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育課跳繩教案
小學體育課跳繩教案
小學體育:《跳繩》教案
教學內容:
1、跳短繩
2、踩繩
3、抓尾巴
教學目標:
1、透過教學,使學生初步掌握跳短繩和踩繩的基本技術。
2、發展臂力和協調性等身體素質,促進上肢肌肉的發展,鍛鍊關節韌帶;
3、培養勇敢頑強,團結互助,克服困難的集體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學習跳短繩和踩繩的動作要領;
教學難點:甩繩子的方法以及跳繩時雙腳起跳並腳;
(課前準備)場地:一個排球場; 器木才:繩子若干條;
預計練習密度:25%; 預計最高心率:120-125次/分
教學反思:跳繩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由於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以及掌握跳繩的能力稍差,所以在教學生跳繩時,我注意學生以上的特點,一步步慢慢的進行教學,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是出現了問題,就是手耍的'節奏和腳協調不起來,所以有些學生就抱怨說自己跳不起來,準備放棄,後來我就一個個動作進行分解示範,讓學生做小老師去教不會的學生 ,這樣學生稍微有些進步,因為老師 不可能照顧到每個學生。踩繩子和抓尾巴,由於以前曾經接觸過,所以做起來很輕鬆,學生也玩的開心,從煩躁的跳繩當中解脫出來。
小學體育課跳繩教案
教材分析
1.課標中對本節內容的要求;本節內容的知識體系;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後教材內容的邏輯關係。
2.本節核心內容的功能和價值(為什麼學本節內容),
學情分析
1.節課的授課物件是小學二年學生。他們的天性是喜歡玩、好奇心強、爭搶好勝模仿力強、喜歡錶現,但好動,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一部分還存在任性、嬌氣等不良的心理傾向。他們也漸漸產生競爭意識,因為已經能夠判斷自己的能力大小,所以在發現別人的表現比自己好或者差時,相應地會引起心理的變化。當別人不如自己時,內心暗暗感到自豪得意。為此,針對他們喜歡遊戲、喜歡展示的共性特點和個性差異,我選擇以跳繩遊戲為活動主形式,以繩激趣,營造濃厚個人競爭和團體競爭氛圍。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展示自我,快樂鍛鍊,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2、知識與技能:發展協調、靈敏的素質,促進智力開發。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 點:透過各種跳繩遊戲的體驗活動掌握一定的技能。
難點:在練習中,能夠掌握跳繩活動方法,做到自主學練和合作鍛鍊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有趣的遊戲情景最能吸引他們進入課堂角色。整節課,我將以“跳繩王國”為主情景,去激趣。一入課就在情景中帶領學生去旅遊參觀,學生的活動熱情自然而然地被激發和調動出來。
(二)旅遊第一站------“過關”
透過創設“王國門崗”,指導學生兩人一組,用腳玩“石頭剪子布”遊戲進行熱身活動。
(三)旅遊第二站------“踩蛇尾”
我設計踩蛇尾活動,透過“甩、踩”遊戲,讓學生進一步開展熱身活動,發展學生的迅速反應、靈敏運動能力。
(四)旅遊第三站------“抓尾巴”
教師透過“小朋友們現在我們到了小動物園,瞧!裡面有很多的小動物,還有尾巴呢,我們來比賽一下,誰抓到的尾巴最多?”的談話引導,指導學生進入本節課的主體活動,要求學生透過兩人一組,一人把繩子綁在腰間,露出兩端“尾巴”,想方設法保護好“尾巴”;另一人使勁去抓它;並輪流活動。教師邊指導,要求注意動作規範和安全,邊參與學生活動。活動中,學生興致盎然,奔跑、躲閃,迴圈反覆,在輕鬆愉快的情景中,達到了一定的鍛鍊強度。
(五)旅遊第四站------“拼圖”
本站的主要目標是透過整合學科間的知識,以體育小組合作活動形式,促其思,啟其智,煉其身。首先,讓各小組在討論用繩拼圖創編的基礎上,先進行展示和交流。然後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拼圖,組成新小組進行有序跑跳練習、展示,讓全體學生沉浸在愉快地學、練氛圍中,享受體育活動的快樂,陶冶身心。
(六)旅遊結束------放鬆總結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預設學生行為設計意圖
我認真滲透素質教育思想,積極創新體育教學形式,以學生的心理趨向為導向,面向全體學生,貫徹落實“快樂體驗”的課題思想。 我認真滲透素質教育思想,積極創新體育教學形式,以學生的心理趨向為導向,面向全體學生,貫徹落實“快樂體驗”的課題思想,突出一個“新”字,體現一個“改”字,做到人人享有體育,人人都有進步,人人擁有健康。
做到人人享有體育,人人都有進步,人人擁有健康。
我認真滲透素質教育思想,積極創新體育教學形式,以學生的心理趨向為導向,面向全體學生,貫徹落實“快樂體驗”的課題思想,突出一個“新”字,體現一個“改”字,做到人人享有體育,人人都有進步,人人擁有健康。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小學生的天性是喜歡玩、好奇心強、爭搶好勝的。在教學中要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激發和保持學生行為的內部動力,以學生為主體使主體自身發揮自我教學的作用。
我在教學《跳繩》一課,採用情境教學法、設疑法、演示法、練習法、激勵法、分組比賽等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反思
跳繩是我國民間的一項體育活動,深受學生喜愛,具有較大的鍛鍊價值。跳繩可以促進生長髮育,跳繩可以使身體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小學體育課跳繩教案
一、教學理念本課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體育教學改革,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突出一個“新”字,體現一個“改”字,以學生的心理活動為導向,面向全體學生,做到人人享有體育,人人都有進步,人人擁有健康。
二、說教材跳繩是小學生十分喜歡的一種體育活動.由於裝置簡單,不需要很大的場地容易開展,是小學體育教材中較好的內容.透過跳繩活動能夠促進學生上下肢肌肉、關節、韌帶和內臟機能的發展,對於發展彈跳力、靈敏、協調性等具有顯著作用。
三、分析學生三年級小學生正處在生長髮育時期,肌肉彈性較差,小肌肉群比大肌肉群發育較晚,他們的骨路肌肉以及內臟器官發育不完善。團體意識逐漸加深,對團體競爭也產生濃厚的興趣。開始注意教師和同學對自己的態度。並透過言語或表情來表現自己情緒。
四、教學目標:運動參與目標:使學生積極參加到學習中,並大膽向同學展示自己的動作。相信我能行,告別我不行。運動技能目標:使學生掌握一些用跳繩練習的方法,並瞭解跳繩的特點、對身體的作用、以及注意事項。身體健康目標:透過跳繩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體能,促進身體正常發育和發展。心理健康目標:在學習中充分展現自我。增強自信心和意志品質,得到成功的喜悅。社會適應目標:樹立良好的團結協作精神。積極進取,樂觀開朗。
五、教學過程:首先,我以對話的形式進入課堂常規,大大增加了學生對體育課興趣。在《春天在哪裡》的歌曲中,進行互踩影子游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活躍了課堂氣氛。然後在動感的《動畫片》音樂下跟老師一起完成自編操,充分熱身,為上課做好生理和心理準備。由於跳繩的種類和方法很多,為了使教學更切合實際,根據我校開展的跳繩活動情況和學生掌握跳繩動作的實際水平。在安排課時,按照由單人——雙人——多人——集體、以及短繩——長繩、單繩——多繩等順序練習跳繩的各種方法。使同學的練習由簡單逐步到複雜,並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向新的目標挑戰。然後讓學生充分聯想:用跳繩我們還可以做什麼練習?並練習自己喜歡的內容。具體練習方法:
1、讓同學進行友伴分組,練習以前掌握的跳繩方法。
2、透過匯出一種長繩的練習方法——《闖三關》。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後進行分組練習,比比哪組學的快。然後,學生可以選擇老師給出的跳繩方法練習,也可以自由創編練習,比一比哪組學的快?哪組的跳法最新穎?在教學中,我適當的參加各組的練習,加深了師生的感情,融洽師生關係,使學生在輕鬆愉快中學習。並讓同學將自己的跳法大膽的向其他同學展示。增強其自信心,獲得成功的喜悅。透過遊戲比賽的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團結合作能力。3、最後,讓學生自己想象:用跳繩我們還能做什麼練習,並自選一樣比較喜歡的專案進行小組練習。最後以悠揚的鋼琴曲《歡樂頌》作為放鬆音樂,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用繩作放鬆操。達到恢復學生生理和心理狀態,同時滲透美育,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