hp的治療。有研究表明對於Hp陽性的FD患者,用奧美拉唑及抗生素根除Hp治療後可使部分患者症狀得到長期改善。比單一使用奧美拉唑療效好。
3.腸道益生菌的應用
乳酸桿菌等腸道益生菌的作用除了能抑制腸道病原菌的生長、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外,還參與了內源性物質的消化分解,透過增強或降低消化道酶的活性,或產生各種消化酶而促進消化功能。
4.中藥治療
是功能性胃腸病的一種重要治療方法。中藥的作用機制並不完全清楚。但有證據顯示,它們即使在很低的濃度下也可以透過味覺系統、迷走神經以及腸道神經系統刺激胃及消化腺的分泌,並透過腸道神經系統加強了消化道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反饋刺激,從而使腸道功能增強。較大劑量的中藥甚至可以直接影響胃腸黏膜。中草藥常含有芳香油類,而芳香油類有解痙、通氣導瀉及區域性止痛的功能。近年來多個關於中草藥製劑(如香菜油、薄荷油、姜以及薑黃提取物等)的對照研究表明,中草藥對功能性胃腸疾病的治療效果優於安慰劑,而與促胃腸動力藥的效果相同。
5.精神心理調整
FD發病的心理因素已越來越受到重視。醫生應該具備足夠的同情心、耐心。給予一定的行為治療、認知治療或心理干預,可以配合使用一些安慰劑,大部分症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善。而對抑酸和促動力治療無效、且伴有明顯精神心理障礙的患者,可以請心理科醫生協助診治,適當給予抗焦慮、抗抑鬱藥,可改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