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第二期觀後感300字
導語:伴隨著青年鋼琴家吳牧野的琴聲,主持人董卿一襲白裙,款款走來,以顧城的詩句開場:“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倆站著不說話”,引出了昨天《朗讀者》的主題“陪伴”。以下是品才網pincai.com小編整理的朗讀者第二期觀後感300字,歡迎閱讀參考。
朗讀者第二期觀後感300字
這是一個無論音樂、場景還是文字都能讓觀者產生共鳴的節目,那種感動可以滲透到每一個細胞,當你開始看或聽的時候,你的生活即使是一片霾,也會隨之而散,陽光立馬照亮生活!
本期主題“陪伴”,由“遇見”到“陪伴”,董卿的衣著由粉紅色套裝換成了一襲白裙,在我的潛意識裡,有著這樣的解讀:遇見,不管是父母與子女的遇見、還是少男少女的遇見,如初見桃花,都是激動人心、浪漫而溫馨的,所以粉紅色是很合情境的;而陪伴,是平淡的,卻是人生最珍貴的東西,白裙淡雅而平淡,也映襯了陪伴的形態,無論親情、友情還是愛情,大愛或是小愛,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陪伴就這樣滲透到了生活的點點滴滴。
陪伴,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各種陪伴,無論哪一種陪伴,都是溫暖的,楊乃斌的故事最勵志,是青年一代向前的動力;喬臻老夫妻的一路陪伴,唐國妹老師的付出,向我們闡述著真愛,不是因為他們的成就或是什麼,而是因為他們的愛,他們的相互陪伴。
所有的陪伴,都是因為愛,沒有為什麼,只是因為你是我的孩子、你是我的愛人。
父母子女一場、夫妻一場或是閨密一場,我們都是用最珍貴的時間來陪伴的,父母從小到大給予子女的陪伴,是最純粹的;夫妻一場,是億億分之一的機率,由遇見到陪伴,時間越走越少。
朗讀者,對與老者,更多的是回憶是感恩;之於年輕者,是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迷霧中的明燈!
朗讀者第二期觀後感
如約而至,我又走進了今晚的《朗讀者》,傾聽感悟不同的人不同的經歷所擁有的相同的陪伴。今晚《朗讀者》的主題是陪伴,看完了心裡卻久久難以平靜。
陪伴,可以有很多種,可以是很多類。今晚的陪伴,豐富、飽滿、深情、純粹、溫馨,每一段都閃閃發光打動人心。父親鄭洪昇陪伴鄭淵潔一路寫作,母親陶豔波陪伴兒子楊乃斌求學十六年,蔣雯麗作為防艾大使陪伴艾滋病患者十四年,林兆銘五年時間獨自陪伴受傷野生動物,妻子唐國妹陪伴丈夫喬榛共抗惡魔。每一段經歷,每一個故事,每一種陪伴,都彰顯著人性的光輝,都帶給我深深的感動,而我想說的是這位母親的陪伴。
楊乃斌八個月大的是失去了聽力,這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無疑是最大的災難。母親陶豔波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幸福的生命,拒絕孩子上聾啞學校,從小學開始就帶著小凳子成為兒子的同桌,陪著兒子上小學、初中、高中、直至大學畢業,十六年的同桌,十六年的母子陪伴,十六年的辛酸磨練,終於讓兒子成為有用人才,讓兒子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這就是母親,這就是母愛,細膩、深沉、無私、堅韌。
這一段陪伴,看得我無法抑制地淚流不止,內心的感動和震撼無以言表。楊乃斌的朗讀《不為什麼》詮釋了母親十六年陪讀的唯一理由,這個孩子是不幸的,他在那麼小的時候就失去了聽了,無聲的世界裡他該是多麼的寂寞。可是,這個孩子又是幸運的,他有那麼一位偉大堅強智慧的媽媽,作為他的耳朵讓他聽到了聲音,讓他學會了正常的表達,過上了像正常孩子一樣的生活。成長,充滿了坎坎坷坷艱辛磨難;成長,又有多少驚喜和欣慰。十六年來的種種滋味,也只有這對母子心裡知道。
女人一旦成為母親,就是同時擁有了菩薩心腸金剛之身,陶豔波無疑是最有說服力的,她會讓多少人肅然起敬慚愧不已呢?
當媽媽的要不斷學習,真的要不斷地學習、反思,陪著孩子成長需要耐心和細心,也需要智慧和修養。我想,今後的我還得提高自身修養,因為這是一生德修行。
以前,我總想當媽不容易,但要努力當好。現在,我認識到了,僅僅是盡我所能還不夠,而是要竭盡全力。
有人說,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是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地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看著別人的花綻放了,自己的那一顆還沒有動靜就著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地看著長大,陪著他她沐欲陽光風雨。如果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也不要著急,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總有一段文字影響生命的成長,總有一個人在生命中留下抹不去的痕跡。但願我們的陪伴,是孩子一生最溫暖的記憶。
傾聽他人的故事,感悟自己的人生,這也是成長中的自修。
今晚的陪伴,讓我為女兒寫下這段話:
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陪伴,是最溫暖的力量;陪伴,是最純粹的關愛。
陪著你,願你慢慢長大!
願你我的孩子,慢慢長大!媽媽願意陪著你,陪著你。
朗讀者第二期觀後感
自從看完《朗讀者》第一期,我就深深地愛上了這檔節目,並對下一期充滿了期待。昨天晚上散步歸來,早早坐在電視機,靜候央視一套即將播出的《朗讀者》第二期。二十點零五分,伴隨著青年鋼琴家吳牧野的琴聲,主持人董卿一襲白裙,款款走來,以顧城的詩句開場:“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倆站著不說話”,引出了昨天《朗讀者》的主題“陪伴”,而嘉賓們選擇的朗讀內容背後都有精彩的人生故事。
1.“我的爸爸雖然是一隻羊,但他是一個男子漢,他知道怎麼愛我。我要讓他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爸爸。 ”——鄭淵潔《父與子》
“童話大王”鄭淵潔邀請86歲的父親鄭洪昇一同上臺,朗讀自己寫的《父與子》。
這是鄭淵潔寫給兒子鄭亞旗的,鄭淵潔屬羊,鄭亞旗屬豬: “我是羊,我生了一頭小豬,我感到幸福和愜意。如果在這個世界上,羊只能生羊,馬只能生馬,那該成什麼樣子了?我愛我的小豬兒子。如果他是雞或是蛇或是兔或是老鼠,我一樣愛他,一樣讓他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因為我是他爸爸。”
《父與子》一文也同樣適用於鄭淵潔和父親鄭洪昇。鄭淵潔回憶,他把老師的作文題目改成《早起的蟲子被鳥吃》,因為調皮被學校開除,而鄭洪昇只對他說了一句話,“孩子,沒關係,我在家教你。”
在虎媽狼爸的傳統中,鄭洪昇卻甘願當一隻羊。也正是父親的影響,使得鄭淵潔熱愛讀書,成為獨樹一幟的童話大王。
2.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親面前,仰著臉問:“媽媽,你到底為什麼愛我?”母親放下針線,用她的面額,抵住我的前額,溫柔的,不遲疑地說:“不為什麼,——只因你是我的女兒!”——冰心《不為什麼》。
“同桌媽媽”陶豔波用16年的光陰陪伴失去聽力的兒子楊乃斌一起上課,陶媽媽記錄下每個知識點,回家一遍遍講解。後來,楊乃斌考上了重點大學,大學畢業後有了一份滿意的工作。他在現場朗讀冰心的《不為什麼》。
3.艾滋病的孩子更需要人們的關愛與陪伴,著名演員蔣雯麗朗讀林清玄的《百合花開》,直抵觀眾心靈最柔軟的那根弦。
4.林兆銘工作在野生動物救護中心,5年的時間只有他一人堅持在這裡陪伴這些動物。這些受傷的動物有一些能康復,迴歸大自然,有一些則因傷勢過重很快離世,在陪伴中林兆銘每天都在感受著喜悅與失去的悲傷。他朗讀美國作家梭羅的自然主義名著《瓦爾登湖》選段,獻給他的動物朋友們。
這段出自《瓦爾登湖》的其中一章《冬天的禽獸》,用的是徐遲翻譯的版本。
5.只要我的愛人,是珊瑚似的夕陽,傍著我蒼白的臉,顯出鮮豔的輝煌。——裴多菲《我願是激流》
配音演員喬榛從1985年開始7次面對生死,妻子唐國妹一路陪伴,並給予他康復的力量。喬榛與妻子共同朗讀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我願是激流》。他們倆聲情並茂的朗讀,脈脈含情的眼神,詮釋了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