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作文

這樣的人讓我敬佩魯迅作文500字

這樣的人讓我敬佩魯迅作文500字(通用8篇)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浙江紹興會稽縣人,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這樣的人讓我敬佩魯迅作文500字,和小編一起來看看。

這樣的人讓我敬佩魯迅作文500字 篇1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這兩句詩是魯迅先生所寫的,魯迅是他的筆名,他原名周樹人,同舉世聞名的列夫?托爾斯泰一樣,都是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家。

他,對朋友和敵人涇謂分明,寫下了許多如匕首、投槍一般的文章,給帝國主義和封建社會有力的打擊。比如《孔乙己》,就批判了古代的科舉制度。而《阿Q正傳》則說出了人們的愚笨,在阿Q將要被砍頭時,竟然還在說自己沒有畫好那個圓!

他曾想成為一名醫生,為此他曾赴日本留學。但他發現,即使讓國人強健起來,可他們的思想還是腐朽的,他要用自己的筆來喚醒國人。為了祖國而放棄自己的理想,這是我敬佩他的原因之一。

在我們的課本上,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晚上,魯迅遇上了一個黃包車車伕,已是深秋,車伕只穿了一件單衣,沒有鞋子,腳不小心踩在了一堆碎玻璃上,鮮血直流。

魯迅見狀,忙回家取了藥箱,給黃包車伕取出了玻璃片,並給傷口上好藥,纏上繃帶。還給黃包車伕一些錢,讓他買衣服買鞋。

這,就是我敬佩魯迅的原因之二,他可以關心和他毫無關係的人,親自給黃包車伕包紮,這種精神同樣值得我們學習。

魯迅,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這樣的人讓我敬佩魯迅作文500字 篇2

你是否記得“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出自誰之口?你又可否記得“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是在寫誰?沒錯!正是魯迅先生。他是我最崇拜的人。

談起魯迅先生,他的形象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蓬鬆的頭髮雖看起來很亂,卻很精神;每一根都筆直地挺立著。一張又瘦又黃的臉令人難忘。他的眼睛不大卻很有神,令人不敢直視他,卻又給人無窮的力量。

他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體驗到了讀書的快樂;《社戲》則感受到了童真的幸福。他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不朽的豐碑;他是文學的巨人!從他身上,可以讀出人性的真善美、讀出黑白、是非。

我崇拜魯迅先生真正的原因,是因為他是個出凡入聖的“神”,他是嚴格意義上的真正的人!他愛憎分明,腳踏實地,品德高尚;他“俯首甘為孺子牛”!

他說過“時間就像是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是有的。”時間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公平的,勤奮者,會努力去追趕,去掙、去擠;懶漢終不願去擠、去掙,他始終不會有。魯迅先生先生正是善於擠時間、支配時間的勤奮者。他一生多病,工作和生活條件都不好,但他每天都工作到深夜,第二天,又是廢寢忘食。

他一直以父親般的胸懷寬容我們,等待我們。讓我們一起走出浮躁的海面,以後輩學人的身份帶著一顆不然世俗的心,與他進行靈魂深處的對話吧!

這樣的人讓我敬佩魯迅作文500字 篇3

偉大這就是我對魯迅的第一印象。他俯首甘為孺子牛日夜為改變民族命運而忙碌著、身體瘦弱的他卻是文學上的巨人。從前的我也與別人一樣認為魯迅嚴肅古板,但自從學了蕭紅這篇《回憶魯迅先生》魯迅在我心中就變成了幽默。親切。平易近人的形象。他憎恨黑暗。處處為他人著想。在我看來,它是平凡而偉大的人!

魯迅先生在日本學醫時,意識到中國人的病不在身上,而是在心理上。於是他決定拿起筆,透過自己的文章來呼籲中國人。所以有的人說:魯遠先生的筆是同黑暗作鬥爭最厲害的武器。人們把魯迅譽為民族魂。是因為魯迅先生是為多數人更好的活。他給人民當牛馬,卻從不驕傲,更不曾騎在人民的`頭上高呼:啊,我多偉大!所以,群眾把他抬舉的很高很高。魯迅先生從不突出自己的地位,賣弄自已的知識,只是默默的接受人們給他的榮譽與誇賞。這怎能不令人敬佩呢?

讀魯迅的作品,其實就是在瞭解魯迅的為人。他敢罵苟延殘喘的落水狗罵貌似中庸的偽君子。他敢批評。批評狂人眼中吃人的世界。批評把孔乙己推上絕路的封建科舉制度。他嫉惡如仇,才使他筆下的文人雅士的真面孔揭露的一絲不剩,才把黑暗的社會暴露無遺。他的敢中包含著的是一顆深沉濃烈的愛國之心!這怎能不令人敬佩呢?

這,就是我所敬佩的魯迅。他去世了,卻又永遠活在人們心裡。我們應發揚魯迅先生的精神,讓人人都懷揣一顆深沉濃烈的愛國之心。

這樣的人讓我敬佩魯迅作文500字 篇4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這是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魯迅先生,寫在《故鄉》裡的一句名言。我最敬佩的人就是魯迅先生。

在第十八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中,生動地反映了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質。比如魯迅先生的侄女——周曄去魯迅先生家裡吃飯,魯迅先生藉助《水滸傳》來考一下她,結果周曄說得一塌糊塗。魯迅先生用幽默的語言與和藹的語氣批評周曄讀書太馬虎,啟發她、教育她要認真讀書。從中,我也明白了讀書的態度要一絲不苟,不能囫圇吞棗。這說明了魯迅先生教育和關注下一代成長的獨特方法。

魯迅先生“笑談碰壁”,是全家吃飯的時候,侄女周曄向魯迅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而您的鼻子又扁又平?”魯迅先生不但幽默地回答了侄女的問題,而且還藉此反映了魯迅先生非常憎惡當時黑暗的社會,看不到一點光明,人民連一點民主和自由都沒有。魯迅先生是這樣回答的:“四周都是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從這談笑似的話語中,可以體會到魯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懼迫害的頑強鬥爭和革命的樂觀主義態度。

魯迅先生他是正直勇敢的,他敢罵苟延殘喘、陰險狡詐的落水狗,罵奴顏婢膝的偽君子;魯迅先生是善良無私的,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的多——這就是我敬佩魯迅先生的原因。

這樣的人讓我敬佩魯迅作文500字 篇5

紹興,這個千年古城,有著悠久的人類歷史,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這裡的好山好水,孕育出許多名人志士,其中,最具盛名的,就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

行走在紹興古城,到處都有這位文化巨人的啟蒙足跡。走進百草園,依稀聽到草叢中蛐蛐的鳴叫聲;走進三味書屋,書桌上刻著的“早”字還清晰可辨;走進起居室,一塵不染的桌椅疑有餘溫,似乎傾訴著一個大家庭曾經的溫馨……

循著文化精英的足跡追溯,我們彷彿看到,一位睿智的少年,從十九世紀末葉的蒼涼中走來;從百草園嘻戲的童趣中走來;從三味書屋朗朗的書聲中走來。腳步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成熟,他用一生積累出一個魯迅--這個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魯迅,他走的是一條前人從未走過的道路,創造了一個時代文學的輝煌。他用雋永的文字,擬抒著充沛的反封建熱情;他用豐滿的言語,為中國革命者助陣作戰,搖旗《吶喊》;他用峭拔的筆墨,鞭笞著舊中國知識分子《彷徨》無助的精神危機。他的文章,猶如一貼貼濟世良《藥》,醫治了中國資產階級革命脫離群眾的頑症,憚述了中國革命應謀求“社會根本改造和個性解放”的真理。

穿梭在江南古城的街廊水道,伴隨巨人成長的歷程,一張張也曾清晰的面孔迎面走來:少年閏土,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刺去……漸漸地,那雙紅活圓實的手變成了開裂的松樹皮;阿Q得意地嚷著:“造反了!造反了!”從未莊人驚懼的眼光前走過……最後,被抬上沒有蓬的車,卻沒有“享受”遊街、示眾、砍頭的殊榮;孔乙己赫然站在櫃檯前,用指甲蘸酒寫畢“茴”字的四種寫法,走出咸亨酒店的大門……終於,他沒有來還那欠的十九個酒錢,只有酒香依然從咸亨酒店裡徐徐溢位,與江南古城特有的溼潤空氣柔和在一起,飄灑於人來人往中,飛揚在雲沉雲浮中……

悠悠千年彈指間,浮名滄桑一掠過。形形色色的人不斷在歷史的長河中湧現,然後又逐漸模糊,最後彷彿微塵似的迸散了。唯有魯迅這樣堅定的革命者和燦爛的文化巨星的不屈忠魂,永遠伴隨著酒香長存於世,把自己成長、成熟、奮鬥的腳步,定格在人類歷史的歎號裡!

這樣的人讓我敬佩魯迅作文500字 篇6

以筆為槍,抨擊了侵華者的靈魂;以文為藥,醫治了無數中華子民;揮動筆桿,繪出了新中國的藍圖!一生為國,一心為民,是誰,譜寫了新中國的篇章?

——《題記》

“魯迅,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這一段文字我早已耳熟能詳,並且到背如流。“他的面孔是黃裡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髮約莫一寸長,原是瓦片頭,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鬍鬚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這也是課文裡大致的描寫,當時我也只記得魯迅大概是這個樣子,認識也很模糊——根本不知道這位名揚中華的“大偉人”到底會有什麼“神力”。

直到剛上初一那會,我纏著父親給我買了魯迅的《朝花夕拾》和《魯迅集》,我是很愛看書的,也正想了解一下這位偉人。諷刺!抨擊!毫不留情!卻又帶著絲絲婉約和細膩,這是怎樣的作品?又是什麼樣的人才能寫出的作品?看著這些作品,我似乎懂,又似乎不懂。讓人感到舊中國的戰慄和痛苦,卻在諷刺後又暢快淋漓。《狂人日記》中的人吃人,實在讓人心驚——這就是當時的舊中國。侵華者在踐踏祖國的時候,在欺辱國民的時候,愚昧的同胞們卻在肆無忌憚地大笑著,把自己的同胞推到敵人的屠刀下,還沒有覺得有絲毫不妥。我並沒有膽量把《狂人日記》看第二遍,但那絲絲恐懼和悲涼卻像線似的已經把我纏繞著。

魯迅先生知道,醫者醫身不醫心,與其治好這些愚蠢的人,不如用文字洗刷掉這些人身上沉積的灰塵與汙穢。於是他果斷棄醫從文,不顧侵華者和反動派的威脅,用自己的生命“磨”出一篇又一篇文章。他知道,中國新生之時,可能是自己逝去之際;又或者他看不到祖國的新生——但他沒有放棄。所幸,他成功了。

新中國已經崛起,現在想起魯迅的面容,這就是中國人的樣子!魯迅,何嘗不是中國不朽的傳奇?

這樣的人讓我敬佩魯迅作文500字 篇7

在中國一百多年的近代史中,有一個人,在他人的冷眼與嘲諷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在求學的艱辛與黑暗中度過了自己的青年;在對社會的不平與反抗中度過了自己的中年;在病痛的折磨與虛弱中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他就是偉大的思想家、作家、革命家,魯迅。

當“魯迅”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在我眼前時,就已經成為了我的偶像。在革命的艱苦歲月中,魯迅如同一盞明燈,雖然沒有徵戰沙場,殺敵無數,但卻以自己的操守與意識,以一枝纖筆幾頁白紙醫治國人麻木的精神,以自己的靈魂,默默支援著革命的事業。在革命即將成功之時又默默地離開了人世……

一說到魯迅,往往會使人聯想到巍峨的華山,冷峻而穩重;又似山巔上的一顆古松,俯瞰神州大地,以犀利的筆鋒,鞭撻了萬惡的舊社會,激醒了中華民族的民魂,使這隻雄獅從沉睡中甦醒,重新屹立在這片雄健的陸地之上。

魯迅,這個當今社會人人皆知的偉人,就如同他所寫的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以自己一生的時間,用紙筆與封建主義搏鬥直至死去。而魯迅這個名字與其所蘊含的精神,也將同其他革命先烈們一樣永垂不朽,成為像我這樣的莘莘學子的榜樣。

這樣的人讓我敬佩魯迅作文500字 篇8

"以筆為槍,了侵華者的靈魂;以文為藥,醫治了無數中華;揮動筆桿,繪出了新中國的藍圖!一生為國,一心為民,是誰,譜寫了新中國的篇章?

——《題記》

“魯迅,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家……”這一段文字我早已耳熟能詳,並且到背如流。“他的面孔是黃裡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髮約莫一寸長,原是瓦片頭,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抖擻地直豎著。鬍鬚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這也是課文裡大致的描寫,當時我也只記得魯迅大概是這個樣子,認識也很模糊——根本不知道這位名揚中華的“大偉人”到底會有什麼“神力”。

直到剛上初一那會,我纏著父親給我買了魯迅的《朝花夕拾》和《魯迅集》,我是很愛看書的,也正想了解一下這位偉人。!!毫不留情!卻又帶著絲絲婉約和細膩,這是怎樣的作品?又是什麼樣的人才能寫出的作品?看著這些作品,我似乎懂,又似乎不懂。讓人感到舊中國的戰慄和痛苦,卻在後又暢快淋漓。《狂人日記》中的人,實在讓驚——這就是當時的舊中國。侵華者在祖國的時候,在國民的時候,的們卻在地大笑著,把自己的推到敵人的下,還沒有覺得有絲毫不妥。我並沒有膽量把《狂人日記》看第二遍,但那絲絲恐懼和悲涼卻像線似的已經把我纏繞著。

魯迅先生知道,醫者醫身不醫心,與其治好這些愚蠢的人,不如用文字掉這些人身上沉積的灰塵與。於是他果斷棄醫從文,不顧侵華者和的,用自己的生命“磨”出一篇又一篇文章。他知道,中國新生之時,可能是自己逝去之際,;又或者他看不到祖國的新生——但他沒有放棄。所幸,他成功了。

新中國已經崛起,現在想起魯迅的面容,這就是中國人的樣子!魯迅,何嘗不是中國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