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手抄報

中小學心理健康手抄報圖片及內容素材

2017年中小學心理健康手抄報圖片及內容素材

導語: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以下是pincai小編為您整理相關內容,歡迎參考閱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2017年中小學心理健康手抄報圖片及內容素材

兒童心理學一般以個體從出生到青年初期(14~15歲)心理的發生和發展為研究物件。在西方文獻中,兒童心理學與“兒童發展”,以及狹義的“發展心理學”在意義和範圍上基本相同。兒童心理學著作有按年齡階段如新生兒期、嬰兒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等排列的體系,這是大多數兒童心理學著作採取的體系;有按心理過程排列的體系,如感知覺發展、記憶發展、思維發展、注意發展、語言發展等;也有將上述兩種排列混合編制的體系。

在西方,兒童心理學研究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以後的一些人文主義教育家,如科梅紐斯、盧梭、裴斯泰洛齊、福祿貝爾等人的工作。他們提出尊重兒童、瞭解兒童的新教育思想,為兒童心理學的產生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礎。

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直接推動了兒童發展的研究。達爾文根據長期觀察自己孩子的心理發展的記錄而寫的《一個嬰兒的傳略》一書是兒童心理學早期專題研究成果之一,它對推動兒童心理的傳記法(或日記法)研究有重要影響。

科學的兒童心理學產生於19世紀後半期。德國生理學家和實驗心理學家普賴爾是兒童心理學的真正創始人。他對自己的孩子從出生到3歲每天進行系統觀察,有時也進行一些實驗性的觀察,最後把這些觀察記錄整理成一部有名的著作《兒童心理》,於1882年出版,被公認為第一部科學的、系統的兒童心理學著作。

2017年中小學心理健康手抄報圖片及內容素材

心理健康教育與作文教學

進入新世紀以來,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教育本質的體現,而且正在逐漸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一名小學高年級班主任,我常常想:如何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同時還能接受心理健康的教育呢?如何在“以德育人”的同時“以心育人”?既然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幹、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載體,那麼能否將二者有機結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呢?帶著這樣的問題我作了如下一些探索:

一、將心理健康教育與作文教學相結合。

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隱性課程對學生的心理施加積極影響。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的內在心理狀態如何,情緒高昂,則效果倍增;情緒低落,則效果微小。只有靠學生內在情感動力,才能推動知識的掌握和智力的發展。”小學生作文源於他們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或親身經歷的人或事。小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話說出來,無需太多的加工潤色,更無需這樣或那樣的刪改,這就是在他眼中的事情的本來面目。從他們的作文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們在想些什麼,他們對一些事情的具體看法。由此我想到把作文教學與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聯絡起來,是可以起到教、育兩不誤的作用的。

二、將心理健康教育與作文教學相結合想法的實踐。

這一實踐的宗旨就是“將心理健康教育向學生的日常生活滲透,與作文教學相結合”教、育共長。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離開了生活,作文便失去了源頭和生命力。小學生學習寫作文,主要以生活為基礎。寫作文的過程既是培養、提高學生文字表達能力的過程,又是陶冶、豐富學生情感的教育過程。學生的情感是作文的內在動力,而作文又是其情感的記錄。因此,抓住這一切入點,將心理健康教育向學生的日常生活滲透,與作文教學相結合;把對整體學生的心理教育與個別學生的心理教育相結合。

在實施過程中,我注意抓住學生中出現的一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利用作文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力求把教學要求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需要。如在一次家長會中,有些家長反映學生受不了委屈,因為一點小事便弄得大哭小鬧不止。這個問題引起了我的重視,於是我佈置了作文《當我受了委屈的時候》。在作文中,有的孩子寫道:“當我受委屈的時候,我會非常生氣,有時候我會哭,有時候會靜靜的坐著不理睬他們,自已做自己的事,有時,我會打架,有時會罵人,還有時會摔東西。”一看就知道這個孩子的處理方式具有極大的普遍性。還有的孩子寫道:“會和好朋友說一說,讓她們說誰的對,如果是我的錯,我會向那個人說聲對不起,讓她原諒我,以後我們還是好朋友。”很顯然這樣的作法具有很強的理智性,且有一定的推廣價值。對於這樣的作文,教師就不能一味的按原有的方式進行批改了,而是需要加進更多的人性化色彩。如我給第一例學生的評語是:“你和我受委屈時的反映很像,而且這種方式確實可以充分的發洩一下,但這很不好,是嗎?我常想,其實可以想出更好的辦法:或解釋,或走開,或不去想,都可以,對嗎?”類似的評語,可以指導學生的行為,使他們知道再發生類似的情況時,怎樣可以做得更好些。在《我要做個好學生》這篇作文中,有學生這樣寫道:“小時候,我的學習成績在我們班裡差不多,我真想超過學習成績一直比我好的同學,我就每天都刻苦努力學習,終於超過了比我學習成績好的同學。我認為學習要放在第一位,我要做一個好學生。”她是這樣寫的,也確實是這樣做的,這篇作文也使我找到了她為什麼一直對班裡的事情漠不關心的原因。於是我在評語中寫道:你說的非常不錯,其實,我覺得你不僅要認真學習,更應投入到集體當中,這樣你才會有更大的收穫,有更多的快樂!此後我有意識的在班級生活中安排一些公益性的事讓她做,逐漸改變了她狹隘的學習觀。還有一名學生的作文更令人吃驚:“做一名好學生,不但要學習好,更要在老師和同學以及別的領導眼裡留一個好印象。”我一直對這名學生的印象不錯,但我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孩子的內心竟有著如此”成人化”的想法。於是我在評語中語重心腸的寫道:“做一名好學生的標準很多,其實最終一點就是你的健康成長,你明白嗎?”

透過這種方式,在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同時,有效的發現、糾正了一些學生的觀點,幫助他們認識自己,悅納自己,提高他們對生活的適應能力,養成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他們健康、向上、樂學、合群、自信、自主、開拓、創新的健康人格。

學習寫作文和提高認識能力是相輔相成的,高年級學生掌握了足夠的字和詞彙,視野逐漸擴大,能主動地觀察周圍的變化,能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和見解,對於生活中可喜、可悲、可愛、可憎的人和事都有著自己的理解方式。教學,歸根結底是為了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學是內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透過學才能起作用,沒有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師的一切活動都毫無意義。

三、將心理健康教育與作文教學相結合想法的收穫

事實證明:經常寫作文會使一個人勤於動腦,感情豐富,思想活躍,促進認識事物能力的提高。生活中,孩子們會遇到許多人和事,要求他們寫下來,喜歡的、好的人和事,就在文章中讚揚它;憎惡的、壞的人和事,就在文章中批評它。久而久之,便會在孩子們心中形成一個衡量好壞、美醜、善惡的標準,使其用這種標準衡量生活,從而提高了他們的辨別力,豐富了感情,對於優美和高尚的人和事敢於讚頌,對於骯髒和醜惡的人和事敢於鞭撻,提高了審美能力。讓學生在交往中學習處理人際關係,勇於負責,培養了合作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自我認識能力,學會控制和調節自已的行為,以奮發向上的態度面對學習,面對生活。

2017年中小學心理健康手抄報圖片及內容素材

說到健康,我們以往更多的是關注人們外在的肢體健康,比如:上下樓梯要注意安全,不打架罵人,不做危險的遊戲等,其實,一種更為重要的健康——心理健康也應引起我們的關注。

不久前,一名韓國留學生在美國,因為承受不了失戀給他帶來的打擊,心理健康出現了危機,竟然在校園槍殺了31名同學,最後自殺身亡,這一事件轟動了世界。由此不難發現,不健康的心理所造成的危害有時會遠遠超過一般的安全事故。

根據中國心理學會的研究表示,我國有3000萬青少年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我國每年至少有25萬人因心理問題而喪失生命,自殺成為青少年人群的頭號死因。專家表示,部分青少年面對挫折的承受能力較差是造成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

什麼是健康的心理呢?

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緒良好,個性健全,能適應環境,人際關係協調,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標準的心理狀態。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①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客觀的評價。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的長處、短處,自己的個性特點,都有一個現實的、正確的認識,知道自己能幹什麼,適合幹什麼;對於辦不到的事,也不會苛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