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有關中秋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與春節、端午、清明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那麼中小學生有關中秋節手抄報圖片及內容都有哪些?以下是pincai小編為您整理相關內容,歡迎參考閱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想了解到更多的相關範文內容,歡迎關注品才網
中小學生有關中秋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中秋早晨不賴床,頂著七點的鬧鐘走出屋門。天真好,藍天白雲掛太陽,好久沒有這樣的景緻了。好像從沒有昨日的寒氣,一掃陰霾,也忘記了昨日的倒黴。翹著二郎腿,咬下一口月餅,呵呵,原來月餅也沒那麼難吃,沒那麼難消化。中秋團圓,我們一家坐在了一起,吃著難得的團圓飯。
如果說中秋有味道,那就是滿足。
一盤水果、一盤月餅、一陣歡笑;一個對視、一個微笑、滿園豐收,手拉家人手。此為滿足,此為中秋之味。
如果說中秋有味道,那就是放卻。
曾經戀上離家的感覺,牽掛會成為動力。為了家,我會努力,會做出成績。在團圓的日子,卸下裝備,卸下疲勞,不用努力,不用警惕。此為放卻,此為中秋之味。
如果說中秋有味道,那就是爽朗。
當那輪月亮懸在空中,本是無暇觀賞,又是無意抬頭。一份明亮,幾份純淨,這真是太陽的光芒麼?沒有那樣討厭的刺眼的光芒,沒有那樣不讓人直視的孤傲。駐足,原來月亮的美好,在於將自己的美好毫無保留的獻給別人,它並不淒冷,並不充滿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氣息。可以在那份爽朗中融化,對所有的壞心情擺擺手。我向往的單純,喜歡的溫柔,原來,在這裡。
多角度的看待問題,總是美好沖淡厭惡。中秋,我尋到了想要的,想要的感覺。圓滿的,將不只是月亮,而是我的.未來。這個時間的跳躍,讓我離理想更近。
中小學生有關中秋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即便是明月,也不懂這百轉千腸的痛,和一語道不盡的思念。
欣喜著節日能夠和家人一起共度良宵,回到家卻發現家裡空蕩蕩的,沒有一絲聲音,就連空氣也是那樣冰涼,幾欲將我窒息。母親是走了吧?她上次說要到廣東去,還真是靈驗了,我還和她發生了嘴角,如今她走了,我為什麼一點都高興不起來了。以前,每次回到家裡,最醒目的就是我的喊聲,和母親那應聲,如今卻變得如此靜謐,空氣裡似乎有一種以前從未有過的悲涼。
蕭蕭落葉,在晨風裡百轉千回,終於歸零在這黃土地上,似乎心有不甘。我是否就如這片落葉,總在最後才悔恨當時為何禁不住風,受不了凍?
也許誰也辨析不了究竟為何。
人有悲歡離合,也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中小學生有關中秋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與春節、端午、清明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直至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則始於宋朝。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也叫“仲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是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