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長莫及是什麼意思-鞭長莫及的釋義典故
鞭長莫及,我國古代成語,出自《左傳》,釋為雖然鞭子很長,但總不能打到馬肚子上,比喻距離太遠而無能為力。
釋義
解釋:
原意是雖然鞭
子長,但是打不到馬肚子上,後來借指力量達不到,力所不及。
近義詞:愛莫能助、力不從心、鞭長不及。
反義詞:不在話下、綽綽有餘、近水樓臺。
出處
《左傳·宣公十五年》
楚子伐宋。宋人使樂嬰齊告急於晉。晉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天方授楚,未可與爭;雖晉之強,能違天乎?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汙,山藪(sǒu)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
典故
春秋時期,楚莊王派左司馬申舟訪問齊國,派公子馮出使晉國。當時,從楚國到齊國必經宋國;從楚國到晉國必經鄭國。按規定,從別國經過,事先要得到別人的允許。可是楚莊王自恃楚國為大國,可以輕視別國,不把宋國和鄭國放在眼裡,所以就沒有通知宋國和鄭國。
臨行前,申舟擔心地對楚莊王說:“鄭國明於事理,到晉國去不向它借路還關係不大;可宋國不講情面,到齊國去不向它借路,我恐怕會被他們殺死。”楚莊王說:“不用擔心,假如他們真敢殺你,我就替你報仇。”
宋國國君知道了後,十分氣憤,將申舟扣留下來。大臣華元對國君說:“楚國事先未有通知,便是把我國當作已亡,領土已歸屬於他。我們必須維護獨立主權的尊嚴,不能受這種侮辱!就算楚國要發兵進攻,大不了就亡國。但我們寧可戰敗,也不服屈辱!”宋國國君聽了後,處死了申舟,並隨時迎接楚國的`進攻。
楚莊王得知訊息後,果然派兵進攻宋國,並將宋國都城睢陽團團圍住。雙方相持了好幾個月,楚國也未能取勝。楚軍把宋國圍困了半年,第二年春,宋國被逼無奈,只好派大夫樂嬰向晉國求助。
晉景公欲派援兵去幫助宋國解圍,可是晉國大夫伯宗極力反對,他對晉景公說:“我們不能派兵幫宋打楚,古話說的好,‘雖鞭長,不及馬腹(鞭子再長,也打不到馬的肚子)’,現今的楚國正在興旺時期,楚國的強盛是上天贈與它的,別人不能與它相爭。我們晉國再強大,也不能違抗天命,又怎能管得了楚國呢?”
晉景公仍然猶豫不決,他說:“人家有難相求於我們,我們竟不加理睬,這有點說不過去吧?我感到恥辱。”伯宗進一步勸道:“這算不了什麼,山林沼澤裡難免有汙垢疾害,就是美玉也難免有斑點。因此說,國君有時不免要含恥忍辱,這是小毛病損害不了大德。”
聽了伯宗這番道理,晉景公才決定不派兵去救援宋國。
示例
除掉腹地裡幾省外國人~,其餘的雖然沒有擺在面子上瓜分,暗地裡都各有了主子了。(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四回)
大元帥正有事於開封,欲救襄陽則~,不救則孤守襄陽之師不能自存。(姚雪垠《李自成》)
成語接龍
及瓜而代 → 代為說項 → 項莊舞劍 → 劍樹刀山 → 山南海北 → 北面稱臣 → 臣心如水 → 水盡鵝飛 → 飛蛾赴火 → 火滅煙消 → 訊息盈虛 → 虛己以聽 → 聽微決疑 → 疑鄰盜斧 → 斧鉞之誅 → 誅故貰誤 → 誤入歧途 → 途途是道 → 道邊苦李 → 李廣不侯 → 侯門如海 → 海晏河清 → 清灰冷火 → 火妻灰子 → 子孝父慈 → 慈眉善目 → 目挑心招 → 招是搬非 → 非昔是今 → 今是昨非 → 非同兒戲 → 戲蝶遊蜂 → 蜂屯烏合 → 合浦珠還 → 還珠返璧 → 璧坐璣馳 → 馳志伊吾 → 吾膝如鐵 → 鐵壁銅牆 → 牆高基下 → 下馬看花 → 花花公子 → 子曰詩云 → 雲蒸霧集 → 集思廣議 → 議論英發 → 發人深省 → 省愆寡過 → 過街老鼠 → 鼠竄狼奔 → 奔軼絕塵 → 塵羹塗飯 → 飯來張口 → 口呆目鈍 → 鈍學累功 → 功成不居 → 居心險惡 → 惡貫滿盈 → 盈千累萬 → 萬應靈丹 → 丹楓迎秋 → 秋高氣肅 → 肅然起敬 → 敬天愛民 → 民窮財盡 → 盡態極妍 → 妍蚩好惡 → 惡衣惡食 → 食辨勞薪 → 薪桂米珠 → 珠零錦粲 → 粲花之論 → 論長說短 → 短中取長 → 長生不老 → 老子長孫 → 孫康映雪 → 雪天螢席 → 席地而坐
相關謎語
“鞭長莫及”為謎底的謎語
1.時臨黑夜生一策·捲簾格(打一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