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語文之美作文
篇一:語文之美
語文,拆開來講,是語言和文字,或者說,語言與文學。有了語言,再有了文字,然後就有了文學。語言是載體,文學是表達。而無論是語言還是文學,都應當純粹而富有人情味。
所謂純粹——真正的文學與政治無關。創作是聽從內心指引的,表達的是感情,是人性的迸發。或精緻,或粗獷,或清新自然,或恬靜純美,或險象迭生。但無論如何,它們都是生機勃勃的。就像飽滿而多汁的果實,果皮如何無關緊要,果肉甘甜充實即可。而有些政治語言,內容空洞、乏味,說得偏激點,簡直是有辱純粹的文學。它們像早已躺在棺材裡的腐朽的屍體,無論有多少金縷衣,也無法改變了無生機的事實。我們所關注的、能名副其實的文學,只有一條鐵則——是活的。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世界,文學存在的意義,應當能與世界共鳴。可以讚美、修飾世界,亦可以衝擊它,如七月裡奔騰的大海,不顧一切地摧毀。這之後,是重建的機會。死氣沉沉的東西,浮於表面的事物,讓人避之不及。
所謂富有人情味——語言和文學都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產物,是本心的表達,是情的凝集。兄弟友愛、父母慈愛、兒女痴情……有情才有文。而目前的學習中,其實有很多是偏離了情而存在。比如語文閱讀題中總有分析詞句作用等一類題,雖不能否認有些作者在作文時考慮“承上啟下”“營造氣氛”,但更多的,應該是不自覺流出。人工雕琢再精細,皆為下品。特意為之,顯得矯揉造作,過於穿鑿。但如果心中已有形象,再一一繪出,只略在表達上下功夫,使之更簡潔明瞭,更易被領會,這才是上品。筆應隨情出,倘若拋了作者的情致,只抓住一些詞句大做文章,真是因小失大了。
語文之美,美在鮮活。不論相隔多少年,距離多麼遠,純正的文學永遠保有一份震撼人心的力量,讀起來內心能有強烈的共鳴感。人類做真摯的情感永遠不會過時,不會垂垂老矣。語文之美,美在和諧統一。既有作者與讀者心靈的和諧,又有人物與環境的統一。統一的美是規則的美,使得萬事萬物皆有其韻味。我們究竟應從語文中學到什麼?我想,學到語文之美,就足夠了。
篇二:語文之美
吹斷腸春夜洛城暗笛飛聲,黯鄉魂滄海雲帆仰天一笑,羈鳥林岱宗巍峨陰陽昏曉,花霧裡斜暉脈脈碧水淡淡。擺渡過斜風細雨,漫步於漫漫語文,美就在眼前。
語文之美飛揚了山水的情懷。大漠孤煙掩映枯黃,觀楊柳堆煙的雄渾蓬勃了張狂;小橋流水清淺了江南,觀煙花杏雨的溫雅醉綠了春風;天野蒼皇純淨了飛雪,觀日月星漢的疏朗飄搖了脈流;白露為霜點綴了伊人,觀相思不斷的情衷悸動了長水。春花秋月照耀一片梨花舞,金風雨露裁剪一縷玉絲絛。緘默的是滿城飛絮,釋放的則是浩渺的心境。
語文之美激盪了點滴的細雨。大觀之園埋葬了芳魂,聽紅顏老去的憐惜流盡了心淚;烏江邊上升騰了英靈,聽窮途末路的感嘆宣告了敗局;赤壁之旁浩蕩了心境,聽大江東去的'吟誦盡顯了壯志;飛來峰上寬闊了眼界,聽無所畏懼的豪言盡顯了自信。巴山夜雨淋溼了一番相思語,淺斟低唱嫵媚了一江如許愁。流連的是浮華滿地,浩渺的則是豪邁的高唱。
語文之美釋放了脈脈的思慮。驪山語罷氤氳了水汽,想淚雨聞鈴的悲愴靜默了清宵;昨日之日灑脫了心境,想抽刀斷水的浪漫拂搖了月影;花褪殘紅沒落了軟泥,想張點新泉的希冀承載了悠思;羈鳥戀林縈繫了故淵,想戴月而歸的花霧朦朧了南山。瀟瀟暮雨洗清了一場佳人戀,竹杖芒鞋縱情於一闌蕭瑟處。停駐的是紛擾雜念,須臾的則是雋永的豪情。
體驗語文之美,在語文之美中聆聽智者的聲音;體驗語文之美,在語文之美中探尋心靈的真諦。當素麗的筆尖翻開人性,當婉美的雙眸凝視夢旅,我終於感受到了語文之美的力量。